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黄帝内针内针规范山海精舍


  一、识证(症)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伤寒论》
  证——病证、病因、病治(三合一)
  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唐·许胤宗
  二、总则
  (1)上病下取,下病上治
  (2)左病右取,右病左治
  (3)同气相求(三才同气【天地人、上中下、三阴三阳】、三焦同气)
  (4)阴阳倒换求(例如:髋胯等下焦地部→上焦天部腕踝)
  注:穴可失,经可离,同气不能丢。
  《黄帝内针》
  杨真海师父传讲 刘力红老师整理
  经络同气
  1.手足三阳经(同气)
  (1)手足阳明经
  手阳明大肠经
  腕
  阳溪
  足阳明胃经
  踝
  解溪
  肘
  曲池
  膝
  犊鼻
  肩
  肩髃
  胯
  髀关
  (2)手足少阳经
  手少阳三焦经
  腕
  阳池
  足少阳胆经
  踝
  丘墟
  肘
  天井
  膝
  膝阳关
  肩
  肩髎
  胯
  环跳
  (3)手足太阳经
  手太阳小肠经
  腕
  阳谷
  足太阳膀胱经
  踝
  昆仑
  肘
  小海
  膝
  委中
  肩
  肩贞
  胯
  承扶
  2.手足三阴经(同气)
  (1)手足太阴经
  手太阴肺经
  腕
  太渊
  足太阴脾经
  踝
  商丘
  肘
  尺泽
  膝
  内膝眼
  肩
  肩髃穴前
  二横指
  胯
  冲门
  (2)手足少阴经
  手少阴心经
  腕
  神门
  足少阴肾经
  踝
  太溪
  肘
  少海
  膝
  阴谷
  肩
  极泉
  胯
  长强穴旁开0.5寸
  说明:
  手足少阴的第三个对应中,足少阴肾经在相应的循行部位没有正穴。之所以取长强穴旁开0.5寸为对应,是因为足少阴肾经从长强穴旁开0.5寸处进入腹内,是我们能于体表找到的与极泉同气的最佳点!
  (3)手足厥阴经
  手厥阴心包经
  腕
  大陵
  足厥阴肝经
  踝
  中封
  肘
  曲泽
  膝
  曲泉
  肩
  腋前大筋
  胯
  阴廉
  说明:
  手足厥阴的第三个对应,与上述的少阴类似,手厥阴于肩的下焦地部与阴廉相应处,也没有正穴,腋前大筋的选取亦是依据于同气。
  关于腋前大筋,我要多说两句,这个地方对于急症,尤其是心血管的急症,比如急性心绞痛发作,是很管用的一个地方。
  心绞痛一般都发在左胸(异位心的除外),此时用力以拇食中指提捏大筋,往往很快就能缓解。腋前大筋的运用虽有经验的成分,但还是不出同气,大家务要用心!
  3.手头足经络(同气)
  头(天)
  手(人)
  足(地)
  厥阴
  头顶
  (百会)
  劳宫
  太冲
  阳明
  面颊
  合谷
  陷谷
  太阳
  头后
  后溪
  申脉
  少阳
  头两侧
  中渚
  足临泣
  4.手(掌)头同气
  中指指尖——头顶部——厥阴
  食指侧面——面颊部——阳明
  手背——头侧部——少阳
  拇指(背侧【大骨空】)——鼻部——太阴
  5.颈项经络(同气)
  颈项
  手
  足
  督脉
  风府—大椎
  后溪
  申脉
  任脉
  廉泉—天突
  列缺
  照海
  太阳
  天柱—大杼
  阳谷
  昆仑
  少阳
  风池、翳风—肩井
  阳池
  丘墟
  阳明
  人迎—缺盆
  阳溪
  解溪
  6.肩部经络(同气)
  肩
  手
  足
  阳明
  肩髃
  偏历
  下巨虚
  少阳
  肩髎
  外关
  悬钟
  太阳
  天宗
  胸椎1-7
  支正
  跗阳
  太阴
  肩前
  云门、中府
  经渠
  三阴交
  厥阴
  腋前大筋
  内关
  少阴
  腋下
  (极泉)
  通里
  说明:
  这里我们虽说是肩部经络同气,但实际上包括了整个背部的上焦区域,也就是从膈俞或至阳穴水平线至大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其中,肩贞穴、天宗穴周围及整个肩胛,包括胸椎1至胸椎7的背部,都属于太阳经分布区域。
