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企业创新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
  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生存发展
  工业革命1.0。1760—1840年开创了"蒸汽时代",标着着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英国是领导者,世界经济重点从东方转向欧洲。
  工业革命2.0。1840—1950年,进入了"电气时代",石油成为新能源,电力、钢铁、铁路、化工、汽车等工业迅速发展,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领导者。
  工业革命3.0。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了。电子工业开创了"信息时代",全球信息和资源交流变得十分迅速。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大特色。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后发展国家开始崛起,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1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工业革命4.0。德国是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其产品具有高品质、高科技特点,具有产品研发、创新的优良传统,经济好于欧盟其他国家。为了加强德国作为技术强国的竞争力,在2006年,德国联邦政府通过了《高技术战略2020》,其中重点文件便是《未来项目——"工业4.0"》,德国三大工业协会(德国信息技术、通信、新媒体协会,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以及德国电气和电子工业联合会)共同建立一个"第四次工业革命平台"办事处,旨在推动实施联邦政府制定的高科技战略项目。
  工业革命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它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技术,实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广泛渗透,是以带动整个工业领域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技术革命。第四次工业将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数字化、个性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并将改变创造新价值的过程,重组产业链分工。
  刚刚兴起的工业革命4.0对我们的启示:
  (1)制造业是根本。现在欧美,包括以色列很多小公司都在4.0工业革命领域积极开发新产品,而我们仍在满足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国制造生产的经济总量,西方有人讽刺我们"欧美已经开始4.0工业革命,中国还在为淘宝买卖廉价次品沾沾自喜"。
  (2)走智能化道路。工业革命4.0将传统的工业与信息化相结合,将全面实现制造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管理智能化以及生活智能化,各行业将广泛使用机器人。
  (3)数字化走向数据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改革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生存在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活动空间,人们应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传播、学习、交流、工作等活动。近年出现的大数据,十分引人关注,这是未来世界发展的重大技术之一。大数据能在短时间内为政府、企业决策乃至个人生活提供更有效的信息。
  (4)互联网向物联网演变。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物联网横跨多种产业,其率先进入的行业为制造业、医疗护理、保险业、销售业。物联网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譬如你出门在外,从手机上便能看到家里冰箱的温度、房间的灯是否还亮着、热水器里的水满不满等,各种东西都将联网,使你随时掌握与你工作、生活相关的各种信息。
  (5)从切削加工转为增材制造。增材制造是相对于传统的切削加工(材料去除)技术而言,人们称之为"3D打印技术"。近20多年来,它已从快速成型发展到产品设计、研发、制造的全部环节。现在它已成功应用于空间站、飞机以及个性化牙齿矫正器与助听器等,它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材料。
  (6)工业革命引领电子工业发展。工业革命4.0使"智能化"逐步渗入工业生产各行业各领域。"智能化"离不开计算机或嵌入系统提供的运算处理以及自动控制、网络通信等功能,因此在各行业向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必将推动电子产业"再发展"。工业革命4.0带来了产业变革、商业变革。物质世界的数据化,将会使生产组织、职业分工发生巨大变化,产业链条会重组。
  未来成功的企业必是不断创新的企业,故步自封、安于现状的企业只能被历史淘汰。
  工业革命4.0对中国是挑战也是机遇。说是挑战,是因为中国尚未完成上次工业革命任务,发达国家已经开足马力进入新的工业革命。但这毕竟是个新的起点,给我们这些后发展国家提供了"超越"的机遇。
  当前中国企业的创新情况有什么特别呢?我感觉多数企业是"创新能力不足,积极因素很多"。
  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表现在:一是对创新必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二是创新人才不足;三是保护知识产权能力不足;四是创新的开放与合作程度不足;五是创新的资金投入不足。
  但是推动中国企业创新的积极因素很多。
  供给侧的积极因素:拥有规模庞大、成本较低的工程师和科学家队伍;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中国商人传统的创业精神;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
  需求侧的积极因素:一是中国市场广阔,人口众多,消费需求极大。阿里巴巴的成功与中国人口众多关系很大。二是中国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对产品简单廉价的需求,缺少消费习惯的传承,容易接受新产品。喜欢尝鲜,对新产品持开放态度。三是政府不断推出各类大型项目。
  我们要充分看到中国企业创新的困难、问题,也要看到推动中国企业创新的有利因素,更要总结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企业的创新经验。
