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是一群思想鲜活的学生,语文教师所承担的不仅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的任务,而且有塑造人并进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历史使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所谓之"道",指的是伦理道德,即一个人的品质。在语文教学中,"传道"恰恰体现了新课程目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从长远看,它将是影响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教学;渗透;德育
  语文因生活而美丽,生活因语文而精彩。这句话不仅说明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更说明语文在塑造人的心灵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老师不仅引导学生自主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更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在这里,我结合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教授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反复地朗读,去理解诗人深挚而强烈的爱国激情。"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强调了"我"和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从中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当祖国被占领时,主人公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的表现,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去体会主人公深深的爱国之情。这些都能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从而树立远大理想。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中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喂- - -出来》,《敬畏自然》等优秀篇章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破坏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其次,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近年来本地区发生的"沙尘暴"以及"雾霾"给我们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谈谈我们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 。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如学习《登上地球之颠》这篇课文时,中国登山健儿们书写世界登山史的新记录的故事,正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团结合作和自我牺牲精神教育的好时机。还有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的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有浪费生命的现象,在讲授《热爱生命》一文时,我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 的光阴。同时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厌学、早恋 、泡网吧、群殴等这些不光彩的事不乏发生。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敬畏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
  五、语文教学中渗透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思想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通俗易懂的科学小品文,,有的从不同角度介绍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落日的幻觉》《月球上的足迹》;有的從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坚强信心出发,如《夸父逐日》。通过学习这些文章,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更加热爱科学。《我的信念》的作者玛丽·居里是波兰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阐述了一个位科学工作者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品质。其一,科学工作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其二,科学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其三,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其中献身精神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一定会被居里夫人这种献身科学的精神所感动。
  六、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
  一个人富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话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里。如在学习《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表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谈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让学生体会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情怀;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怀天下的广阔胸襟。让学生从中得到熏陶,从小树立责任意识。
  总之,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潜移默化,就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网站目录投稿:怀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