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和平始于家庭❥(^_-) 关于吼叫是怎么回事? 第一个观点: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家庭都存在吼叫的问题。 第二个观点:吼叫有时候也是有用的。 比如当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吼叫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第三个观点:一定要不自责,不羞愧。 做过的事情就是做过了,承认自己做错了,但下次一定努力做好。 深深的自责和羞愧会导致一个人没有动力去改进。 比如,当你总责怪自己拖延而陷入羞愧的时候,你往往会继续拖延下去。 第四个观点:接纳自己,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但依然接纳自己。 首先要懂得接纳自己,才能改进。 吼叫的外部触发器 有的人,一回到家,看到孩子的玩具乱糟糟的,就会爆发。 有的人,看到自己的配偶把内衣扔在地上,把家里弄得乱糟糟的,就会爆发。 ...... 找到自己的外部触发器,针对这些触发器做一些功课,才不会一遇到它们就抓狂。 首先,找到自己的情感触发器。 比如,有的家长受不了小孩子的哼哼唧唧。 第二步,发现自己不断升级的想法。 比如,当你看到孩子的玩具乱糟糟的时候,你立刻升级到: 为什么总是我来收拾玩具? 然后就会想到没有一个人会关心这个家,除了我之外谁对这个家都不操心! 然后就会觉得自己特别委屈、特别痛苦,我怎么会嫁给这么样一个人! 然后把孩子叫来骂一顿! 实际上你把全部的不如意,借由这么一个触发器全部迸发出来了。 你让自己的想法不断升级,给自己增加了很多的烦恼。 再比如,家里人把内衣乱扔,家里乱糟糟的,你会立刻想到他们对这个家不负责任、不爱这个家,说不定他根本就不想回这个家,好,不过就不过了。 你看,从地上的一件内衣,上升到不过了。 第三步,学会减少自己不断升级的想法。 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和跟踪自己想法升级的路径。模板如下: 我看到了什么情况, 我当时的身体反应是什么, 我的情绪反应是什么, 我又想到了什么问题, 我是怎么做的。 这就是觉知。 当我们去记录自己发飙的过程的时候,我们发飙的频率会越来越少。 第四步:要理解其实很多人都存在吼叫的现象,这是有原因的,要自爱。 有的可能是离异家庭的父母,生活压力巨大; 有的可能是缺乏睡眠; 有的可能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一切都被家庭占据了; …… 当我们了解、观察、接受自己的时候,才给改变带来了机会。 我们的一言一行,全部都在孩子的眼中。 "当父亲朝我大喊大叫的时候,其实我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书中的小男孩儿如是说。 吼叫来自哪里? 第一、可能来自遗传。 第二、迁怒于人。 很典型的"踢猫效应"。 第三、吼叫和愤怒会导致虐待。 第四、跟健康原因有关,精力跟不上就容易烦躁发脾气。 第五、来自愧疚,羞愧的心情。 在解决吼叫之前,我们需要带上气质的眼睛。 我们每个人天生是不一样的,人是有不同的气质的! 有的外向,有的内向,有的敏感,有的不敏感……没有好坏,气质的范畴是非常宽泛的。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通常来自于气质不同。 什么是气质? 气质被医生分成了九个维度。 第一、活动量,好不好动。 第二、节律性,有没有节奏感。 第三、接近,或者回避。 第四、适应性。 第五、敏感度。 第六、反应强度。 第七、情绪本质,乐观or悲观,内向or外向… 第八、注意力分散度。 第九、坚持度。 没有好坏,只是人跟人之间的不同。 带上气质的眼睛,我们再看到孩子的行为、表现后,就不会把它上升到孩子听不听话、好不好带的层面,而是这是孩子的什么气质。 这个前提是,我们一定要相信人跟人之间的气质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对夫妻生的孩子,老大、老二、老三……性格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有的妈妈喜欢快点做事情,但孩子可能喜欢慢一点做事情,这就是两个人气质的不同。 在家庭里面,如果因为气质不同而引发权利斗争的话,就很糟糕了。 有权利斗争,叛逆必然会发生。 怎么减少家庭里面的权利斗争? 答案是,父母要成为那个定基调的人。 但是定完基调后,需要让孩子知道,是有弹性空间的。 