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关于在小微企业中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原因及目的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我国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一种创新,它有利于引导企业建立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机制,探索企业职工培训新方式,加快企业青年技能型人才培養,解决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不足的状况,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重点关注的是大中型企业,忽视了就业人数最广的小微企业。由于资源、地理位置等限制,多数县市级企业规模不大,以小微企业居多,这些小微企业在技能型人才引进和内部职工培训方面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没有竞争优势,更需要国家在职工技能培训上给予关注。目前钟祥市小微企业在员工技能培训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困难,企业员工对参与新型学徒制培训有什么想法,如何在小微企业实施新型学徒制培训,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开展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时间、地点、方法
  调研时间:2017年11月。
  调查地点:钟祥市内5家民营企业。由于机械制造与加工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相对较高,因此,笔者专门对钟祥市内的机械制造行业的5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
  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和访谈相结合。本次调研共面向企业员工发放调查问卷105份,收回92份。对5家企业的总经理或人力资源负责人进行了访谈,见下表。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1.钟祥市小微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企业内部培训制度不健全。5家企业中,除1家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培训制度,其余4家小型企业内部均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这4家企业中,有的只是建立了简单的培训制度,不够系统和完善,有的根本就没有建立培训制度;对企业学徒的培训仍然沿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效率不高。
  (2)职工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5家企业中,除了2家企业对职工所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有统计外(还是现场询问的职工),其余企业均无统计,这说明企业对职工的技能等级普遍不关心。在企业内部培训中,除了1家企业给予了培训导师津贴(400—800元/月不等),其他企业均是将学徒培训作为车间主任或技术骨干的一项岗位职责,培训导师的培训积极性不高。
  (3)企业在职工培训上重视不够,投入力度不够。5家企业中,除1家企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并在年度预算中专门安排10万元培训费外,其余4家企业均没有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更没有安排用于培训的专项经费。说明小微企业对职工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4)职工流动性大,影响企业对职工培训的积极性。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技能型人才流动性较大,不少企业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流动到其他企业,所以不愿成为社会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
  (5)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过低。除2家企业与所有职工合同签订了合同,其余3家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比例过低,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签订合同后公司需要为员工上缴各种保险,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二是设置签订劳动合同的条件,防止员工流失。
  (6)企业培训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企业反映,虽然企业挑选出来的培训教师操作技能水平能达到培训要求,但由于没有教学培训方面的经验,有货倒不出,企业员工的内部培训效果没有送出去培训的效果好。
  (7)培训班缺少规模效益。由于钟祥市大多数小微企业人数在50人左右,在职工自愿报名的情况下,排除非技能岗位,很多企业难以组建一个30人以上的班级,培训成本高,培训效益差,影响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积极性。
  2.企业员工对参与新型学徒制培训的想法
  目前,钟祥市机械制造与加工行业职工年龄以20—39岁为主,职工学历以中专和高中为主,但初中学历职工仍占较大比重,大专及以上学历职工人数偏低,见图1。职工正处于年富力强的阶段,职工的文化基础较好,接受培训的能力较强。
  从参加学徒制培训的意愿来看,企业职工参加培训的愿望是很强烈的,98%的职工希望参加培训,见图2。
  从培训内容的需求来看,37%的职工希望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28%的职工希望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其次是专业管理知识、职业素养,见图3。
  从参加培训的目的来看,38%的职工希望培训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33%的职工希望能提升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素养),30%的职工希望提升技能水平后能够获得工资上涨的机会,27%的职工希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便于以后找工作,见图4。
  四、思考和建议
  虽然小微企业有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的意愿,职工有较高的培训需求和期望,但由于企业自身在培训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新型学徒制的实施有一定的难度。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具体建议。
  1.进一步明确校企合作投入机制
  由于中小企业职工流动性大,企业不愿意在培训上支付过多的资金,因此,建议允许在校企合作协议中实施谁投资谁申报补贴这一措施,企业和学校投入的资金在申报补贴时分别补贴给企业和学校,这样可以将培训所需要垫付的资金分解到企业和学校,责任共担,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入风险。
  2.完善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方面的法律法规
  加强对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使用的检查考核力度,确保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真正用到企业职工培训上。凡是没有开展职工培训和培训流于形式的,其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一律上缴到人社部门相关管理机构代管,由人社部门协调相关培训机构为企业进行培训。
  3.政府要加大对企业培训的投入力度
  一是对于小微企业较多的县级市,政府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情况,鼓励、扶持有办学条件的小微企业与当地技工院校合作,充分利用各自拥有的设备、设施、场地、师资创办企业职工技能培训中心,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培训服务的同时也为本地同类型小企业职工提供有偿培训服务。二是对职工培训做得好的企业,政府在招工上要优先予以支持。三是对于企业培训做得较好的企业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四是鼓励和扶持校企建立远程网络培训平台,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
  4.逐步提高培训补贴标准
  虽然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标准较原来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高,但鉴于对培训质量要求更高,培训时间更长,承担培训任务的企业和学校需要投入的资金也更大,建议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培训补贴标准,进一步激发企业和培训机构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5.政府要加大服务企业的力度
  一是要通过加强劳动执法来帮助企业规范用工,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职工培训制度,引导企业建立技能等级与工资挂钩制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人社部门加强各种培训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仅要让企业管理人员知晓,而且要让职工也知晓。三是要调整现有的企业相关培训政策,允许小微企业组团申报企业新型学徒制、岗前培训、企业技能提升培训等企业培训。四是要加强对企业培训导师的教学技能培训,帮助企业提高培训质量。
  6.加强宣传,营造职业技能培训氛围
  对职工技能培训做得好的企业和技工院校,要在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大力宣传,全力打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环境。
网站目录投稿: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