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入中国的西方情人节 在中国,情人节有两个,一个是2月14日的情人节,这是西方情人节在中国的移植。这一天是西方传统的圣瓦伦丁节,男女青年欢聚一堂,姑娘们把表达爱情的祝词放在签筒中,小伙子们依次抽签,抽到哪位姑娘的祝词,那位姑娘就成为小伙子的恋人。情人节在中国还是一个新民俗。情人节当日,男女青年互相倾诉感情,女孩子在这一天要送巧克力给自己中意的男子,男孩子一定要回赠鲜花、首饰、皮包或时装等。男女青年也喜欢选择这一天登记结婚。 中国七夕情人节 另一个情人节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这个节日里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少女节"或"女儿节"。 "七夕"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时间的祟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称为"七曜"。"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上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传说织女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她天天机杼不停,为天庭纺织云锦。 牛郎父母早亡,嫂子马氏很刁蛮,强迫牛郎单过,只分给他一头瘦弱的老牛。有一天,老牛口吐人言,告诉牛郎夜晚藏到茶豆架下,就可以看到天上的仙女在天河中沐浴,其中有个仙女愿意做他的妻子,让他过去把她接回家。就这样,牛郎乘着老牛拉的车,上天接回了织女。夫妻两人男耕女织,生活美满,三年内,织女生下了一双儿女,男的取名金哥,女的取名玉妹。不料,七月七日这天,王母娘娘发现织女下凡并成了亲,勃然大怒,率天兵天将把织女强行捉回天庭。牛郎挑起一副箩筐,将金哥、玉妹挑起,穿上已经死去的老牛的皮制的鞋,腾空而起,紧追不舍。王母娘娘望见此景,便拔下一根金答,往身后一画,顿时,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把牛郎织女分隔两岸。王母娘娘特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夜晚相会一次。届时,喜鹊在天河上搭起一座桥,他们一家就在桥上相会。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因为在这一天,民间要进行乞巧活动。传说织女聪颖美丽,多才多艺。她不仅会织云锦,而且还能缝无边的天衣。 七月七日织女与牛郎重逢相聚,心情格外舒畅,如果在此时向她乞求智巧,她定会将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人们,人们从此就可以变得心灵手巧。七夕之夜,少女们便梳洗打扮,摆设香案,供上瓜果,在月光下祭拜织女,向织女乞巧。传统上,乞巧时有一些流行的俗信活动。如各地多是少女们在月下用七根梅花针、七条线比赛,谁穿得快、穿得多,谁就能乞到灵巧和智慧。另外,以蜘蛛结网来作为乞巧的符应,也是相当普遍的做法。在民间,七夕乞巧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以上所说的月下穿针、蜘蛛卜巧、丢巧针、掷松针外,还有在井边、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哭泣,以麦、豆投放水中等。皖南的一些地方,七夕时还举行青年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除此之外,由于合肥民间俗信观念中认为天河的晴晦预示农业收成的丰歉,所以还有七夕夜观天河、祈五谷的习俗。据说,这晚如果天河晦暗,当年的收成将会减少;如果天河清亮,当年则会五谷丰登。因此,在一些地方人们便举办"青苗会",大家共同集资,祈祷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