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有专家认为,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校课程体系的完善与重构,以及课堂变革、教学改革。也有专家认为,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三条紧密相关的途径:课程建设、教学实践、评价改革。 可见,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首先要做好学校课程建设工作。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中小学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山东师范大学蔺红春、徐继存在《我国学校课程建设十五年:回顾与反思》一文指出,"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有不少研究成果可供参考,但其难点在于如何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确立适切的核心素养"。当下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统领学校课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和十八个基本要点)"明确了所有学生发展的方向,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建设具有指导价值。"他们认为,"国家核心素养框架的具体化不能搞‘一刀切’,学校需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文化基础等现实条件开发适合自身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从而达到在现有条件下学生发展的最优化"。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凯曾指出,严格意义上讲,任何课程要想真正发挥实效都要经过校本化,都要在学校这个具体而实际的教育环境中扎根,并根据学校教育的实际进行适度改造。他认为,"任何课程,不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或者校本课程,都必须回到学校这个具体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才有意义"。因此,课程的校本化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心所在。课程的校本化,也就是实现"校本"向"本校"的转变。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提升校长对课程的领导力。领导课程教学是中小学校长的专业职责之一,要求校长在学校课程建设方面,了解课程编制、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评价的相关知识和教材、教辅使用的政策以及国内外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有效统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落实,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教学资源。学校课程建设的主导权在校长。因此,如何主导和左右学校课程建设成为每个校长必须解答的问题,也就是校长必须具备学校课程领导力。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具体涵盖了课程的准确理解力、课程的组织开发力、课程的指导执行力、课程的监控评估力、课程环境的创设力等。但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现状如何呢?有研究表明:校长的课程准确理解力薄弱,课程组织开发力缺乏,课程指导执行力不足,课程监控评估力缺失,课程环境创设力欠缺。这些问题,是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校长要领导(一种引领、先行或示范的行为)校内管理者(主管课程与教学的副校长及中层干部)和教师,重塑学校教育理念、建立学校课程制度、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本校"课程,搭建"学本课程",将对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好学校课程建设工作,必须将校长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摆在首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