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防止产生腐败行为,防止权力的滥用,让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做到"不愿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在灵魂深处架起"防护网",筑牢"防火墙",有效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反腐倡廉;国有企业;监督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因此要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党的纪律建设,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坚持‘标本兼治、重点治本的原则,采取教育、制度、监督并举的措施预防腐败。" 一、腐败对企业产生的危害 一是"害党",腐败践踏党的先进性。腐败了损害党的形象,党的先进性是通过一个个党员干部的模范言行和优良作风表现出来的,而腐败分子及其腐败行为践踏党的纲领,亵渎党的宗旨,沾污党的形象,腐蚀党的肌体。在企业党员干部中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损害广大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 二是"害企",腐败损害公司员工的根本利益。有些企业"一把手"一手遮天,说一不二。"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有些人利用手中掌握的审批、审核、业务发包等权力,在决定业务承接方聘用服务方中收受业务单位或个人的贿赂,侵害员工的经济、文化利益,挫伤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不但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三是"害己",腐败危害贪官自身。纵观很多案例,绝大多数贪官都没有好下场,他们多数成为阶下囚,少数还丢掉身家 性命。 二、腐败产生的原因 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权力的滥用,如果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掌握权力的人和拥有权力的人就有可能、有机会、有条件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或集团利益。 权力监督不力,是产生腐败的根源。每一个腐败分子腐败过程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是腐败分子。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个人修养都很好,清正廉洁,讲究信仰、责任、良心和道德,即使赋予他多大的权力,他也会自觉地抵御各种不法利益的诱惑,自觉地把权力的行使限制在本岗位和职权的要求范围之内。 权力失去有效监督就会导致腐败,员工形象地比喻为"上级监督下级太远,下级监督上级太难,同级之间监督太软,法律监督太晚"的感慨。因此,遏制权力腐败,对权力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是当前反腐败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强化源头治腐,必须构建权力监督机制的防腐平台,堵塞权力腐败的漏洞,铲除权力腐败的土壤,突破权力腐败的盲区。 三、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路径 面对贪腐,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防止产生腐败行为,防止权力的滥用,让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做到"不愿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在灵魂深处架起"防护网",筑牢"防火墙",有效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我认为,反腐败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 (一)首先教育是保证,思想是根源。 教育在反腐败环节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深刻认识教育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作用,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成效,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只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任务的需求,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企业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帮助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对党风廉政建设,惩治预防腐败重要性、艰苦性、长期性认识,才能增强纪律性观念,让广大党员干部和员工自觉遵守遵纪守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在企业形成"不愿腐败"的良好氛围。 1、反腐败抓经常经常抓。要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丰富教育载体,突出抓好领导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廉政法规教育、示范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洁风险教育。一方面,抓好对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警钟常鸣,防微杜渐。另一方面,注意防止硬性说教,不断改进干部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不断扩展教育内容,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和法规知识教育相结合,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相结合,集中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廉政教育和勤政教育相结合;优化教育形式,随着形势发展,不断改变传统的单一教育模式,注重教育的超前性、针对性、趣味性和灵活性,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渗透力、影响力和吸引力,使教育生动活泼,入心入脑。 2、抓好特色廉洁文化建设。把廉洁特色文化教育融入到企业发展规划、经营管理和制度建设之中,积极开展和参与各种廉洁评选活动,用身边的先进事例教育身边人;努力打造和传播具有企业特色的廉洁文化精品;积极推进廉洁文化进家庭,延伸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覆盖面。 3运用较直观的"算账式"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算好政治账。每个党员干部的成长,除了自身的能努力,离不开组织的辛勤培养,更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因此,应该加倍珍惜自己的今天,珍惜自己的岗位和职责,不辜负组织的厚望。如果不能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堕落为腐败分子,就会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同时也辜负了党组织的培养和亲人的厚爱。 (2)算好经济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企业靠自己的正常收入,日常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如果打起歪主意,捞起不义之财,下场是很悲惨的。古人云:纵有良田千顷,日食不过三餐;纵有广厦千间,夜寝不过三尺。 (3)算好健康账。如果勤政廉政,日常会光明磊落,身心愉悦。如果收取不义之财,势必精神紧张,心理负担沉重,恶梦 缠绕。 (4)算好自由账。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自由。珍惜美好的自由生活,才能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企业廉政建设,必须关口前移,重在教育,防范在先。 教育抓好了,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提高了,可以有力地防范和减少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二)制度是保证。形成"不能腐败"的约束机制。为什么一方面大张旗鼓地反腐败,另一方面腐败现象却继续蔓延?其根本原因就是制度不健全,监督和执法不到位、不得力。例如官僚主义、滥用权力等腐败现象的泛滥,就是因为民主集中制不健全,领导干部的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利用公款大肆吃喝、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的蔓延,也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尽管我们在发扬民主、防止权力过分集中、限制用公款请客送礼等方面作过不少规定,但由于监督和执纪不到位,产生的效果不明显,人民群众有怨言。搞腐败的人大都有一种侥幸心理,如果只是在会议上高喊反腐败,或者波浪式的开展反腐败运动,就会造成谁被查出来谁"倒霉",查不出来的人仍然我行我素的状况。如果有了完整的制度体系和严密的监督、执法网络,使所有的人都处在制度的约束之下,谁搞腐败谁就会被查处,就能有效地打消那些搞腐败的人的侥幸心理,控制腐败现象的蔓延。 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规范制度运作程序,加强跟踪监管,实行阳光运作,从源头上堵塞腐败的漏洞。通过加强重点对象、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有效监督,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 反腐倡廉预防腐败不能停留在教育层面,必须健全相关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切实把思想教育的"软约束"同制度规范的"硬约束"有机结合起来。 1、要把好"监督关",使之不能腐败。在管理学中有两条重要原则:一是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二是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否则就无法避免道德风险。企业廉政建设,必须从切实加强对管人管事管钱管物的人的制约和监督抓起,充分发挥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职代会的监督作用,建立和完善企业领导班子民主决策制度等,真正形成分权制约的格局。 2、制度文化是人们对于制度及其实践的态度、情感和思想的综合体,是以遵守和执行制度为主要目标的先进文化,也是推进制度建设、促进制度落实的最高层次追求。制度文化向社会大众传播的是自觉遵守和执行制度的理念,引导人们树立制度概念,将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觉"敬畏制度、崇尚制度、遵守制度、执行制度",化制度约束为道德约束, 化"他律"为自律, 实现制度约束与道德约束,"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统一。 3、完善企业"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协调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 (三)预防腐败,监督是保证。要使制度执行有效,必须同时抓住严密制度、严加落实、严格监督、严肃追究四个环节。抓好制度的执行落实。必须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制度执行的强大推动力,推动制度强制"入轨"。 1、通过监督,一方面要让党员干部感受到外界监督的压力,从而更加严格的遵守制度、执行制度;另一方面要让基层员工感受到监督带来的变化,从而更加广泛、踊跃地参与监督。 2、实行目标考核。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要将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纳入到对部门单位的目标管理考核范围,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量化考核标准,严肃认真进行考核。对考核的结果与部门单位评先评优挂钩。 3、把好"惩处关",使之不敢腐败。要抓住查办违纪违法案件这个重要手段,重点查办企业领导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深入开展企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严惩腐败分子,做到发生一件,查处一件,严惩不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