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老年人的长期照料服务事关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分析了服务体系中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然后结合国内实际状况,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长期照料服务;社区服务;机构服务 0.引言 医疗科技的发展延长了人们的生理寿命,加上出生率降低,使得我国老龄化趋势愈来愈明显。老年人到了一定年纪,身体功能受损,患病率增高,以至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照料。所谓长期照料,即从生活、心理、经济多方面,对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开展的一系列服务活动。这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国内在此领域起步较晚,尚未成熟,还需进一步完善。 1.老年人的长期照料服务问题 1.1 数量不断增多 国内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受生理功能限制,加上疾病的危害,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数量不断增长,加大了社会公共服务的困难。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的老年人口数量已逾1.9亿,有3600万人生活都无法自理,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会上升到4000万。而据估算,2030年我国老龄化各种矛盾将全面爆发,2051年老龄化达到高峰,使得长期照料服务问题更加凸显。 1.2 长期照料服务压力增加 我国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属发展中国家范畴,老龄化问题加大了长期照料服务压力。如费用保障缺失,发达国家在此方面有专门的保障制度。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善,对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虽有退休金等,但很少涉及长期照料服务费用。物质供需矛盾突出,如床位是多数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但据调查显示,2007年国内有1300多万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至少需要560万张床位,而实际供给仅仅170万张。 1.3 相关机制不够完善 从目前来看,国内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模式主要有3种:①家庭护理。即老年人主要由子女照料,但现在提倡只生一个孩子,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多数家庭都面临着夫妻二人赡养四位老人的局势,不管是精力时间,还是物质经济,对子女来说都是极大的压力。所以说,长期照料已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越来越社会化。②机构护理,即由专业的护理机构负责照料服务。此模式的规模还不够大,分布不均,且价格较高,很多家庭受经济条件限制,承担不起高昂的费用。另外,机构的服务水平也待提高;③社区护理,即由社区工作人员在社区机构或上门提供服务。这一模式起步较晚,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覆盖面狭隘,对长期照料服务缺乏深刻理解等。 2.老年人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改善 2.1 多方面共同发展 长期照料服务除了基本生活照料,还包括心理精神抚慰、医疗护理和终极关怀等内容,需实现多样化发展。同时,在照料模式上,应努力构建家庭、机构、社区等多元主体共同供给的方式,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不同的需求。因管理较为复杂,需充分利用资源,制定合理的流程,确保服务质量。随着高科技的进步,有必要引入现代化先进技术,如计算机、智能识别、网络自动化等,促进老年人与社会之间的交流。 2.2 增加老年人收入 除了生活无法自理,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最为关键,因为长期照料服务需要足够的经济支出。我国缺乏此方面的保障,抵御经济困难的风险较低,这就要求必须加大老年人养老的财政投入。同时将其与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按一定的比例挂钩,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物质保障和动态增进机制。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开拓更多增加老年人收入的渠道,以解决其经济问题。 2.3 不断完善相关制度 我国在长期照料服务领域起步较晚,很多工作都不到位,如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以至于各级政府无法正确理解这一服务体系,或难以将制度贯彻落实。所以,为促进老龄服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必须完善相关制度,使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同时组织协调各部门积极参与,为此事业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2.4 调动社会各种力量 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已上升到社会问题,家庭和政府难以解决,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调动社会多方力量,使其积极参与、共同渡过难关。因社会力量比较复杂,在利用时,应科学引导,不断提升各方力量的服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努力构建我国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2.5 塑造积极健康的老龄观 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不少老年人都比较悲观,存在心理障碍,使其幸福指数因此下降。所以,应通过多种形式塑造老年人积极健康的老龄观,如开设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等。此外,还应不断丰富老年人的文娱生活,鼓励其参加社会活动,积极与社会交流,同时还应改善社会风气,消除对老年人的歧视,以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3.结束语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压力日益增大,由于起步较晚,加上经济等条件限制,尚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如投入较少、模式单一等,不利于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完善。因此,必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郭锦龙,翟绍果.构建和完善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体系[J].中州学刊,2013,24(9):111-112 [2] 倪荣,刘新功,朱晨曦.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现状和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0,24(7):140-141 [3] 程晓明,付晨,毛春芳.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对卫生的影响对策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7,22(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