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山村,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围成了一个底部不平整的盆地,盆地中间分布着大片梯田。一条小溪沿盆地北边的山脚穿过。水尾廊桥和风水林把村庄封得严严实实,恰似"肥水不外流"、"风水不外泄"。外婆家的吊脚楼就在这个村里。这是一个神秘而又充满故事的地方。吊脚楼是建造在火山岩裸露的参差不齐的坚硬的悬崖边上。 我十多岁时,曾两次与父母到外婆家游玩。我们要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行走20多里路,然后,向上攀爬约60多米是坑沟的一个平台,我们攀爬到此地,已经是气喘吁吁,只好在此喘息停留。此处沟底是一块相对比较平坦的火山岩风化后形成的光滑的岩面,把奔流的山泉切成两段。平台的后侧有一个面积约10平方米左右的水潭,潭水清澈见底,可见鱼儿在悠闲地来回游动。父亲抬头用手指着山沟的另一边对我说:"那就是外婆家的吊脚楼,外婆家就要到了。"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望去,雄伟的吊脚楼豁然展现在我的面前。只见坐落在沟底一排7根长短不一,直径约有50公分粗的杉木柱子拔地而起、巍然屹立,这是吊脚楼的顶梁立柱,把整幢木楼牢牢地支撑于悬崖边上,雄伟壮观、好不威风,彰显出独特的建筑特点,构成了山间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激动地说:外婆家的吊脚楼好美啊! 我跟 父母亲走过山沟一条一米多宽的用河石铺成的石阶路,从路面石头被磨得光滑透亮说明这是一条历经沧桑的道路,它从吊脚楼的南边绕过向上攀升。我们继续前行拾级而上约30多米,踏上了一个宽阔的平台,外公家到了。 吊脚楼全部采用杉木建造。纵横交错的梁、柱之间采用古法榫卯工艺,工匠技术精堪。七排的木头扇墙平行排列,粗大的横梁与其相连,使整幢建筑构造稳固地连接在一起。房屋的墙壁和地面也都是木板铺设,木板之间用公母槽镶嵌密不透风,且隔音效果好。住这样的木房子冬暖夏凉十分安逸、舒适。 虽经二百多年来的岁月侵蚀,林楼仍旧巍然挺立、雄姿不逊。不免使人赞叹古人的建筑技艺的精妙。吊脚楼是闽江沿岸一带建筑的文化特征之一。 外公、外婆一家一辈子就是在这吊脚楼中生活着。过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田园式的生活。 我在外公家体验了吊脚楼的生活,我很喜欢这里,有山有水,风光很美。这里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清晨,外公家的吊脚楼炊烟袅袅升起,与洋面、坑沟上升的晨雾连成一片,组成了波澜壮阔的云海。村里的鸡鸣声,犬吠声,牛羊的叫声不断,喧染着清晨的气息。随着晨雾渐渐地散去,太阳从盆地山边冉冉地升起,吊脚楼渐渐的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国画。这时,外婆家的吊脚楼是最漂亮的! 夏天的吊脚楼是避暑的好地方。几棵巨大的松树和杂木遮掩下的吊脚楼像静静侧卧于林间安歇的貌美女子,把大家都吸引到跟前。晚饭后,大家都围聚在楼前纳凉、聊天。村里人经常聚集在一起,这是每天最热闹的时刻。唯独令人讨厌的是这僻野的山村蚊子特别多,都是花蚊子。于是外公都会用大铁锅装满谷壳(谷子碾脱留下的壳),用燃烧的烟雾来驱赶蚊子。谷壳一点燃,倾刻间四处都弥漫在烟雾之中了,蚊子立即跑的无影无踪了。我的双眼都被熏出了眼泪。但我很喜欢谷壳燃烧散发出的芬香味道,这味道是温馨快乐的,这味道是安宁幸福的,这味道充满田园生活的嗞味,这味道让我魂牵梦绕记住吊脚楼…… 光阴荏苒,5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美丽的吊脚楼是我永远抹不去的记忆。记住乡愁、记住外婆家的吊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