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茶业专着很多,达五、六十种,记载茶名也多。其中以顾元庆于明世宗嘉靖20年(公元1541年)撰《茶谱》和屠隆于明神宗万历18年(公元1590年)前后撰《茶笺》以及许次纤于万历25年撰《条琉》记载较多。 顾元庆《茶谱》 顾元庆藏书万卷。着有《云林遗事》、《夷白斋诗话》、《座鹤铭考》和《山房清事》等10余种。王稗登往‘访之,年77,犹吟对不倦。 《茶谱》卜"茶之产于天下多矣,若剑南有蒙顶石花,湖州有顾褚紫笋,峡州有碧涧明月,邓州有火井思安,渠江有薄片,巴东有真香,福州有柏岩,洪州有白露,常之阳羡,婆之举岩,了山之阳坡,龙安之骑火,黔阳之都濡高株,沪川之钠溪梅岭之数者,其名皆着。品第之,则石花最上,紫笋次之,又次则碧涧明月之类是也,惜皆不可致耳。" 蜀州丈人山产麦颗、鸟嘴。蜀州即今成都。 袁州界桥产云脚。袁州即今江西宜春县。 湖州产绿花、紫英。湖州即今浙江吴兴县。 洪州产白芽。洪州即今南昌县。 宣城了山产瑞草魁。了山形如小方饼,横坡茗芽产其上。山之东为朝日所灼,其茶最盛。太守荐之京洛人士,题日了山阳城横纹茶,又名阳坡横纹。宣城即今安徽宣城县。杜牧《题宜兴茶山》有"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诗句。 六安州产小四视春。六安州即今六安县英山。 峡州产茱英萦、芳蕊赞、明月食、涧萦、小江团。峡州即今湖北宜昌。 邓州产火井、思安。邓州即今四川邓睐县。 雅州蒙顶山产石花谷芽。雅州即今四川雅安县,蒙顶山在四川名山雅安之间,属名山界内。蒙山在汉朝种茶制茶,晋朝开始作贡茶。历史上生产的名茶有团茶龙团、凤饼、散茶、雷鸣、露种、雀舌、白毫等。12世纪生产甘露、石花和黄芽。名茶石花、黄芽,都属黄茶类,在唐朝已驰名全国。石花每年入贡,列入珍奇宝物,收藏数载其色如故。《名山县志》载:"蒙顶茶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幂覆,久凝不散。因此,自古以来有蒙顶石花,天下第一之称。每岁采贡茶三品六十五斤。" 宋宣和8年(公元1120年)创造万春银叶,政和6%年(公元1]12年)创造玉叶长春,都是贡茶,属蒸青团茶。 1950年,蒙山设立茶叶试验场,1959年恢复名茶生产。仿古传诸名茶特点,结合现代制绿茶技术,生产甘露(又名米芽)、万春银叶、蒙顶石花、玉叶长春和蒙顶黄芽,列为省内名茶。品质特征是细嫩多毫,全芽整叶,香高味醇,汤色清澈。 建州产先春、龙焙和石崖白。建州即今建D县。 渠江产薄片。渠江即今渠县广安一带。 福州产柏岩。福州即今福州鹤岭。 剑南产绿昌明。剑南即今四川剑阁以南。 金华产举岩碧乳。金华即今浙江金华县。 屠隆《茶笺》 屠隆于万历5年(公元1577年)曾官颖上知县,礼部主事。撰有《鸿包》、《考架余事》、《游具杂编》、《由拳》、《白榆》、《采真》和《南游》诸集。 《茶笺》:"茶品与茶精稍异,今烹制之法,亦与蔡(襄)陆(羽)诸前人不同。" 苏州虎丘—色白香高,真精绝。屠隆《茶笺》:"最号精绝,为天下冠,惜不多产,皆为豪右所据,寂寞山家无由获购矣。" 苏州天池—天池峰出产名茶。屠隆《茶笺》:"青翠芳馨,瞰之尝心,嗅亦清渴,诚可称仙品,诸山之茶,尤当退舍。" 西湖龙井—狮子峰距西湖3里,名为老龙井。狮子峰产品最好。依采摘时期不同,分为头春茶,采于清明前,称明前,形如莲芯,又称为莲芯;二春茶,采于谷雨前,称为雨前。芽如枪,叶如旗,又称为旗枪;三春茶,采于立夏时,附叶二片,形似雀舌,称为雀舌,四春茶,采于三春后一月,叶已成片,又称为硬片,是龙井茶的最粗品。 屠隆说:"龙井不过十数亩,外此有茶,似皆不及。大抵天开龙泓美泉,山灵特生佳茗,以副之耳。山中仅有一、二家,炒法正精。 近有山僧焙者亦妙。真者,天池不能及也。" 常州阳羡—阳羡县名,秦置,隋改义兴,即今之宜兴县南。茶产于县境东南35里的茶山,与顾诸山相连。唐时与顾清紫笋齐名,或名义兴紫笋。唐时入贡,极为名贵。该山又名唐贡山。 屠隆说:"阳羡俗名罗阶,浙之长兴者佳,荆溪稍下。细者,其价两倍天池,借乎难得,须亲自采收方妙。" 皖西六安—产地为安徽六安、霍山、金寨等县,为有名绿茶区。 最着名的有毛尖、雀舌等,极为珍贵,色香味都好,旧时列为贡品。 每年4月8日进贡后,乃敢先卖。张达源说:"此茶能清骨髓中浮热,陈久者良。"