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八会穴 在针灸上有八会特殊的穴位,称为八会穴。为什么重点把这个八个穴位单另出来,是因为这八个穴位比较重要。需要大家特殊记忆。八会穴,顾名思义,人体穴位上有八个特殊的穴位。八会穴中的"八会"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所汇聚的八个腧穴(穴位)。八会穴最早记载于《难经》:脏会季胁(也就是章门穴),腑会太仓(也就是中脘穴),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绝骨穴还有一个名字叫"悬钟穴")。 章门是脾的募穴,脾为后天之本,五脏皆靠脾运化,因此古人称为脏会; 中脘是胃的募穴,六腑皆秉承与胃,所有古人称为腑会; 膻中穴是人体宗气汇聚之处,所以称为气会; 膈俞穴位于心俞穴和肝俞穴之间,心主血,肝藏血,所以称为血会; 阳陵泉穴位于膝外侧下方,膝为筋之府,称为筋会; 太渊穴位于寸口脉部位(也就是桡动脉,号脉的部位),称为脉会; 大杼穴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中医认为这里是脊柱骨之根,称为骨会; 绝骨穴属于胆经,主骨所生疾病,骨生髓,称为髓会。 上述是八会穴中医的解释,大家千万不要按照现代的思维去理解,中医是比较抽象的,大家主要任务先把这八个会穴给记住。通过不断的学习,知识储备增加,在慢慢理解,为什么是这八会穴。 学以致用,在临床应用上,凡是和这八个病症相关的疾病,都可以用这相应的会穴来治疗。如治疗筋伤,不管是哪里的筋伤,在其他穴位的基础上,都可以在选择阳陵泉穴。 章门治疗五脏病。 中脘治疗六腑病。 膻中治疗一切气病。 膈腧治疗各种血病,亦可治疗皮肤病。 大杼治疗骨病,小儿发育不良。 阳陵泉治疗各种筋病。 太渊治疗脉病,心血管病。 悬钟治疗脑病,小儿发育不良。 八会穴记忆口诀:腑会中脘脏章门,筋会阳陵髓绝骨 ,骨会大杼血膈俞,气会膻中脉太渊。 八会穴 什么是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不同于八会穴,这个大家要清楚。八脉交会穴是与奇经八脉交通的八个穴位。也称为"交经八穴","八脉八穴"。八脉交会穴位于肘关节和膝关节以下。八穴和奇经八脉想通关系为: 列缺穴从手太阴肺经经喉咙,与任脉相通; 后溪穴从手太阳小肠经交肩会于大椎,与督脉相通; 公孙穴从足太阴脾经入腹,与冲脉想通; 足临泣穴从足少阳胆经经过季胁(季胁就是胸侧部),与带脉相通; 内关穴从手厥阴心包经,于胸中阴维脉相通; 外关从手少阳三焦经上肩,与阳维脉想通; 申脉穴从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跷脉相通; 照海从足少阴肾经,与阴跷脉相通。 照海穴从足少阴肾经,与阴跷脉相通;上述为八个穴位和奇经八脉相通,作用是这八个穴位既能治疗本经的病症(如后溪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可以治疗小肠经的病症),又能治疗奇经八脉中"督脉"的病症。比如临床上,我们对于落枕或者颈椎病,一般要选择后溪穴,就是这个原因。八脉交会穴临床上可以选择作为远道的穴位,在配合病症附近的穴位,成为"远近配穴"或"上下配穴"合起来使用。如临床上常用的配穴 重点临床常用四对配穴: 公孙配内关,治疗胃、心、胸的病症; 后溪配申脉,治疗内眼角、耳、颈后(项)、肩胛部位病症; 外观配足临泣,治疗外眼角、耳、面颊、颈肩病症; 列缺配照海,治疗咽喉,胸膈、肺病和阴虚内热病症。 上述的四对配穴是临床上非常常用的,大家需要记住。 八脉交会穴图解1 八脉交会穴图解2 八脉交会穴图解3 八脉交会穴图解4 八脉交会穴歌诀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什么是下合穴 下合穴,也称为"六腑下合穴"。从这个名字来看,就知道说的是六腑(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六腑的基本知识,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说过,大家不懂的可以返回去看看。下合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