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加,汽车维修行业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主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创新策略。 【关键词】汽车运用;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的进步也是突飞猛进,应用的领域也是越来越多,社会对高素质汽修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人员更是供不应求。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国内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方式比较落后。想要适应当前社会对汽车运用与维专业人才的需求,必须要对教学的模式进行改进,制定出一个能够和社会需求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更为优秀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 一、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意义 由于现代汽车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在汽车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人们必须到专业的汽车维修机构进行维修,汽车维修行业出现了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使得汽车维修行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样会造成原有的汽车维修市场发生较大的变化,原先对于汽车维修的员工技术培训一般是短期并且不够系统的岗位实践,这样使得刚毕业的学生无法系统的掌握专业维修知识,同时学校也不能提供和汽车维修企业同样的实习实训条件。要想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有所突破,必须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目前汽车维修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传统上是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训室模拟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因此汽车维修的情况错综复杂,单一的实训室任务已经不能满足综合培养学生的需求,所以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必须要与企业进行结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将企业作为教学第一主体和依托,方能培养出合格的汽车维修人才。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策略 (一)打造"双师型"专兼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团队 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建立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要能够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群的需要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探索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兼职教师应该是企业的技术能手,参与课程开发、教学及指导学生实习。同时,专任教师要主动走进企业,参与企业的顶岗实践,积累实践经验,以达到"双师素质"的要求,同时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二)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核心,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起引导驱动作用。它是在各个专业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需求的工作岗位要求,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制定的本专业具体实践教学环节应达到的标准。应用型高职院校教学目标体系应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职业进行构建,包括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职业资格证书目标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其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核心,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实践操作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目标要参照本专业相关行业、企业的岗位任职要求,引入企业或行业职能资格标准,确保学生应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实践创新能力是指通过实践教学,在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实践的创新能力是地方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目标指向,也顺应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动力的需要。 (三)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中职学生完成基础课程及专业课学习后,到数控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凭借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完成岗位上的工作,利用这个实习的机会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加强,用最短的时间适应实际的日常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对于顶岗实习并不是很重视。顶岗实习模式需要用人单位和学校密切联系,在学生接受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同时,还要大力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顶岗实习要求学生要在实际的工作岗位进行工作,这样能够很大程度地加快学生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构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指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手段、质量监控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总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起着反馈和调控作用。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是科学的、完善的。具体来说,基本管理机制应该完善以下四方面内容:1)加强监管机制,完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加强实践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文件的管理,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管理;2)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建立实践教学督导制度、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3)完善学生实践环节考核评价指标和机制,重点放在技能考核与评价上。4)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在教学过程中考核实践教学各方人员,制定相应地奖惩激励政策。 (五)校企协同 学校作为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地方,在人才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因此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发挥智库作用;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重要参与者,作用就是发现和使用人才,尽力开发人才的潜力,使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校企协同是院校和企业基于不同目的和资源整合目标,共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这是一种教育模式的创新,也是一种优势资源要素互补的协同体系。 (六)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 新型学徒制必须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制订一套完善、科学的培养计划,通过在学校和企业交替学习和实践的锻炼,让学生毕业即上岗。在培养模式的建设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管理机制对新型学徒制培养效果进行有效的考核,根据学校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并将双方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共同提升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七)充分发挥职校、企业、社会的力量 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中,要把企业具体要求作为培养的导向,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单向的课程设计理念。对于人才的需求,企业有着更强的话语权,通过企业的个性化定制才能够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说对于高校的语言专业,社会发展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是重要的参考依据,而这方面企业有着更为敏感和深入的理解。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停留在校园里,也不能完全由院校来实施,培养计划及相关的培养课程也不能够完全由教师来承担。创新創业人才培养模式工作是校企共建教学体系,还要把这个教学体系的运行主体拓宽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三个主体。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把学校和企业的协同上升到对于整个培养模式的协调,综合考虑对于未来就业发展的方向以及企业用人的把握。 三、结语 汽车维修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取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课程体系也变得更加科学合理,课程体系的建设更加强调生产实训,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断健全和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继续开发校企合作资源,这样才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汽修人才,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09. [2]孟俊焕.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6). [3]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