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为填补留守儿童的监护真空,江西抚州东乡区第三中学探索和实践"校中建家"的家校合作方式。学生在校寄宿,由学校及教师来完成部分家庭教育任务,弥补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7月10日中国青年报) 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导致其成长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相关报道中不难看到,这种"校中建家"的家校合作方式的确能弥补一些家庭教育的缺憾,尤其是安全方面的"真空"问题。但从更多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寄宿制的关爱方式对很多学校来说,却存在着不小的负担,且不说食宿条件是否具备,单就教师而言,保姆式的工作也是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因而,当务之急,应该合学校、各级政府及全社会之力,促成一个具有可操作性和普遍性的系统工程。要为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营造出健康成长的良好空间,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要到位: 学校层面,精神关怀要到位。学校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班、团、少先队等载体作用,针对其学习和生活上易出现的问题,开展指向性与目的性强的系列活动,为留守儿童精神层面的健康成长助力。此外,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家长会等形式定期对留守儿童的祖父辈进行科学监护的教育,这一点在当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层面,"代理家长"要到位。除了鼓励、动员全社会力量举行爱心活动外,一些地方已开始探索的"代理家长"制也不无借鉴之处。譬如可充分发挥"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采取奖励扶助措施,为留守儿童落实可靠的代理监护人,让他们在父母不移交监护权的情况下成为"代理家长"。 政府层面,教育公平要到位。农民工子女能在父母工作地公平地接受教育是一种美好愿望,但现实中,各种形式的门槛却把流动儿童拒绝于城市学校的大门外,这是形成留守儿童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家亟需加大力度贯彻教育公平,使他们有机会和城市孩子一起接受教育,这一点无疑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措施。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千万个家庭的和谐幸福。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但又绝不能仅靠学校的单方面力量。当务之急无疑是需要"系统工程"的全面到位。全社会都关注留守儿童之时,才是这一群体的成长不留"真空"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