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摘 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其高度的文化自信,是新时期国家文化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高校竞争力提升的现实需要,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随着互联网+的到来,网络的开放性与平等性,信息的便捷性等特点,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已成为新的课题。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文化自信
  一、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概念
  (一)互联网+
  "互联网+"指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i
  互联网为人的活动开辟新的领域,通过互联网+,拓展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人对自然认识等实践领域,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人的解放和自由,通过互联网的特征,实现知识共享与交互。
  (二)文化自信
  1.文化自信的提出以及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ii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iii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iv
  2.文化自信的概念
  目前有大量的学者针对文化自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刘芳指出: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学说以及优秀文化传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惜,对当代核心价值体系的威望与魅力有一种充满依赖感的尊奉、坚守和虔诚。v 韩震谈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自身文化发展进程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vi 郑玲认为,文化自信,是指国家、民族和政党在清晰的认识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对自身文化理念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念和信息以及对自身文化精髓的传承、弘扬和创新。vii
  文化自信实质是一种价值自信。高等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关键在于培育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和高度自信。viii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首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传承和创新的自信。
  (三)利用互联网+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
  1.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精神;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蕴含着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为我们提供了社会道德准则等。利用互联网+平台,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环境中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有效性。
  2.有利于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发展史造就了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其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在当下得以充分体现。ix传统节日承载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的是人与人之间炙热的感情,延续的是民族文化的记忆。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积淀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逐步得以体现,孔子学院的传播,孔子、老子等逐渐被全球认可;太极拳的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舌尖上的中国》,《国家宝藏》等综艺节目的传播,使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充分的传承、发展和弘扬。
  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x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學生优良道德素质、高尚情操的培养,以及大学生道德境界的提高和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培养大学生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人文素养。
  二、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机遇及挑战
  2016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化,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
  (一)互联网+拓宽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从BBS、Blog、网络论坛、到当下的微博、微信、网易公开课、喜马拉雅、逻辑思维、抖音、快手等APP的出现,信息的交流互动已经越来越扁平化、个体化。互联网+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海量信息内容,而信息的传播范围也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通过互联网+,逐渐被遗忘的传统手工业逐渐兴起,被遗忘的民间音乐逐渐流传;《厉害了,我的国》使我们看到中国的强大,《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领略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国家宝藏》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带着我们了解中国历史;互联网+利用网络平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及我国飞速发展的生活通过新媒体进行快速传播,对当代大学生的求职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挑战
  1.开放环境对文化安全的挑战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各类人群都能够在互联网上获得和发布信息,同一个信息经不同人的传播有时会将信息的本质"异化",由于信息传播者的身份多样,认知水平和思想道德也各不相同,导致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网络平台,其中不乏各种错误思想,散布谣言,进行人身攻击;甚至危害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面对大量信息的冲击,学生无暇筛选,逐渐形成大致浏览内容而无法深入分析的思维方式,很容易受到网络假冒信息、低俗信息以及各种反动言论的影响。
  2.新兴媒体对文化权威的消解
  信息的传播渠道由之前的书籍、电视、报纸、广播等形式,转为微信、微博、QQ、各种APP,即时通讯的便捷性,信息的碎片化,让学生们的学习不在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幕课,公开课等形式,让学生可以通过一台电脑,一个手机就可以了解到她们想知道的一切,老师不在具有权威性。
  3.大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意识淡薄,对传统文化现代价值认识不足
  "互聯网+"时代的到来,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渠道,许多西方国家由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凭借技术优势垄断传媒力量,对部分发展中国家进行不实报道,混淆视听。xi加之商家的宣传噱头,大学生普遍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西方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等节日,而对中国自己本民族的传统节日却感到陌生,部分大学生认为,传统节日是老年人过的节日,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历史典故以及包含的蕴意对于部分大学生而言倍感陌生。
  三、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路径研究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1.以课程改革为依托,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将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传授给大学生。将传统文化作为选修课,运用新媒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线下相关文化资源以数字形式转化成网络多媒体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互动,教育对象与外界的互动,互联网+成为信息与知识的主要载体。
  2.合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
  目前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属于数码时代的原住民,在互联网的陪伴下长大,他们不迷信权威,价值多元化,自我意识强,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和感受,个体差异大,愿意接收新事物并尝试。
  学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校园BBS、微博等众多校园网络平台,将经典的传统中国文化制作成图片、歌曲、动漫等受学生喜爱且容易接受的素材,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借助图书馆,定期开展翠湖博士论坛、翠湖主题论坛、翠湖诗词大会、翠湖读友会等各种活动,讨论中国诗词,欣赏中国音乐,品尝中国茶艺等,利用新媒体与线下讨论相结合,领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舆论引导、文化熏陶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建设
  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专职教师不仅要"传道"。为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授业",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定期进行培训,注重师资队伍和谐的生态人文观的培养,加强和谐共生、良性互动的生态理念的引领。
  (三)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文化育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阶段性。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增加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式、感悟式创新,重塑大学生文化学习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促使大学生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引领者。
  1.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中的大部分时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校园内,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高校应把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在学校营造一种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在节假日期间,学校通过横幅、展板、报栏等宣传传统节日,渲染节日气氛,营造传统节日文化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利用互联网+平台,推送相关历史故事,线上故事,线下活动相结合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认同感、感受中国五千年历史所流传的精神力量。
  2.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宿舍是彰显学生基本文明素质的地方。利用楼栋QQ群、微信群,了解学生生活状况,根据学生专业特色、自身优势,定期开展宿舍文化活动,举办象棋、围棋、书法、摄影展等丰富宿舍生活,并通过QQ群、微信群、拍摄小视频等形式进行宣传;评选优秀寝室,学霸寝室、开展我爱我家活动,让同学们在寝室中感受集体的温暖。
  (四)净化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环境
  网络自媒体不断进行着自我更新,从 My Space,QQ 空间,博客,论坛、微博、Facebook,Twitter到现在最流行的手机微信,一直发挥着舆论阵地的特别作用,且影响力持续增强。xii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进行文化建设,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培育之路。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进行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互联网舆论引导作为建设重点。
  各高校根据本校开展大学生文化自信工作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校园网络管理规范及制度,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的监控力度,进一步落实专人负责对校园网、校园论坛、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的管理,定期开展对各种负面信息、有毒有害信息的清理和舆论引导,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注释:
  i 百度百科https://baike.so.com/doc/7869991-8144086.html
  ii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iii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iv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v 刘芳.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战略考量[J].思想理论教育,2012,(1)
  vi 韩震.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兼论文化自信[N].光明日报,2011-10-16.
  vii 郑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研究[N],成都理工大学2015
  viii 蔡英谦,"互联网+"时代高校文化自信培育与践行探赜,教育探索,2018.2,79-83
  ix 高福进,传统文化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意义:基于习近平文化论述的视角,湖湘论坛[J],2018,1
  x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4号
  xi 郭晓雪,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陇东学院学报,2017 年 11 月,91-94
  xii 邓欣欣,"互联网+"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及新模式探析,岭南学刊[J],2016.3.40-45
  【参考文献】
  [1]项久雨,吴海燕,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15
  [2]王明亚,文化自信的历史高度与现实反思——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7-04-15
  [3]张凯,"互联网+"时代的文化自信研究[J],中州学刊,2017-6
  [4]郝桂荣,李本智,大学生文化观现状及树立文化自信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
网站目录投稿: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