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体温测量成为全球最热门的检测项目,因为新冠肺炎最明显、最好侦测的症状就是身体发烧发热。于是如你所见,无论是小区保安,还是村口大爷,又或是超市的守门员,都人手一把体温枪:一路走、一路测。有网友调侃说:活了这么多年,对体温状况的了解程度第一次超过了存款状况。在很多机构,执行的标准是:体温高于37.3度时,会认定为非正常发热,需要立即送到医院拍肺部CT以及检测核酸,而37度到37.3度则要密切关注,绝大多数人的体温都在37度以下,而且在如此特殊时期,人们都认为身体温度较低者比较有面子。比如笔者量测体温时,如果数字是36.2度,就觉得特自豪,认为自己离"病毒"还远得很。同时,也有大量80后奇怪:小学自然课程上,老师明明告诉我们人类的正常体温应该是37度,网络上也流传着大量段子说:请朋友免费喝37度的茶水。现如今正常的体温数据彻底冲垮了这个常识。 究竟是小学自然课老师胡诌,还是现在体温量测有问题?其实,两种状况都是正确的,只是在过去三十年,人类的体温一直呈下降趋势,以至于到现在的36.5度左右。同时,有严肃的科技成果表明:体温越低的人,免疫力越差,生活更是不规律。显然,一场疫情正带着全人类自我修行,重新审视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及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冷血动物,人类体温为什么会降低? 当人们提起"冷血动物"时,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审美感,觉得这些人相当另类。但从医学角度讲,体温下降并不是一件好事儿。事实上,体温和免疫力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比如背锅蝙蝠侠体温可以达到41度,免疫力极强,能与上千种病毒和谐共处,也因此成为医学界重点怀疑的病毒中间宿主。其实,37度的体温也带给我们比较强大的免疫力,在19世纪的时候,医学家获取了1000人腋下的温度数据,得出"人类体温37度"的结论,后来类似的监测一直有在进行,大数据显示,人类的体温在过去三十年,下降了0.4度,免疫力的趋势则是:体温每下降1度,免疫力下降30%,这足以说明,人类体质正在变弱,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在于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越文明,越脆弱。 贾平凹在《废都》里有一段经典描述:"人类建造了城市,也享受着城市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年复一年地弱化着自己的基本能力,如果把现代城市人丢到原始森林里,他们的生存能力恐怕还比不上一只七星瓢虫,更不要说花斑虎了"。 人类体温降低,会导致血液循环变慢,负责抵御病毒和细菌的白细胞活力跟着降低,莫说新冠病毒破坏力极强,就是常见细菌也会更容易侵害人体。此外,健康的人每天也会产生的一些癌细胞,如果没有白细胞防御,会日积月累,最终形成肿瘤状态。贾平凹作为著名作家,之于人类体质的描述堪称精准,短短的一段描述,可以翻译成大量的医学语言和营养学观点。 事实上,人类体温之所以下降,免疫力降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运动,这里不特指跑步、打篮球、打乒乓球等专业运动,而是生活体系的变化:现代人基本上把一切的出行都交给汽车,连去公园跑步都要开车。同时,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化、人工智能把人类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也顺带着剥夺掉人类劳动的权利。相比之下,人类的祖先则上树下河,追着太阳跑,打猎的时候速度不逊于野生动物,这些情况现代人想都不敢想,长期"悠闲"的生活习惯,使得人体肌肉含量下降,基础代谢率降低,免疫力自然会跟着受影响。加之,高油高脂高蛋白的饮食,盖被子吹空调的习惯以及熬夜刷抖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吞噬着"人类的体温",这真不是"一点儿"的影响。 保持温度,人类如何找回免疫力? 传说古代人遇到瘟疫之后,没有什么太有效的办法,只能不断地死人,直到不再有人去世,瘟疫就算是结束了。面对病毒,现代人或许有更多一些的办法,觉得比古代人幸运一些,但纵观本次疫情,再联想十七年前的非典,我们能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依法快速隔离,疫苗、抗体、检测盒的研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问世,而且不一定会成功。事实上,非典过了十七年之后,并没有绝对优秀的特效药,有人评价说:十七年前,不是人类战胜了非典,而是非典放过了我们,同样地,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国家提供了一些治疗措施,也有很高比例的患者痊愈出院,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身免疫力在起作用,而去世的患者也都是一些上年纪的老人,免疫力低下,导致其他并发症。 毫无疑问,任何的疫情都是不值得纪念的,也没有必要歌功颂德,但有一些教训是应该汲取的。最基本的底线是拒绝野味儿,拒绝来路不明的食物。事实上,口福之欲可能是人类最低级的享受,过度饮食不仅会引起肠胃不适,而且会破坏整个身体的平衡,如果再吃掉什么病毒之类的东西,有可能会彻底破坏人体免疫体统。正可谓:"病从口入,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笔者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人类寿命和饮食的关系,其实,人类寿终正寝的年龄应该是140岁,但因为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吃掉了大量的毒素和细菌,才导致人均寿命低于80岁的,而且这个数字依旧在持续下降。本次疫情之后,中国人有望全面检讨自己的饮食体系、饮食习惯,以保持免疫系统活力。 此外,"生命在于运动"的信条将会再度深刻嵌入国民意识最深处。在本次疫情中,展现出国士风范的钟南山,就是一位虔诚的健身、运动爱好者:80岁高龄能打篮球,和年轻人做挡拆、争抢篮板等等,加之老伴也是前女篮运动员,老两口几乎每天都要做运动,以获取源源不断的能量,来应付繁重的工作压力,这些在疫情中传播起来的正能量小故事,也非常有希望成为中国人新的生活追求,免疫力和体温,也有望再度回归高位。 过去二十年,全球人类都在同外部世界打交道,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如移动互联网、微信、iPhone手机等等;在未来的二十年,人类将会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研究自己,免疫力、体温、白细胞、抗体都应该成为普通人街头巷议的话题。 (科技新发现康斯坦丁/文) 转自康斯坦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