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到一所学校调研,校长特地给我讲了近年来重视外出学习的感受。这位校长说,只要收到学习考察活动的通知就派人参加,不论是谁外出学习,回来后都要形成材料进行交流,一人学习全校受益,发挥考察学习的最大效益。然而,几年下来发现,学校并没有因此发生预期的变化。这位校长陷入了迷茫,为什么在学习培训上花了那么大气力还是收效甚微呢?别人的经验学不来的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 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问题可供同仁们检视。 一是对待经验的态度不够理性。经验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是靠一个个细节累积起来的,质的飞跃是渐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呈现出来的。教育面向的是一个个活生生、有个性的人,教育发生的场所是一个个不尽相同的情境,照搬其他学校、其他地区的经验,已经出现了不少水土不服的例子。在目前经验多如牛毛的情况下,如何批判性学习他人经验是一个很考验人的问题,一定要进行充分的比较研究,不要急于做"小白鼠试验"。 二是学习先进经验的方法不够恰当。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经验,有些学校今天看这个好,明天又觉得那个棒,学杜郎口、学洋思、学东庐,朝三暮四,跟风盲从,还没来得及咀嚼、消化、吸收,就被迫进入下一场学习运动之中。学习似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这样的循环往复,失去了理性、执着、坚守,最终仅能学个"四不像",而且还迷失了自我。 三是没有做足传承与"拿来"融合的文章。有些学校只是关注表面的改革,而没有真正领悟和参透先进经验的思想内核,也没有考量孕育经验的文化土壤,更没有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改造、转化、创新。学习经验,必须先搞清自己学校的优势和主导型理论支撑。传承是主流,借鉴是支流,学习他人经验是让众多支流源源不断地汇入主流,使主流变得丰盈强大、波澜壮阔。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绝不能把学习经验变成一种外力制动,要借助外力激发学校的内在思想力、内在学习力、内在创造力,从而实现学校的自主发展。 那么,别人的经验究竟该如何"拿来"学呢? 一是制定目标,批判选择。这是一个快速变革、快速传播的时代,一些学校和区域,出现了许多鲜活经验。经验多当然是好事,但是带来的另一个挑战是经验该如何选择。制定目标,就是批判地选择方向,然后在这个方向中寻找学习"偶像"。把"偶像"找准,是"拿来"的第一步。 二是剖析经验,整合重组。将一个完整的经验拆解成一些小部件,这样才能在更多的层面和维度观察这些小部件的特点,找寻自己所需要的那部分。找到了所需的东西,才有移植、嫁接、整合、提升的必要性,才能发挥学习的最大价值和最大的作用。如果盲目学经验,照搬照抄,囫囵吞枣,就会不得要领,不知所措,甚至会走更多弯路。 三是修正完善,成为"自己"。所谓经验,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将学来的经验整合之后,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仍需进一步思考的是,我们究竟要长成什么样子?用实践回答这个问题,学来的经验才会升华为个性和特色,不断地升级转型就长成了"自己"的样子。 学习他人经验,我们的先贤早有告诫,切勿步入削足适履、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后尘。要有南橘北枳 、水土不服的意识,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尤其是在当今教育新理论、新经验多如牛毛的时势下,既需要不盲从、不盲信的定力,更需要批判力和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