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症并非无破解之法


  近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对全省16所本专科院校的1000余名大学生开展了为期7个月的走访调研。调查显示,73.8%的大学生习惯上课玩手机,在经常使用的手机功能中排第一的是"通讯社交",使用情况占比25%。(7月3日中国青年报)
  智能手机的出现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节省了时间,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查询阅读方式。因此,在大学课堂里,手机不离手、眼睛不离手机的现象普遍存在。
  长期的"低头"危害极大,不仅会造成眼睛疲劳、头痛、视力模糊、颈部弯曲变形等身体危害,还会导致不爱说话、不爱思考、不爱交往、性格孤僻等,甚至会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走上某种极端。
  消除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手机依赖症,可以说迫在眉睫,高校应多管齐下,迅速行动。
  学校可以从管理制度着手,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质疑能力纳入学业成绩认定,以此激发大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考虑出台《大学生校园手机使用文明规范》《大学课堂管理制度》《大学生学业成绩认定标准》等规章制度,将学生课堂表现、参与课堂讨论的次数和质量纳入学科成绩和学分认定,作为学科成绩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之一,用制度规范大学生上课的行为。
  教师也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构建探究课堂。传统的大学课堂,老师主宰着教学全过程,习惯一言堂,照本宣科,根本不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其结果是,老师讲得津津乐道,口若悬河,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耍手机、聊QQ、玩微信、刷朋友圈、沉迷游戏等,成了他们度过无聊课堂的消遣方式。
  如果大学教师转变以自己为中心的旧观念,不做照本宣科的播音员,而做自主合作探究的引导员;不做预设"教案剧"的演员,而做学生参与课堂的导演。一旦学生对课堂感兴趣了,自觉进入快乐探究的角色了,他们就会主动深入到课堂探究学习中去,自然就会把手机忘在脑后。
  如今,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这一普遍存在但没有得到重视的问题,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应正视现实,积极行动起来,认真探究应对之策。通过多种措施,教育引导大学生们自发放下手机,积极参与书香阅读、课外探究实践等活动,以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积极的心态去拥抱青春、拥抱生活、拥抱未来。
网站目录投稿:含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