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从文化表现的角度浅谈图书和电影电视不同文化形式间


  摘 要:在文化表现形式多元化的今天,影视作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图书和影视作品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它们之间存在着差异,同时也存在许多联系。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图书和电影电视之间的关系,促进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表现角度对图书和影视作品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文化表现形式;图书;电影电视
  1.引言
  文化是当今社会被使用最多的一个词汇,它涵盖并表现了人类历史和生活状况本身的复杂性。文化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最具内涵的词汇。文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现代文化还是古代文化,官方文化还是民间文化,大众文化还是小众文化,都有着非常多的形式。几乎在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可以看到文化的身影,包括政治、军事、地理、历史、文学、艺术、教育、经就济等活动,都是典型的重大的文化表现形式。而文学与艺术,又有着无限丰富的表现形式:比如神话文化、诗歌文化、戏剧文化、曲艺文化、绘画文化、音乐文化、影视文化等。
  长期以来图书几乎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人们要了解外面的世界要与同时代或过去的人们进行活生生的对话,图书便成了唯一的媒介和人类进步的阶梯。然而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异军突起,这种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打破了。人们的文化兴趣也呈从图书向屏幕转移的趋势。以电影电视的影视文化的长驱直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且不说在政治经济以及对人的心理行为模式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单就对人类的文化方式的选择来说,影视文化也掀开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千上万的人选择在自家的电脑或者电视机前他们把大部分闲暇时间献给了这个被视为侵入圣地的魔盒的东西。这显然是人类文化生活方式的一大变革,这种变革与影视文化的优势特点不无关系,影视文化以其独特的传播制作手段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我们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地球村里所发生的一切,感受到了同一时间内在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事件的多样性。另外影视文化以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方式把人类的审美功能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荧屏图像效果来说,它有拍摄角度照明度、镜头结构剪接技巧、速度节奏画面造型摄影艺术的要求,从荧屏音响效果来说,它有语言能力、音色、音质、音乐的强度的要求,影视剧文化并不是从单向维度上的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再现而是着力于双向维度。
  2.图书和电影电视在文化角度的区别
  图书和电影电视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最为直接的区别在于,图书是以文字为载体,电影电视则是以图像和声音为载体。图片在数千年就已产生,而电影电视的产生几百年的时间。从文化的表现角度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区别:
  (1)图书和电影电视表达的载体不同。
  图书通过选择恰当的词语,与表达方式,来准确地传达信息;电影电视则通过光线、画面、角度的选择来营造最佳的场景。例如图书在描述一个场景的时候,需要用文字,逐个进行描述,需要相当的篇幅;电影电视却只要给出一个包含一切的画面即可,只需给观众只一个整体的印象,而不一定需要观众注意画面里的具体细节。再如图书在表现人物心理时,通过语言进行直接的描述,或是旁白或是独白,让读者根据自己的情感经验进行自由地想象;电影电视却要通过各种可视的表情和与之相应的场景,可听的声音和与之相应的风格来让观众直观的感受到人物的喜怒与哀乐。而这也是电影电视与图书划上等号的最大的也是最不可逾越的鸿沟。
  (2)电影电视可以带来更大的便利性和直观性。
  影视文化的脱颖而出不仅是技术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而且在深层次的心 理上,也反映出人们希望以便捷的方式进行交的需要。人们需要的知识和信息随手就可以办到,人们需要的资料和数据马上就能得到满足。因为在现代化的社会里,信息的价值就在于谁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并能以最快的速度加以利用,这是竞争事态中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类效益愿望满足最基础的标志。以电影电视为主的影视文化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不需要整日在图书馆里只要一按按钮马上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东西。相比之下图书文化便相形见绌了,关键是书相当难读。这不仅因为读一本书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还在于人们进行阅读之前,首先必须要具备基础的语言系统,有时还必须具备专业的语言系统包括对某些专业的领域和专业的词汇要有一定的了解。要建立这些系统,背后往往蕴含着千辛万苦的努力。相比之下,观看电影电视就轻松容易得多了。
  (3)图书具有深厚的文化心理积淀
  图书文化所给予人们的那种沉醉、脱俗的风度以及那种超然物外、凝神贯注的陶然心境,是电视文化中所不可能有的,电影电视观赏的大众性以及个人感受的片断性使得它不能有这样的心境,即使是在某种情况下产生了那么一点点类似的情绪,那也与图书文化的独特魅力不可同日而语的。
  (4)图书和电影电视带给读者或者观众的感受不同
  由于图书文化中凝聚着作者的意识和理智的精神,这种意识和理智的精神的形式又濡染着作者人生经历和所处时代特定的文化氛围,因此它所造就的感受方式就不同于电影电视文化的那种来去匆匆的快节奏和快变化,而是呈现出一种慢条斯理、润物细无场的细细品味。这不仅因为图书本身在社会、时代和人生的坐标方面有着挖掘不尽的东西。图书文化与读者的心灵之间还有更深层次上的文化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表现在种种阅读心理机制之中。电影电视文化给予人们信息是大量的,却是没有系统的,而图书文化永远是有组织的材料,是系统的知识。长期读书的人在知识水平上会水涨船高,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心理结构的改造 上却会存在着天壤之别。近十年来,许多国家所进行的研究表明,与不读书的人不同,读书的人善于思考问题,能够把握全局,发现现象的彼此矛盾相互联系,更准确地估计形势和更快地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更强的记忆力和积 极创造的想象力;有更好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思维更严密词语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更精确地表述问题,更流畅地写作;更易于与人接触和在交往中令人产生好感;对独立和内心自由有更大的渴求,更富有批判能力,更善于独立思考。