  我们还要充分看到,中国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在企业创新上获得很多成功的经验。我们从创新历程和创新方式两方面总结一下。
  中国企业创新的历程:
  一是从拷贝到追求适用,进行渐进式创新。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企业缺乏现代技术和管理经验,先从国外拷贝产品或流程,进行一点改造,这样生产的"山寨"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随着客户品位的不断提升,创业者开始模仿走渐进式创新之路,持续改善他们的产品和流程,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相对于模仿,渐进式创新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阿里巴巴创办淘宝,是为了应对易贝(eBay)进入中国。由于自身的灵活性,对本国市场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中期盈利的主动放弃,淘宝最终将易贝逐出中国。
  百度模仿了谷歌的搜索模式。腾讯最初从拷贝网络游戏和信息服务起步,后来推出微信大获成功,现在微信用户已扩展到其他国家。
  二是从一般追随者到争取做世界标准制定者。
  最初,很多中国企业主要依赖廉价劳动力,为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提供产品。现在,不少中国企业依赖创新为市场供应产品,例如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等。海尔,1984年是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现在是世界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商。海尔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创新,每年将4%的收入投入研发,提交4 000多项国内专利申请。特别是华为,其用于研发的资金占年收入的百分之十几,2014年达14.2%,它与14家顶尖电信运营商合作,在各国创办28个联合创新中心,华为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电信行业,它的技术已成为行业标准。
  三是在创新组织形式上,从封闭创新到开放式创新。
  最先进的创新模式是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就是通过同外部参与者互动合作,实现创新目标。
  在中国创新生态系统中,包括公司、大学、研究机构、供应商、客户,还有政府。中国政府在2015年5月公布了宏伟的十年规划《中国制造2025》,旨在将中国打造成世界级制造强国,其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开放式创新。
  过去中国公司十分依赖学术界来完成研究与开发,现在很多中国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有些中国公司到欧洲和北美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华为在海外建立了14个研发中心。
  2009年海尔建立了开放创新中心(也叫"平台")。中心的任务是在全世界探寻外部技术和解决方案。海尔开放创新中心有两个团队、五个研发中心(位于中国、德国、美国、日本、新西兰)。它的两个团队是:技术商业化团队负责收集集团每个事业部门的创新需求;全球资源整合团队负责探寻可能满足这些需求的外部技术。这个中心不仅能探索到所需技术,还能通过用户互动和用户在创新社区的讨论来发现新的市场需求。
  中国企业的创新方式:
  (1)成本创新。以低成本劳动力替代高成本劳动力,本身不具有创新性。但是低成本劳动力可以运用到创新的所有维度。中国企业有时用低成本劳动力,替代高成本资本或机械设备。例如:正泰集团很好地把自动化生产线与人工生产结合起来,节约了投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利用本土清洁能源的研发成果,减少集装箱船的燃料消耗。
  (2)流程创新。就是用新的流程或技术进行生产或交付已有产品或服务。例如:广起集团率先使用单面焊接(非双面焊接)焊接起重机部件,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远大集团的空调安装周期,通过流程创新,从100天减少到14天。
  (3)供应链创新。当我们将一个或多个新要素引入供应链中,或将供应链中已有要素以新的方式组合起来,就是供应链创新。海尔建立了完备的供应链,消除了零部件供应的障碍,确保了零部件的质量。海尔在全国建立了40多个物流中心,采用了电子化管理方式,大大降低了企业采购和物流成本,仓库面积减少90%,原材料持有期缩短了70%。
  (4)产品和技术创新。这是指一项技术或产品或服务给一国或全球带去新的价值。有的根本性创新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如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个人电脑、第一部手机等更多的渐进式创新。
  华为在4G技术发展上赢得很多的奖项,2015年5G世界峰会上,华为获得"5G最杰出贡献奖"。
  远大集团研发的非电空调产品,将燃料直接用于空气制冷。这种空调设备销往很多国家,美国空军基地、海军基地,以及很多机场,都在使用这种产品。
  (5)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指在企业创造价值和实现盈利的方式。其中,要素的增减或重新排列组合会引起商业模式的变革。
  人类从通过邮局邮寄到通过快递公司快递就是一次商业模式创新,我们从直售实体店销售到网上销售也是一次商业模式创新。
  腾讯等网站采用"免费增值"模式,即免费提供一种基本产品或服务,对其他产品或服务收费,这是销售模式的一种创新。
  (6)潜在客户创新。这是指一家企业服务于过去从未服务过的客户群体。中国市场巨大,每个领域都有很多潜在客户。例如:中国很多微小企业没开设银行账户,于是,中国民生银行抓住机遇于2009年专为小企业设计了"商贷通",客户十几万,不良贷款率仅为0.13%。仅用两年时间,民生银行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微小企业金融服务提供商。
  中国企业要下大气力培育创新文化
  1. 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什么是创新?其定义很多。我认为,创新是指人们根据生活、社会的需要,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对原有的事物加以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
  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往往表现出很强的未知欲、好奇欲、质疑欲、创造欲。他们思想活跃,不因循守旧,富于创造性和批判性,具有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精神和追求。
  具有很强创新意识的人,他们的思想方式有什么特点呢?
