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植被恢复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较为容易,经过了多年以来国家和人民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果实。目前,关键是在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问题了,还需要新的技术、材料和方法来支撑。本文在参考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新技术。 关键词: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植被恢复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较为容易,经过了多年以来国家和人民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果实。目前,关键是在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问题了,还需要新的技术、材料和方法来支撑。本文在参考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新技术。 1.集水造林枝术 集水造林就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林木生长的最佳水量平衡为基础,通过合理的人工调控措施,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有限的降水资源进行再分配,在干旱的环境中为树种的成活与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并促使该地区较为丰富的光、热、气、资源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林木的生长接近当地生态条件下最大的生产力。近年来,人们更多地用"径流林业"的术语来概括利用天然降水以发展林业的措施。从70年代末开始,许多工作者都开展了集水育苗、抗旱造林的研究工作,成效十分显著。尽管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径流集水造林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较多的局限,但是我们也看到,利用径流集水技术造林在许多干旱半干旱地区已经经受了检验,并取得了成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技术措施也必将获得进一步的提高而日趋完善。 2.爆破整地造林技术 所谓爆破造林,就是用炸药在造林地上炸出一定规格的深坑,然后填入客土,种植上苗木的一种造林方法。爆破造林能够扩大松土范围、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增强土壤蓄水、保土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加快造林速度,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能在短时间内使荒山荒地尽快绿化起来。大面积爆破造林虽有较大的局限性,但在位置重要的景点处,旅游线两侧及名胜古迹周围,游人较多、景观重要处的荒山荒地应用,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造林方法。 3.秸秆及地膜覆盖造林技术 适宜的水分、温度、养分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吸收、转化、积累和越冬。秸秆及地膜覆盖造林,对保水增温、促进幼苗的迅速生长、尽快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秸秆与地膜覆盖可以避免晚霜或春寒、春旱、大风等寒流的侵袭造成的冻害,同时也提高了地温,促进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吸收及营养物质的合成和转化,保证苗木的成活和生长;而且可以保持和充分利用地表蒸发的水分,提供了苗木成活后生长所需的水分,防止苗木因干旱造成生理缺水而死亡。秸秆及地膜覆盖,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越冬率和保存率,是提高干旱脆弱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4.封山育林技术 封山育林是利用树木的自然繁殖能力和森林演替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人们有计划、有步骤的封禁手段,使疏林、灌丛、残林迹地,以及荒山荒地等恢复和发展为森林、灌丛或草本植被的育林方法。封山育林以森林群落演替、森林植物的自然繁殖、森林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为理论依据。部分石质山地困难立地岩石裸露程度高,土面零碎,大部分土层浅薄,临时性干旱频繁。这种自然环境下人工造林往往事倍功半,成效不理想,尤其是大面积的人工造林难以奏效。同时,由于人工造林林分结构简单,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方面与天然林无法比拟。而遵循自然规律的封山育林,十多年就可形成结构比较复杂、生态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其蓄水保土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很显著,而且投入少。同时,由于封育区的林地得到保护,各类植物生长旺盛,为山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契机。 人工促进植被自然恢复是建设生态林业工程的好途径。长期以来,我们的营林思想从技术规程到验收标准完全是生产木材的理念,导致我们造林树种单一,密度大,林相差,病虫害多,林分不稳定,防护效能低。最典型的事例就是雁北大面积的"小老树"。在理论和技术上创新,指导业已开展的生态林业工程迫在眉睫。 5.压砂保墒造林技术 所谓压砂,就是把鹅卵以下的小石头,以5~10 cm 厚铺盖在新栽的小树周围,相当于给土壤覆盖一层既渗水又透气的永久性薄膜。它不仅起到保温保湿,减小地表蒸发,蓄水保墒的作用,而且就地取材,经济耐用。从土壤学角度看,山地多年不耕,土壤结构简单,孔隙粗直,即使下点雨浇些水,蒸发加上流失,水分很快就消失了。从植物学角度看,树木生长并不需要很多水分,关键是根部土壤要经常保持湿润。这种方法不破坏植被,不受地形限制,不受水源约束,可以最少的投入,换得可观的效益。 6.坐水返渗造林技术 坐水返渗法是将树苗(裸根苗)根系直接接触到湿土上,靠根系下面湿土返渗的水分滋润苗木根系周围土壤,从而保持有效的水分供给,提高苗木成活率。具体操作程序是挖坑、回填、浇水、植树、封土。需要注意的是浇水与植树间隔时间要短。水渗完后,马上植树,保证树苗根系能坐在保含水分的土壤上。与传统植树方法相比,坐水返渗法树坑内土体上虚下实,蓄水量足,透气性好,非常有利根系恢复生长。 7.喷混植生技术 喷混植生技术是将工程学、植物学、土壤学、肥料学、高分子化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一门新型应用技术。该技术是新型的喷播绿化技术。 喷混植生技术原理是利用特制喷混机械将有机基材(泥炭土、黄土、水泥)、长效肥、速效肥、保水剂、粘接剂、植物种子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充分搅拌均匀后喷射到铺挂铁丝网的坡面上,由于粘接剂的粘接作用,混合物可在矿渣表面形成一个既能让植物生长发育而种植基质又不易被冲刷的多孔稳定结构(即一层具有连续空隙的种植基),种子可以在空隙中生根、发芽、生长,又因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硬度可防止雨水冲刷,从而达到恢复植被、改善景观、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