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刘瑞玲参加了吕梁市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后脱颖而出,进入面试前的资格复审。然而吕梁市人社局却认定其谎报专业。理由是,她毕业证上的专业是"世界史",不是招聘计划中的"历史学"。而另一位报考其他单位笔试成绩第一的王慧慧,也因专业是"会计电算化",而不是人社局要求的"会计或财务电算化"而被淘汰。(6月10日中国青年报) 进行高层次的学习深造,几乎是每个人都渴求的,但在刘瑞玲这里,专业竟成为自己就业的"绊脚石"。 经了解,本科阶段确有"历史学"这一单独的专业名称,但在研究生阶段,"历史学"被分为三个一级学科,分别为"世界史""中国史"和"考古学"。所以,"世界史"仍属于"历史学"专业,只是更细化了而已。历史学硕士,怎么就不能报考历史学专业了呢? 招聘计划明确写着"本科及以上"学历均可报名,但自"世界史"和"中国史"均被提升为一级学科后,该级别往上目前并无更高学科,如此,此类学科的研究生在报考时是不是注定要被"历史学"三个字所刷?招聘计划中的"以上"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同样因这场考试陷入焦虑的,还有考生王慧慧。 "或"的意思不由分说,前后事物均可选择。"会计或财务电算化"指的是"会计电算化"或"财务电算化",由于"会计或财务电算化"根本没有单独的专业代码,所以二者不可能同时存在。那么,"会计电算化"的考生怎会被"会计或财务电算化"拒之门外? 还有一点不免让人生疑,二人在初审阶段能顺利通过,缘何到了复审就栽了跟头?是初审时工作人员马虎大意,还是前后审核人员的理解不同?前后不一致,到底有无章法可循?许你一个美好的未来,再一拳把它砸个粉碎,对考生造成的利益损害又该谁来"买单"? 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好,每年考生都会"全副武装",挤破头地往上冲,竞争激烈性不亚于公务员考试。作为事业单位的招考人,是不是务必要拿出极端负责的态度来对待?与其花费时间去批评应聘者,还不如对专业设置进行科学的查证,免得"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举手之劳"的事,何必搞得如此僵化,浇灭应聘者的一腔热血? 专业要求在满足岗位需求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放宽;专业的表述要规范、严谨、准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能产生异议,这是事业单位招聘文件的普遍要求。否则,只会降低招考单位的"品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切莫让"细枝末节"成为人才成长路上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