  (1)求异性
  在创新活动中,特别是初期,求异性很明显。它要求关注事物的特殊性,关注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的不一致性。一般人们对已有的权威结论怀有盲从和迷信的心理,人们很难有所有发现、有所创新。求异思维则不拘泥于常规,不轻信权威,以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
  (2)联想性
  联想是将表面看来互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我们常说的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联想。联想思维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创新,也可以利用别人的经验创新。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是人们能够采用联想的客观基础。联想就是积极寻找事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开放性思维。其过程是从某一点出发,任意发散,既无一定方向,也无一定范围。它主张,张开思维之网,冲破一切禁锢,海阔天空地想。人的行为可能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但人的思维活动却有无限广阔的天地。这种思维可以产生众多可供选择的方案,能提出一些独出心裁、出乎意料的见解,使一些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4)逆向性
  逆向性思维就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面对新的问题,我们不能沿着前辈或已形成的固有思路去思考问题,可以从相反的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5)综合性
  综合性思维是把对事物各个侧面的认识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性思维不是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主观拼凑、机械相加,而是按其内在的联系把整个事物在思维中再现出来的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高级形式。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创新思维。没有创新思维,人类可能仍然处在野蛮时代。
  在创新思维中,逻辑思维可以发现真理,非逻辑思维产生灵感,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交织在一起的。
  这种创新思维人人皆有,只是需要培养、开发。陶行知先生说:"人人是创新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
  2. 打造创新环境
  企业要积极打造创新环境。
  一是在企业发展战略定位下,给创新者充分的"自由"和联想的空间。
  二是宽容失败。每一次创新成功之前,往往经历多次失败。失败是创新道路上绕不过去的坎。钱学森说:"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一个企业如果缺少包容失败的氛围,就无法创新。
  三是建立合理的创新回报机制。过去,分配与创新劳动价值严重背离,挫伤了创新人员的积极性。现在很多企业探索"按创新效益提成分配"或者"按技术成果加入股权、期权分配"。强化创新激励是企业创新当务之急。
  3. 制定创新战略
  企业创新不是盲目的,应制定战略并有管控能力。
  战略是对未来的选择。上乘的战略,都讲一个"快"字。要做到"快",企业必须有敏锐的市场机遇发现能力、创新方案整合能力、创新战略的管控能力。要制定好创新战略,企业必须克服三种"惰性"的困扰,即战略隋性、能力隋性和人员隋性,一旦处理不好,企业创新就难以顺利进行。
  4.建设创新队伍
  首先是企业家问题。企业家是头,是企业的创造者、领导者。一个企业能否成为创新企业,关键看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企业家在创新过程中,要发挥好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创新机遇的发现者。企业创新的机遇一般来自市场需求。发现创新机遇,需要非凡的市场洞察力和敏锐的市场眼光。只有具备了这种洞察力和眼光,才能"先人一步"。
  二是创新战略的制定者。成功的企业得益于成功的战略。企业家应该是富于远见的战略制定者。我国企业在战略制定和管理上,有几个环节有待加强:a.战略的差异化。当前,我国企业战略制定和管理的通病是战略雷同。只有求异,才能走出新路子。b.技术的高端化。一个成功的创新,往往是市场新需求和某种新技术解决方案的有机结合。高端化技术,是新产品、新功能、新竞争优势的核心支撑。c.要敢于和善于放弃。在诱惑太多的时代,学会放弃更需要智慧。
  三是创新资源的组织者。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充分发挥组织才能,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好,用较少的资源投入取得较大的产出效果,是每一个企业家的责任。
  四是创新责任的担当者。创新是有风险的。企业要有允许失误、宽容失败的环境。优秀的企业家不仅要有宽容失败的胸怀,还要有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把失败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其次是不拘一格地选好、用好各类人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不是全才。创新型人才往往是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很突出,甚至有的人性格上有些怪异。企业家要选好、用好人才,特别是技术领军人才和技术人才。对技术领军人才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自由。
  再次是积极培育创新人才。人才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方面是从外面引进;另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培养。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要舍得投入,舍得下功夫,并且有扎实的措施。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积极培养创新发现能力。在创新者的基因中有四项发现技能,即发问、观察、交际、实验。创新者有一个共同点,不安于现状,想改变现状,通过创新实现对现状的改变。发问、观察、交际、实验,可以称之为"发现活动",创新全过程中很多时间用在"发现活动"上,"发现"是创新者的行为特色,也可以说是他们的行为习惯。
  二是注意培养破坏性创新团队。很多创新项目是原有项目的"衍生品",设计破坏性创新项目,会凭借突破性技术,向市场提供独一无二的价值含量高的产品。索尼的"随身听",通过提供一种更为便携式的音乐设备,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市场。腾讯的"微信",颠覆了企业内部的QQ,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利的联系方式,迅速占领了中国及国外市场。这是两项非常典型的破坏性创新。
  创新力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希望我们的企业大胆创新,做人类历史上新一轮创新浪潮的"弄潮儿"。(本文是作者在"中外企业文化2016南宁峰会"上的演讲提纲)
  (
网站目录投稿:南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