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保护地栽培是一种高产集约化的栽培方式,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在各地发展很快。但由于保护地栽培情况下的土壤长期得不到雨水的淋洗和阳光直射、种植作物种类单调等因素,造成土壤盐渍化、酸化,以致土壤板结养分失衡等土壤障碍,从而导致作物僵苗、死苗、生理性病害严重;产量低、品质差等,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一些地方保护地土壤的生产障碍问题正日趋严重,必须对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关键词:保护地 ;土壤障碍;调控 一、保护地土壤障碍因子分析 (一)盐渍化的形成及其对作物的影响 保护地土壤由于常年覆盖,施入的肥料除了部分被作物吸收外,未被吸收的养分残留在土壤中得不到雨水淋洗压盐,而且棚内温度较高,加速了土表水分汽化,致使地下水和土层内的水分通过土壤毛细管上升,从而将盐分随水带至表土层使盐分表聚导致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二)土壤酸化的形成及其对作物的影响 保护地土壤由于多年连续设施栽培,土壤中残留的N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以硝酸形态大量积聚,引起土壤反应方面的变化,而使土壤呈逐步酸化的趋势,特别是多次连续施用硫酸铵、氯化铵等酸性肥料时土壤酸化更为迅速。土壤酸化使土壤物理性状发生劣变,如板结等,易发生中微量元素的缺乏,同时也会激活一些重金属元素,作物被迫加大对它们的吸收。 (三)连作障碍的形成及其对作物的影响 由于保护地种植的多限于黄瓜、西瓜、甜瓜、番茄、辣椒等茄瓜类作物,所以保护地的连作障碍比露地的更为严重。导致病害严重、地下害虫猖獗、养分匮乏和比例失衡,使作物发生各种缺素症状;作物根系所分泌的有机酸(如豆类作物的根瘤遗留较多的有机酸)以及有毒物质不易被清除,造成根系生长不良。 二、调控措施 (一)深翻整地 保护地土壤的盐类集中于表层,因此每茬作物收获后都应进行深翻,把富含盐类的表层土壤翻到下层,把相对含盐量较少的下层土壤翻到上面来,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轻盐害,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耕层内的环境、增强微生物的活动能力、提高土壤的整体保水保肥及通透能力。 (二)合理轮作,以改善土壤环境 轮作换茬,能有效避免长期单种一种作物而使土壤的某些养分吸收量过多而造成的缺乏,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合理利用,使土壤养分处于平衡状态,同时减轻作物跟部病虫危害的程度。 (三)合理施肥 1.增施有机肥,以改良保护地土壤 有机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透气性、保持土壤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与吸热能力,而且养分全面肥效持久,是补充各种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能有效的避免生理缺素现象的发生,同时对调节土壤酸碱度,缓解土壤盐渍、酸化程度,提高土壤缓冲性能起着重要作用。有机肥以粗纤维、木质含量高的种类为佳,亩施用量为1000~1500kg为宜。 2.科学施用化肥,合理合理配施N、P、K 合理的N、P、K比例是作物高产的基础,反之产生障碍。因此,在施肥过程中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施肥种类及作物的需肥特性来确定合理的配比、肥量及施肥方式,进行平衡施肥。若用化肥作基肥要深施,与有机肥混合施入土壤表面然后进行深翻,使土壤与各种肥料充分混匀;作追肥时要严格控制每次的施入量,做到"少量多次",避免长期施用同一种类的肥料。 3.配施微生物肥料 提倡在高肥力土壤上施用硅酸盐菌肥、固氮菌肥等生物肥料,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4.根外追肥 在露地条件下,根外追肥只是一种常规的辅助施肥手段;但在保护地栽培时,根外追肥不会给土壤"添麻烦",特别是尿素、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及中微量元素等均适宜作根外追肥,应大力提倡。 (四)利用换茬空隙撤膜淋雨溶盐或灌水洗盐 在夏秋多雨季节,作物收获结束后揭开天膜数十天不盖让日晒雨淋,能有效的消除土壤障碍;或在高温季节进行大水漫灌,在地面上盖膜使水温升高,不仅可以洗盐,还可以有效的杀灭病虫。但必须注意在揭膜灌水前要深翻起垡,并开好棚周排水沟让盐分随水排走。 (五)进行地面覆盖 利用秸秆或地膜进行地面覆盖,对抑制土表积盐有明显的作用。据有关研究测定,覆盖地膜的0~5cm的土层含盐量仅相当于未盖膜的57%,5~25cm土层的含盐量为未覆盖的160%,这表明盖膜后土壤的盐分是向下运动的,能有效的防止土表盐渍化。 (六)调节土壤酸碱度 科学施肥尽量不使用过磷酸钙、含氯肥等酸性和生理酸性肥料,改用钙镁磷肥、硫酸钾等肥料,这样既能调节土壤酸度又可以补充钙、镁、硫等元素。若土壤已酸化或必须施用硝酸铵、硝酸钾等酸性肥料时,应在肥料中掺入生石灰来中和酸性,一般每亩施生石灰50~100kg。若土壤酸化严重的,应用熟石灰进行调节,用量为生石灰的1/3~1/2,且不能在作物生长期施用。 三、结论 不同栽培地选择,其障碍分子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所以在运用和调控中,我们要因地制宜,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和生态调控方式,进一步提高土壤改良的效果,以达到农作物增产增收的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室种菜难题解答》作者:马新立,金盾出版社出版。 [2]《保护地蔬菜生理病害诊断及防治》作者:梁成华、吴建繁,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林贝琳(1980.10-),助理农艺师 ,现就职于广西钦州农业学校现代农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