  3.图书和电影电视的联系
  文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在表现手法与技巧等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电影电视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程,还比较年轻,在这种快速的成长过程当中,它和图书文学艺术存在着许多的联系。其联系主要体现在:
  (1)都以是叙事的方式表达情感
  所有的艺术种类,其本质都在于通过不同的载体与手段来表现某种主题,表达某种感情,只是采用的表现手法与手段不同。两种艺术在运用的手段与本质上的相似。即作为艺术,同样都是运用叙事的手段,表现社会生活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当然发展到后现代文化时代的时候,很多文学与电影的作品表现的内容已不仅是社会生活与思想感情了,但无论表现的是什么,都是一种表现,哪怕表现的仅是一种思考。正是因为这种共同性,才引发了那么多对流行电影与畅销书刊关系的思考。
  (2)影视剧是文学的延续
  电影以科技为基础,从戏剧脱胎。集成音乐美术,符合现代人直观、轻松的审美需求。文学是电影的根基,是优秀电影的创作源泉。到目前为止,既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建筑、雕塑之后,电影是第七艺术。文学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大量的流行影视剧作品由畅销书籍改编而来,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游记》、《水浒传》等,这些名著被翻拍成电视剧,又多次被翻拍成电影。决定着电影的情节走向的剧本一般都是由编剧设计的。
  (3)影视剧踩着图书文学的肩膀
  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样式年轻的电影与传统的图书文学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种紧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电影在最初和今后的发展中,电影电视对于图书文学的借鉴对电影的发展起很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第一,文学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有一套完整的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方法,比如小说,戏剧的叙事方法,诗歌的抒情方式和散文的意境。这些因素都为电影的丰富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第二,许许多多的流行电影电视都是根据图书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这些文学作品包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也包括了现代的畅销书刊,而被改编的畅销书刊则更多是叙事性的小说和戏剧。
  (4)影视剧轰动之后再来带动文学产业的发展。
  图书原著在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的同时电影电视剧的原始剧本也经过改编成为畅销书刊。流行影视剧在为畅销图书带来版权附加值的同时还为其带来广阔的销路。影视媒介文化使受众处于一定文化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人们成为影视媒体的忠实追随者,图书出版商以此为切入点,从影视到图书的改造成就了某些图书的畅销。比如随着《红高梁》、《我的团长我的团》影视剧获得了成功,相应的图书也变得畅销起来。的一方面,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某种内容一旦经过影视媒体传播,再由影视图书加以流传,受众读者必然更加乐于接受。
  4.结束语
  说到图书和影视剧,它们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它们不仅是类似,同时还可以互相的影响。说到它们二者相似,那是因为电影电视和图书文学都是可以对事物来进行叙述的;然而同时,它们在叙述的时候,互相的学习技巧。随着社会的进步,视频图像已经逐渐的取代了文学艺术。许多的研究人员针对这样的现象,迫切希望大家赶紧重视文学,不能让艺术流失。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又有些多余。正如兰州大学的李晓灵教授所说的那样:"对文学而言,电影的全面侵占并没有任何一点意思说是生命就此而停止了,其中指的只是它在之前的主导地位就此而停止,取而代之的将会是一个新的文学艺术的诞生。在此,影视剧中更多的体现出了文学的艺术。影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人们的视野,使得大家不再只是简单的通过书籍去获取知识,可以通过视频影像的方式。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在每个社会时代都会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为艺术,比如说,汉朝有赋,唐朝则是有诗,而到了宋朝有了词,元朝有了小曲,接着到了清朝有了小说文化。在我看来,而影视作品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行为艺术的最好的表现,但是,影视艺术能不能真正表现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只能让时间去检验了。
  参考文献:
  [1]张骏祥. 用电影表现手段完成的文学 [J]. 电影通讯, 1980.
  [2]涂宇明. 文学与影视[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 (001): 50-53.
  [3]何希凡. 新时期中国文学与影视艺术的互动及其未来走向[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6): 75-79.
  [4]亨廷顿, 哈里森, 克雄. 文化的重要作用[M]. 新华出版社, 2002.
  [5]孙铭訢. 文学作品影视化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8): 210-210.
  [6]谢秋恩, 万莉. 文学与影视的碰撞——谈文化观念的嬗变[J]. 时代文学 (下半月), 2011, 12.
  作者简介:杜诗卿(1993.9-),男,汉族,湖北省宜昌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化营销、编辑出版、电影产业等。
网站目录投稿:春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