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帮孩子出气是家长缺乏爱的能力的表现


  媒体报道,田某女儿瑶瑶从幼儿园回到家,告诉妈妈:"萱萱又欺负我了。"田某立即火冒三丈,第二天刚到幼儿园,就冲向那位小朋友一顿打,出了心中的怨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警方给予田某拘留13日并处8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幼儿园的孩子,打打闹闹是常有的事,因此也就避免不了被欺负和欺负人的现象,也难免出现磕碰受伤、吃点小亏等状况。
  今年4月份,四川乐山市某幼儿园针对"孩子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家长应该怎么办"的问题,对该园小朋友的家长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家长表示应培养孩子强硬的性格,被欺负时要"打回去";有25%的家长则认为,孩子被欺负后,应当远离施暴者,而不是以暴制暴。
  当时这则调查结果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针对"打回去"的主张,蒲公英评论许多作者都表明了批判的态度,指出若"打回去"则会对孩子造成身心伤害,形成暴力循环,不可能"安良布善",并影响孩子们正确世界观的形成。
  其实家长"打回去"或插手孩子间的矛盾打闹,无疑不是家长对孩子爱而不能护的一种焦虑与无奈,也是许多家长们对孩子"爱""护"的曲解。谁不爱护自己的孩子?但怂恿"打回去"和亲自"打回去"只能说是一种狭隘的爱,可能会误导孩子由自卫走向自私、利己。
  幼儿还不能明辨是非,语言行为上也不可能有多深的恶意,或者纯粹是为了好玩,或者是为了吸引他人的关注而为之。因此,所谓的"家长不教育我替他教育"的暴力教育,多少都体现了其教育观的落后,或缺乏爱的能力。
  弗洛姆在《母爱》中说"大多数的母亲有能力给予‘乳汁’,但只有少数的母亲除‘乳汁’外还能给予‘蜂蜜’"。"乳汁"指对生命的关心和肯定,"蜂蜜"则象征生活的甘美,对生活的爱和活在世上的幸福。"打回去"等以暴制暴的喧嚣吵闹,如何能教会孩子热爱生活?遇事就觉得受了屈辱,暴跳如雷,又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甘美?为何不先安慰孩子,了解情况,通过理性合理的途径让孩子得到应有的道歉和尊重?
  母亲真正要做的是关心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一味地为其打天下。父母无论如何爱孩子、护孩子,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而真正的成长,就是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人。"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为孩子大打出手,结果只能让孩子一味地依赖或让孩子变得简单粗暴,这种成长可能是家长们都不愿看到的。
  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能力,是可以习得的。为孩子大打出手,或鼓励孩子勇敢地"打回去",是缺乏爱的能力的体现。爱护孩子,就要用理性的处理方式对待周遭,能让孩子多一个朋友要比多一个陌生人更有教育意义。
网站目录投稿: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