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思想中,对和谐社会的解释有两种:一是"大同"社会。《礼记·礼运》对"大同"的解释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之世指的是尧、舜时代。另一是"小康"社会:"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小康"之世即是以"禹、汤、文、武"为代表的夏、商、周时代。 那么,在今天看来,究竟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呢?虽然,"大同"社会与我们目标中的"共产主义"社会很接近的,但它远远超越了当今实际;而"小康"社会中的那些"正君臣"、"笃父子"的纲常制度又太压抑人的平等自由。就实际价值意义来看,站在我们当今的国情上来讨论什么是和谐社会,以及怎样建设和谐社会才是最重要的。 先让我们来看下面一个故事。 几年前,在四川省自贡市发生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悲剧。一对盐矿工人夫妇在席卷全国的下岗浪潮中失业了。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只好到车站去卖报纸、搽皮鞋,或者到餐馆搽桌子、洗厕所。然而,他们微薄的收入却依然无法为儿子交学费。虽然他们的儿子年仅六岁,却很懂事,为了少让父母揪心,他从来不吵着向父母要学费。可是,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的歧视深深伤害了这颗幼小的心。于是,他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跑到一家小商店去偷东西,想靠此为自己交上学费。结果被商店老板发现。狠心的商店老板将他打得遍体鳞伤。这对夫妇知道这件事后感觉万分沮丧和自责,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卑微竟然给儿子带来如此大的心灵创伤。于是第二天,他们把儿子送到了他爷爷奶奶家。然后,直接将他们的脖子挂在了厕所的梁柱上。《孟子·梁惠王上》第四章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用这句话来形容当今社会中的某些现象简直再恰当不过了。就在这件事发生不久,有一位记者跑去做有关这件事的专访。当地领导知道以后,为了不影响政府的形象,马上派人把记者请到了星级宾馆。面对满桌的好菜名酒和靓丽的女服务员,记者放声大哭——只要能将这桌饭菜节约下来,就能挽救两条人命,就能拯救一个家庭啊 由此,我们不禁得扪心自问,为什么我们在一直标榜着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却有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失业的危机?为什么我们高举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旗,社会上却有着越来越多的不和谐?为什么我们一直呐喊着"不要让一个适龄儿童失学",却依然有着许多可怜儿童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赶出学校大门? 《孟子?梁惠王上》第七章说,要想"王天下",必先使"黎民不饥不寒"。这句话虽然是孟子在封建社会用来劝戒国君的,但用之当今,也丝毫不失真理价值。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要想赢得长久的和谐与稳定,就首先得解决所有公民的饥寒问题。少数人的香车宝马和珍馐美味固然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标志,但这种趋势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势必会造成一个国家财富分布的极度不和谐,从而为这个国家埋下灾难的种子。 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多多关注那些弱势群体。万不可像某些基层领导那样,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大搞形式主义,出炉一些奇怪的政策,划定一块地皮,政府补贴部分房款,让农户在那里新建洋房。其结果只会是用广大人民的税款让少数有能力搬进新房的农户得到实惠,而广大比较贫困的农户却得不到丝毫照顾。和谐社会是以大多数人为基准的,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困难群众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只有大多数人和谐了,我们才会迎来真正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