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十九大报告之儒家文化基因


  【摘 要】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民本思想在十九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处处体现,无处不闪耀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不小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将儒家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国当前国情紧密结合,出台一系列富国、强军、惠民的政策,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步前进。
  【关键词】十九大报告;儒家思想;民本
  儒家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思想由孔子创始,经曾参等弟子阐发,子思进一步传承,至孟子发展到顶峰。文化基因是精神、智慧和传统在传承过程中的纽带和载体。儒家文化是一个信息丰富的文化基因链路,它顺应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把握社会现实,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到儒家文化中,使得我国优秀的文化基因更加深入到我国的发展当中。
  一、民本思想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人民,是国家之本,社稷之基,孟子在儒家民本思想的传承中,将人民的地位高度提升到民贵君轻的地位。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及"人民"一词203次,提及"以人民为中心"4次,并重点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一)富民
  报告中,多次强调扶贫、脱贫工作。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中,要保证全体人民都能享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即使是贫困人民,也能够脱贫致富。《论语·季氏》有言:"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不是大多数人的小康,也不是城市居民丰衣足食、享受生活,农村困难户食不果腹;更不是东部发达地区跻身前沿一线城市,而西部山区的交通、照明、饮水问题都尚未解决。如果不彻底解决贫困问题,不尽可能缩小贫困差距,我们所谓的小康社会,不过是个门面粉饰,这样的小康,势必会引起贫苦民众的不满,进而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更有甚者,某些西方学者将其作为噱头,抨击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如此种种,最终将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民心紊乱,受苦的仍是劳动人民。
  脱贫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场攻坚战,所有人都要在脱贫道路上奋步前行,一个人都不允许掉队。习书记在报告中对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贯彻落实中指出;要为民生谋福利,补齐民生短板[1],通过各项扶贫政策,使每个人都摘下贫困帽。
  (二)就业
  "大道之行"讲究男有分、女有归,有劳动能力的人有称心如意的工作,有一处"用武之地"。每年都有数百万的高校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还有诸多待业青年、失业人口、返乡农民,因而,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它就业保障人民生活的同时,也保持社会稳定。人人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养活、养好自己的同时,又推进社会的发展。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少了,抢劫、盗窃等乱象自然鲜有发生,整个社会也将良好的风尚。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五年来,党和政府制定一系列就业、创业政策,将鼓励创业与促进就业相结合。自十八大以来,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达到6500多万人,平均每年新增1300多万人。劳动创造财富,勤于劳动的中国人民定能实现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三)教育
  孔子在《论语·尧曰》提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他认为统治者务必需得关注人民的愿望和需求,并尽可能满足他们。因为人民的共同愿望和需求正是国家的发展方向。报告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论语·子路》中记录有冉有为孔夫子驾车去卫国时,请教夫子人口多了且人民也富裕了之后要怎么样做,夫子回答:"教之"。百年大际,教育为本。在中國这样一个人口繁多的国家,"富二代"毕竟是极少数群体,更多的则是寻常百姓。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青年而言,取得成功的"捷径"便是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考上名校。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和提升的今天,社会道德和公民素养滑坡日益加剧,见义不勇为、医闹、医托、倚老卖老等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对一个民族来说,人民信仰的丧失,是非常可怕的。此时,教育,俨然成为解决这些拷问良知问题的关键和根本,也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十八大以来,我国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对教育做了一系列措施,要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子曰:"有教无类",[2]就是要努力保障人人都能享有公平且高质量的受教育的机会,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实现自身的价值、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二、政治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的变化,世界经济增长格局的变化趋势更加不确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国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一)强军
  军队是要时刻准备打胜仗的,拥有强大的军队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力量保障。报告中强调: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孔老夫子将"足食"、"足兵"、"民信"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要素,并高度重视军队的力量,认为 "足兵"是国强民富的基本条件。此外,孔夫子亦重视将帅的个人品质修养,要"内外双修",既有强壮的体魄、高超的武技,又有高尚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习主席准确把握当前社会现实,在报告指出要加强军队党的建设。诚然,新形势下,面对各种挑战,军营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以维持军营的正气。
  (二)外交
  凡物皆有两端,如大小厚薄之类。[3] "执两用中"最终目的是达到和谐,"和"涵盖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方方面面,乃是中庸的至高境界。"和"不是"苟合"、"迎合",而是多层面的、有差异的统一,旨在寻找相通点,以缩小差别,从而化解冲突,达到彼此和解,通过共生,开创新局面。
  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启了新的历史时期,跻身进入世界强国之列。但是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是一个大国,始终高举和平的旗帜,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将始终秉承互相尊重、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的理念。我国提出"一带一路"这是要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共同互惠互利,这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释。夫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中国秉承"和"的思想,尊重他国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尊重各国人民的抉择,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三、生态
  中国古人强调天人合一,正是对人与自然交融相和的和谐关系的诠释。报告也指出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本是同根,是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然而,当前社会,人类在盲目追求较高GDP的过程中,对自然造成严重破坏,日益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报告强调: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旨在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孔夫子主张取物有节,资源合理利用。孟子继承了孔夫子的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应节制物欲,与百姓共患难,"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4]儒家认为,应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天地万物、爱护天地万物,反对对山林的滥砍滥伐,对鱼虾、飞禽、走兽的滥捕滥杀,这不仅是古代先贤朴素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更是一种推己及人的仁爱的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始终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过多地干预自然、打破自然的平衡和稳定,最终这些破坏会反过来伤害人类。
  孔子最大的梦想是"每人能够安居乐业,人人能够互相信任",这是老少尽皆怡然的和谐社会、小康社会。从时间上来看,小康社会是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现阶段目标,而共产主义是我们努力追求并最终实现的长远目标。十九大为我们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方向,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我们要始终贯彻大会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向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阔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247.
  [3]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万丽华,蓝旭译注.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300.
网站目录投稿:觅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