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工作压力继续增大,任务十分艰巨。本文基于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现状和就业形势的分析,从大学生的就业观及市场供求、市场机制等方面探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学生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机制。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一、我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我国毕业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都在增加的毕业生人数,使得"就业难"被毕业生、家长以及媒体广泛关注。随着民营企业、第三产业等对大学生的吸收能力和欢迎程度有增无减;二、三线城市快速扩张对拓展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强,都为毕业生带来了职业发展的机会。我们认为,"就业难"并不是难在岗位的缺乏,而是难在毕业生对未来方向、社会需求的认知错位及自我缺乏了解產生迷茫。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毕业生供求之间的矛盾
  现在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已超跃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需求则相对平稳或略有增长。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少的矛盾突出。
  (二)毕业生自我认知与社会观念错位,"精英情节"导致就业方向狭隘
  随着我国三十多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全面走向大众化。这些从小被家长期望成为"天子骄子"的孩子们,一路被灌输"精英"式定位,过分强调自身价值而忽视社会需要,不良就业心态和择业观念与经济发展的现实不相吻合。
  (三)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大学生落后的就业观之间的矛盾
  就业市场化即大学毕业生全部进入人才市场,由人才市场配置人才就业。各类人才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要遵循人才市场的规律。但很多大学生在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拥挤在大城市、大企业。
  (四)不规范、不健全的人才市场机制,加重了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从人才就业市场机制看,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完全自主择业的社会环境条件还很不成熟。从人才市场管理机制看,不规范、不健全的人才市场管理机制缺乏对用人单位的激励、保障、限制机制,削弱了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的积极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毕业生就业。
  (五)价值观、需求偏离,企业与毕业生产生代沟
  企业人力对于"90后"自由、独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了解欠缺,未能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仍然沿用对于"70后"、"80后"传统的集体管理模式,忽视个性化管理。
  三、对策
  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严峻,上述一系列的客观因素影响了我国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从社会、学校、学生等多个角度来探讨成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需求信息、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系统。
  (一)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首先需要自我分析,将兴趣与职业相结合,明确个人优势与选择方向。
  其次,需依照市场价值,发展自我优势。
  第三,求职路上磕磕绊绊实属常事,积极面对,主动推销自己。
  (二)加强就业政策指导
  为了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一系列有关政策。
  (三)行动当下,放眼未来
  毕业生应放下"精英"身段,不畏难、不退缩。选择基层岗位做起,并不意味着止步基层,踏实地为自己的职业道路打好基础。同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放眼未来,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四)加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专业化建设
  现在,各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大学生就业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队伍专业化。加强就业服务人员队伍建设。(2)加大投入,强化硬件建设。提供场地、设备、资金支持。(3)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
  (五)推广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教育学生要主动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树立就业意识。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以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主线,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目标,全过程、多方位进行就业培训和指导。使学生一入学就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下,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从"成品包装"转向"产品设计"。高校应当及时捕捉社会需求信息,适时调整专业及专业方向,调整教学计划,尽可能多地开设社会急需的专业和课程,淘汰那些不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课程。
  参考文献:
  [1]陈冬生,孙守春.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06).
  [2]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张兰芳.浅析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调适[J].科技创新导报,2005(16).
  [4]桂正华.探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拓展大学生就业途径的举措[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5.
  [5]周涛.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J].教育研究,2009.12.
  [6]吴增军.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原则、内容与策略[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17):30-31.
  [7]陈红.大学生职业指导全程化教学方案设计[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2):8-8.
网站目录投稿:幼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