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期,我国的雾霾天气非常的严重,尤其是我省的邢台、邯郸、石家庄市,都位居全国雾霾重污染城市前几名。雾霾天气对人民的身体有很大的影响,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因此,雾霾天气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雾霾天气;严重污染 一、雾霾天气概述。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大时,霾占据主力,相对湿度在80%到90%之间。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雾霾天气的形成是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2014年1月4日,国家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2月20日开始,全国五分之一国土遭遇雾霾。 二、雾霾天气对人身体和生活的影响。 1、对人身体的影响。 (一)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影响。 据调查分析,雾霾对于人体造成的损伤很大,雾霾对人造成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嗓子里干燥、痒,里面有东西好像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历史上这种情况叫做咽喉症,而现在的情况更为复杂,不是简单的慢性咽喉症,而是更痒、干燥、难受,进一步发展,咳嗽、哮喘、慢性气管炎的加重。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 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另外,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再一方面雾天往往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 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可使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心脑血病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小心应对。 (三)影响心理健康。 专家指出,持续大雾天对人的心理和身体都有影响,从心理上说,大雾天会给人造成沉闷、压抑的感受,会刺激或者加剧心理抑郁的状态。此外,由于雾天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 2、对人生活的影响。 出现霾天气时,视野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雾霾天气发生后,严重的视程障碍威胁着城市道路、高速公路、航空港、海港、航道的安全。 三、雾霾形成的原因。 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地面灰尘大,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四主要是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五是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六是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四、雾霾的控制策略 (一) 技术层面 控制雾霾极端天气的发生,源头就是要控制气溶胶的排放。从产生源头来说,同时深化固定源、移动源、面源治理,是解决污染源的最佳防控对策,因为现今的复合型、多组分气溶胶污染,已不仅仅是单方面因素贡献。在固定源的治理上,侧重点是重点行业的工业源,如燃煤电力、热力生产业,水泥工业企业,钢铁冶炼企业,有色企业,化工企业等。一方面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特征、大气污染现状等因素,采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措施;生产环节对设备进行更新,采用高效率、低排放的节能型设备;对能源进行脱硫脱硝处理,鼓励配套高效脱硫设施;大力推广节能技术的使用,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积极有序开发利用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另一方面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严格控制落后产能,重点实施钢铁业、建材业等产业升级,实施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在移动源治理上,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雾霾治理的重点方面。第一,加强高污染机动车管理,以大中重型客货运输车辆为重点,淘汰高污染机动车,市区内逐步淘汰黄标车、老旧车辆;第二,加速推进高品质油源应用,逐步推广国IV标准的汽、柴油使用,同时,加强油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求车用油品的行为;第三,推广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管理;第四,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使用。面源治理上,主要治理领域是各行业的扬尘,如建筑业、城市绿化管理等,务必做到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建筑物拆除、道路保洁、物料运输与堆存、采石取土、养护绿化等活动扬尘环境监管。 (二) 政策层面 首先,政策制定时要调整产业布局,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加强产业政策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引导与约束作用,严格限制在生态脆弱或环境敏感地区建设"两高"行业项目。其次,发展节能循环经济,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对节能环保先进企业实行政策及金融激励,对落后、高污染企业实行加速退出,积极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再次,在实际操作中,强化执法监督管理,深化环境监测体制机制改革。加强能评、环评审查力度,对耗能、污染型企业重点审批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健全重点行业准入条件。此外,加强监测预测体系建设,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各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要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警预报及响应程序、应急处置及保障措施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