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西方自画像中的内心情感剖析


  【摘 要】自画像是一种特殊的迷人的绘画类型。艺术家以自己为表现对象,最大程度地展现了他对艺术的雄心或野心。自画像是艺术家的心灵告白,是一门非凡的指向内在的艺术。深入研究艺术家自画像,有助于接近艺术家的真实内心和理解他的伟大艺术理想。自画像数量之多、风格之多样,堪称西方绘画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正因为如此,也给自画像的研究带来了诸多困难。本文试图通过对中西方自画像的解读和画像本身的艺术语言的分析以及自画像的绘制形式来分析西方自画像的内心情感。
  【关键词】西方;自画像;情感;魅力
  一、自画像的起源
  西方自画像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最初是从宗教中分离出来的,贯穿于整个西方绘画史。西方自画像艺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成为当时的一种主流艺术。例如:15世纪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16世纪的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德国画家丟勒,17世纪的荷兰画家伦勃朗、凡代克、鲁本斯、弗兰德斯画家,18世纪的法国画家夏尔丹,19世纪的法国画家库尔贝、大卫以及荷兰画家凡高。
  二、西方艺术家的自画像及内心情感剖析
  西方自画像它是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最早是从宗教中分离出来的,贯穿于整个西方绘画史。西方自画像艺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成为当时的一种主流艺术。
  15世纪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其著有《包着红头巾的男子》,现在藏在英国国家美术馆。扬凡·艾克创意巧妙,精致的画工非常符合他的一贯的画风,裱框的题词表明主人公与作画者存着特殊的联系,由此推测这幅作品描画的是大师本人,与此同时画中主人公凝望的方向也可以证明这点。在这幅画中凡艾克对光与影的微妙和经意刻画功底已达极致。画中主人公像是在黑暗中浮现出来,他的脸和头饰映出左边照来的光线,栩栩如生。从正面欣赏,参观者将完全被画中主人公深邃的眼神所吸引。在这幅画作上,相当引人注目的大块红色头巾突出了人物脸部的线条,眼部的皱纹和眼线位置的每一个细部,都表现得相当细腻,观者似乎能从主人公的眼神看透他内心深处的思想。头巾皱摺的交会处具有完美的透视结构,搭配光线的运用,令人物相当具有真实感。
  16世纪的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其有自画像《拉斐尔自画像》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拉斐尔在23岁时绘制了这幅自画像。23岁本应是青年人的年纪,可画中的人物看起来总像是个少年一般,俊美、忧郁、恬靜、平和。少年维特,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又或是顾影自怜的、希腊神话中自恋落水而死、化作水仙的纳西斯。1520年春,拉斐尔已患重病,仍在绘制《基督显圣》,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气势磅礴、光辉照人,表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与之同时期的米开朗琪罗其现存的唯一的一幅自画像在意大利托斯卡区芬奇市博物馆。这幅画像于16世纪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市创作完成,后由一位收藏家捐赠给芬奇市博物馆的。该画像色彩鲜明,层次清晰,至今保存完好。这幅画作深刻表明了他的艺术创作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和萨伏那罗拉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米开朗琪罗的爱国主义和为自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
  17世纪的荷兰画家伦勃朗的自画像流传就比较多,伦勃朗自画像从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各个时期共8张。这八副自画像从衣着、音容笑貌等等反应了伦勃朗在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和心态。他的许多自画像就可以被看做一部人生的历史。从自信得意的青年时代,到怀疑和坚毅的中年时代,再到衰老忧郁的老年时代,可看到人生际遇的磨难对他的精神影响。伦勃朗的自画像的非凡成就在17世纪,甚至在整个西方艺术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他的肖像画显示了他的绘画从外部描绘和性格描绘到最深刻的自我剖析和自我审视的逐渐变化。在终其一生的时间内,他将自己每个时期的精神都以绘画的形式留存下来,尽管数目众多,但这些自画像的人物安排和表情极少重复,尽管是不同年龄的自画像,但都深刻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让伦勃朗的自画像已经超越了一般的艺术的世界,而进入了一个精神的世界。
  18世纪的法国画家夏尔丹,其有自画像《戴眼镜的自画像》。此作为夏尔丹自画像的优秀之作,图中的画家直视著者,尊严与慈祥被忠实地描绘出来,透过眼镜及松弛的下巴,则让观画者感受出浓厚的人情味。画面色调以蓝色为主,冷清明晰的背景,完美地衬托出他苍白的肤色,在静謐的气氛中,流露出老年人乐天知命的安详。
  19世纪的法国画家库尔贝其著有自画像《绝望的男人》《抽烟斗的人》,库尔贝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从库尔贝那桀骜不驯的性格中。既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他开创了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曾投身于巴黎公社运动。库尔贝的画太有社会意义了。法国评论学家认为:"没有库尔贝,就没有马奈;没有马奈,便没有印象主义。" 19世纪中的凡高的自画像《戴草帽叼烟斗的自画像》,其中画作的画家的衣着而言,是很简单的粗布衣服和极普通的草帽,无疑是贫穷的下层市民。画中的人物是很平凡的人物。凡高对着镜子画自己这种肖像画的题材和艺术家之间的巨大经济差异,也真是地反应19世纪末艺术从记载历史走向表现真是自我的功能变化。
  自画像的兴起在中西方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各自的时代背景又有所不同,因而更加重视自我的价值,双方在创作理念上的不同才是最为重要的。中方的自画像的含蓄与西方的简单直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画作的背景描绘中,西方倾向于画中的主题人物。
  西方肖像画在17世纪以后发展成熟,写实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自画像作为一种特殊体裁的肖像画,更能够打动观者,就在于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所表现对象的富有典型意义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这也是许多著名的西方自画像之所以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的根本原因之一。传统的自画像无不以真实的表现自我为目的,西方著名的肖像画家都具有精湛的绘画技巧,扎实的造型基础,熟练的油画技巧。他们都能十分准确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艺术家的自画像,并非是出于虚荣而是自我表现的直接形式。所以艺术家在描绘自己的时候从来不加美化而是真实的刻画。
  三、结语
  自画像就像一个人无言的旁白,它包含着艺术家发现本我,自我的过程,这种表达就好像是在审视另一个人,把这种客观的、主观的形象本身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纵观艺术家的自画像,都充满着用自我的独特语言较深层的展现自我。这种创作的境界有多深在于艺术家对自我的一种领悟,在这种领悟的生长过程中,也许正包含着艺术家们的孤独和痛苦。自画像作为一种与世界对接的一种方式,传达出艺术家想要逃离无助的深渊,寻求慰藉的强烈渴望。所以艺术家会通过自画像这种自我剖析自我的这种方式,把内心深处的情感、欲望释放出来,同时孤独的内心又激发了创造的渴望。从某种程度上说,自画像也是一种手段,把画作中要表达的东西往往比实践当中更容易表达自己。
  【参考文献】
  [1]顾峥.自我的迷宫[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155.
  [2]李浴.西方美术史纲[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1980:118.
  [3]刘剑利.浅析西方画家的自画像[J].南都学坛,1995(2):122-125.
  [4]钟明虹.美术教育研究[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15:221.
网站目录投稿:笑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