许次纤说:"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亦振于南,山映人皆用之。南方谓其能消垢腻,去积滞,亦甚宝爱。" 屠隆说:"六安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 浙西天目—天目山在临安县西北50里,与于潜县接界,为浙江全省山水之主脉。山有两目,东天目在临安,西天目在于潜。山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故名天目。双峰高度相等,约4000尺。山上寺宇宏大,茶产丰富,名山名茶,相得益彰。 屠隆说:"天目为天池、龙井之次,亦佳品也。《地理志》云,山中寒气早覆,山僧至九月即不取出。冬来多雾雪,三月后方通行,茶之萌芽较晚。" 许次纾《茶疏》 据《茶疏》序说,吴兴姚绍宪有茶园在顾清,一自少到老,熟悉茶事。每逢茶期,次纤必到姚家汲金沙、玉宾二泉,细吸而品第茶的好坏。绍宪把生平习试秘诀都教给他,所以次纤的茶理最精。 《茶琉》:"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两地独多。阳羡仅有其名,建茶亦非最上,淮以武夷雨前最盛。近日所尚者,为长兴之罗阶,疑即古人顾诸紫笋也。…若欺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与阶鹰行。往郭次甫9称黄山,黄山亦在此中,然去松萝远甚。往时士人皆贵天池……天池产者,饮之略多,令人胀满。"云南普洱亦是明朝名茶,次纤不知也。 武夷岩茶 武夷在崇安县南20里,周围120里以产岩茶着名。尤以慧苑坑、大坑口、牛栏坑三条坑范围以内为最好。始于唐朝,及宋而盛。宋、元、明三代均为贡茶。品质冠全国。茶树品种很多,有数十种,以天心岩、大红袍品种最为着名。一《本草纲目补遗》:"武夷茶色黑而味酸,最消食下气,醒脾解渴。"单杜可说:"诸茶皆性寒,胃弱食之多停饮。惟武夷茶性温不伤胃,凡茶癖停饮者宜之。"《救生苦海》:"乌梅肉、武夷茶、干蔓为丸服之。治休息痢。"。 云南普洱 普洱县并不产茶,而产茶地区为普洱府车里、佛海等11县,集中于普洱、思茅等县制造,故名。真正的普洱茶产于车里、军民(明朝为四川军民府,今为云南东川县)宣慰司北的普洱山。茶性温味香,今凡旧普洱属各地所产者,皆称普洱茶。惟以易武(镇越)及倚邦蛮w所产者味较佳胜,制为大、中、小3等,销行国内为药用。大者一团5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墙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 《物理小识》:"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害,用姜汤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顺,受热疼痛,用五分喻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者,研敷立愈。" 《百草镜》:"闷瘩者有三:一风闭;二食闭;三火闭。惟风闭最险。凡不拘何闭,用茄梗伏月采,风干房中焚之,内用普洱茶二钱煎服,少顷尽出,费客斋子患此,已黑暗不治,得此方试效。"欲县黄山一黄山为国内名胜,名山名茶,如武夷岩茶。峰高多雾,名为黄山云雾,或名黄山毛峰,形状粗大,香味汤色类似杭州供青。粗老鲜叶,制为像粗珠茶的龙团。上等黄山茶,色泽微呈金黄,叶多幼嫩而少卷曲,条索平直多现白毫。馥香特殊,汤色微黄而鲜明,极少沉淀,叶底嫩黄。 新安松萝 或名徽州松萝或榔源松萝,产于安徽休宁北乡的松萝山。《滇行纪略》:"徽州松萝茶,旧亦无闻。偶虎丘有一僧往松萝庵,如虎丘法焙制,遂见嗜于天下。"故有恨此茶不逢虎丘僧人之句。《本经逢源》:"徽州松萝,专于化石。"《秋灯丛话》:,贾某,贸易江南,善食猪首,兼数人之量,有精于岐黄者见云,问其仆日,每餐如是,有十余年矣。医者日:疾将作,凡药不能治也。 侠其归,尾之北上,将以奇货,久之无恙,复细询前仆日:主人食后,必满饮松萝数瓯。医爽然日:此毒惟松萝可解。怅然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