弹性空间可以遵从孩子的一些气质。 樊老师自己的例子。 儿子在三岁左右的时候问过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要听你们的话? 为什么小孩儿总是要听大人的话? 樊老师如是说: 你知道吗?我们是你的监护人! 我们是你的监护人就意味着在你18岁之前、还没有长大之前,我们要对你的人生负责。 所以,你肯定是要听爸爸妈妈话的,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爸爸妈妈会尊重你的意见,需要问你意见的时候,咱们可以商量着来。 比如孩子洗澡这件事,给出孩子选择的空间。 现在去洗澡~ 玩15分钟去洗澡~ 这就是弹性空间。 给出孩子弹性空间,就会减少很多权利斗争,而且你会知道,是你说了算。 我们跟孩子之间,要互相尊重。 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 1、学会追踪和记录你的吼叫。 没有时间记录的话,那么就提醒自己"今天我又吼叫了。" 有觉知,就很不错了。 2、建立自我同情。 不是找借口,而是理解自己。 首先承认自己错了。 我今天又对孩子吼叫了,是我不对。我可能压力太大了,需要放松一下。 (而不是,要不是ta太调皮,我也不会吼叫。这是借口。) 3、找到自己吼叫的路径,而不是自己发脾气的借口,告诉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 在你一股火上来,马上就要爆发的时候,给你提供一个方法:ABCDE A:自问。 是什么触发了我这么生气?我的想法是什么?又是怎么延伸的? 你会冷静下来。 B:深呼吸。 C:让你自己平静。 D:决定你的孩子需要些什么。 他需要的是我的理解和关爱,还是需要我帮他一起解决问题,还是需要我尊重他的意见。 E:同理心。 用同理心的方式跟孩子沟通。 教育孩子的4C法则。 1、沟通。 表达要简短、具体和简单。 比如,不要打妹妹/去洗手。 如果孩子不知道怎么做,大人要示范。 使用鼓励性的言辞,多发挥"我和"你""这两个字的力量。 对孩子说的话要清楚,比如,我要求你怎么怎么做。 2、选择。 给出孩子真正的选择。 比如,在游乐场,你希望孩子跟你回家,然后给出两个选择: 要么现在跟我一起走,要么我自己走。 第二种不是真的选择,这是威胁。 真正给到孩子选择是: 要么现在走,要么玩儿五分钟再走。 不要随便说"行吗"、"好吗"。 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商量,那就不要再问孩子"好不好"。 当你没有给对方选择空间的时候,就不要去随便征求对方的意见。 你是监护人,你是那个定基调的人。 3、结果。 制定家庭规则,要让孩子对他的行为负责。 4、联结。 跟孩子创造一对一的时间,如果家里有多个孩子,那么要跟每一个孩子创造一对一相处的时间。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爱。 甚至不是父母一起,而是妈妈或爸爸单独的跟孩子相处的时间。 关注孩子的感受。 孩子爱你了,才会听你说的话。 注意,不要跟孩子记仇。 很典型的就是跟孩子冷战。 我们是大的,孩子是小的,我们不要跟孩子赌气。 已经吼叫了怎么办? 忍不住大喊大叫怎么办? 第一步、学会真诚地道歉。 妈妈打你是为你好,要不是你把那件事做错了,妈妈也不会打你! ——这不是真诚地道歉,这是推卸责任。 真诚的道歉包含3个层面。 1、表达自己的后悔。 妈妈昨天打了你,妈妈觉得特别后悔。 2、表示出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妈妈错了,妈妈不应该打你,这是妈妈的修养不好。所以妈妈觉得很内疚。 3、给出一个补救的措施。 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妈妈承诺不会再打你了。为了表示歉意,妈妈邀请你一起去公园玩。 第二步、学会规划家庭会议。 定下会议的主题、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将会议通知张贴在家里的墙上。 1、先说对方的优点,做的好的地方。 2、真诚地提出对对方的意见和建议。 3、针对一些共同的问题进行讨论。 比如,大家对昨天妈妈吼叫妹妹这件事发表下意见,以后我们该怎么做。 带着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孩子一个答案。 世界的和平始于家庭! 祝愿每一个家庭越来越温馨,越来越有爱 我是苗子,期待与你相识❥(^_-) 苗子历险记 育儿路上,你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