  比如一位右肩疼痛的患者,如果右臂上举障碍,右手不能摸到左耳,那么问题多半在哪呢?在太阳!在太阳就要求太阳同气,上肢可以选支正穴,下肢可选跗阳穴。肩周炎不算什么大病,但引起的疼痛和肩臂功能障碍却是不易承受,时间长的往往困扰数年。
  肩周炎的病证除了问清疼痛的具体位置,如肩前疼痛的很多,这个部位属太阴,在上肢可选经渠穴,在下肢可选三阴交穴。
  另外,尚需根据肩臂功能的不同障碍来区分所病,如腋前大筋属于厥阴,一般表现为上肢向后障碍,或者上抬外展受限,若属此类肩臂功能障碍,那么应考虑厥阴同气,于上肢可选内关穴,下肢可选三阴交穴。
  肩部的疼痛在少阴经的区域比较少见,不过有的心脏病患者的不适可向腋窝牵扯,这时就需考虑少阴的同气,于上肢可选通里穴,下肢可选三阴交穴。
  7.腰部经络(同气)
  手
  足
  太阳
  小海
  委中
  少阳
  (胸12—腰1)
  天井
  阳陵泉
  说明:
  一般来说,腰部并没有特别严格的定义,大抵从胸7到腰5,或从膈俞穴(肩胛下角)以下都是腰的范围。当然,细分起来,还有骶部。
  腰部主要分布的是足太阳经,当于太阳经中求同气。但是胸12至腰1段的不适,往往求太阳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这个时候可以结合少阳同气,前肋的不适可以求少阳,后肋不适照样可以求少阳。
  8.三焦经络(同气)
  下方表格标红色字体的穴位为精简版36穴;
  标*的是未归于十四经脉的穴位。
  三焦
  经络
  上焦
  心窝以上
  中焦
  心窝-肚脐
  下焦
  肚脐以下
  腕
  阳谷
  后溪
  支正
  肘
  小海
  肩
  肩贞
  手太阳小肠经
  太
  阳
  踝
  昆仑
  申脉
  跗阳
  膝
  委中
  胯
  承扶
  足太阳膀胱经
  腕
  阳溪
  合谷
  偏历
  肘
  曲池
  肩
  肩髃
  手阳明大肠经
  阳
  明
  踝
  解溪
  陷谷/内庭
  下巨虚
  膝
  犊鼻
  足三里
  胯
  髀关
  足阳明胃经
  腕
  阳池
  外关
  中渚
  肘
  天井
  肩
  肩髎
  手少阳三焦经
  少
  阳
  踝
  丘墟
  足临泣
  悬钟
  膝
  膝阳关
  阳陵泉
  胯
  环跳
  足少阳胆经
  腕
  太渊
  列缺
  经渠
  肘
  尺泽
  肩
  肩髃穴前二横指*
  手太阴肺经
  太
  阴
  踝
  商丘
  三阴交
  膝
  内膝眼*
  阴陵泉
  胯
  冲门
  足太阴脾经
  腕
  神门
  通里
  肘
  少海
  肩
  极泉
  手少阴心经
  少
  阴
  踝
  太溪
  (三阴交)
  照海
  膝
  阴谷
  胯
  长强穴旁开0.5寸*
  足少阴肾经
  腕
  大陵
  内关
  劳宫
  肘
  曲泽
  肩
  腋前大筋*
  手厥阴心包经
  厥
  阴
  踝
  中封
  (三阴交)
  蠡沟
  中都
  太冲
  膝
  曲泉
  膝关
  胯
  阴廉
  足厥阴肝经
  列缺
  [手太阴肺经]
  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照海
  [足少阴肾经]
  任
  后溪
  [手太阳小肠经]
  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申脉
  [足太阳膀胱经]
  督
  足临泣
  [足少阳胆经]
  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
  外关
  [手少阳三焦经]
  带
  内关
  [手厥阴心包经]
  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
  阴维
  注:以上内容均整理自《黄帝内针》
网站目录投稿:小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