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编写统一规范的国学经典读本势在必行


  近日,流传甚广的国学经典《三字经》有了一个新版本,和以往各版本有所不同的是,作者宗璞因不认同《三字经》中有关"三纲""君臣"的内容,而对其进行了删改,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也有人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要相信少年儿童的判断力,几句有糟粕的《三字经》《神童诗》之类的顺口溜还毒害不了他们的心灵。(7月31日北京青年报)
  关于《三字经》"毒害论"的讨论由来已久。早在2011年,山东省教育主管部门就曾要求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此事当时也一度引起热议。
  《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的价值无须怀疑,但由于历史年代的原因,这些经典篇章有诸多错误的知识和观点,而争论双方的分歧也多围绕在是读"原汁原味"的国学,还是读经过删改后的经典。
  少年儿童阅历不够丰富,心智尚未成熟,是非判断能力较弱,这决定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辨别糟粕"和"去其糟粕"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关于《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中的"糟粕"会腐蚀中小学生心灵的担心不无道理。但质疑和反对者认为对《三字经》等经典的删减乃是因噎废食,是教育者"越俎代庖"替孩子做决定,这同样值得人深思。
  不过,语文教材的编写办法或许值得我们借鉴。很多经典的文章在编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时,编者都要反复推敲和斟酌,谨慎修改,教材在再版时还会再次增删修改,今年秋季即将投入使用的中小学语文教材"部编本"就是一个范例。"部编本"教材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交流时说,很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
  因此,抛开纷争,尽快编写出统一规范的国学经典读本已势在必行。如今,面对争议的家长们大都莫衷一是,不知所从,有的家长出于"安全"起见,不得不让孩子远离国学经典。如果统一规范的国学经典教材编写出来,家长们心头"毒害论"的担忧也将会烟消云散。
网站目录投稿:语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