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开心驿站班联基础知识第讲对联修辞手法


  楹联驿站楹联基础知识第15讲:对联修辞手法
  整理:云诗雷情
  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对联修辞手法!
  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对比类型
  从构成的方式看,对比有两种情形:
  1、反面对比;
  2、反物对比。
  对比作用
  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如:
  例子(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
  例子(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诸葛亮
  例子(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例子(4):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例句】远亲不似近邻好【网络】
  如:
  海阔何如心阔【云诗】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偏正,并列,动补)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句话也是排比句)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一般名词性的词组,短语,三个以上并列,又称:列景。列景也可以说是排比。但排比不一定是列景,只有名词性短语并列,才可以叫列景。】
  具体的运用如下: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再看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这两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
  1/8
  例如: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周敦颐《爱莲说》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周德清《浔阳即景》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
  (四)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看刘川同学《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例如:
  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如:
  土匪伪军鬼子【云诗】
  杀人放火掠财
  由于是排比,且联内自对,或者鼎足对。上下联,结构可不对。
  如:
  雨落酒醒舟已远=【云诗】
  风寒天暮泪偷零
  如:
  题月 云诗雷情
  时似钩,时似舟,时似盘,满装悲喜事;
  或如友,或如影,或如镜,总伴离合人。
  前三分句,是排比句。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1.意义双关
  利用词的同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例】《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2.谐音双关
  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2/8
  【例】"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人们在创作楹联时,常常将叠字运用于联语创作的方法,就是叠字法。用叠字法作楹联,可以生动地表现楹联的意境,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传情达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强楹联的艺术魅力,获得特定的表达效果。在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随处可见。比如: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这是苏州网师园的一副叠字楹联,上联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使联语独具特色。全联从纵和横的角度描写了该园山重水复、鸟语花香的美景和游客流连忘返、恋人们卿卿我我的境况。该联读来声韵铿锵,语句含义丰富深长,为游人增添了无限情趣。再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例句】潇潇叶雨纷纷落【中楹联友】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
  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慌。——选自《木兰诗》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选自《木兰诗》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选自《木兰诗》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顶真对联,根据用字的位置和频率,可以分为句中顶真、句间顶真和句句顶真。
  句中顶真
  即在句中结奏点(断读处)传递文字,古人称之为联绵(连绵)。
  如:长沙白沙井联: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
  按七言联"二二三"节奏式,可读为"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德、山、沙、水均为句内顶真。
  句间顶真
  即在各断句间传递文字。如下面一副戏台联堪称顶真联中的佳品: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这副顶真楹联概括力极强,仅用了二十二个字,就把戏剧演员忘掉自我、逼真肖人的精彩表演描述出来了,该联对仗工稳,精巧风趣,联意隽永,是一副绝妙戏联。
  句句顶真
  即无论断句多少,联珠到最后一句,可称之"连环"。根据其断句多少,可分为大小两种。
  连环一般是三个断句,两处顶真。如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3/8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连环是三次以上的顶真。
  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
  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田不好,好一个老杂种,终久必死,死无葬身之地,地穴未打未来,来之后悔,悔之晚矣!
  这副大连环联,在平仄、对仗、重复等方面,明显带有民间传说的原始性,所以传说中下联乃一老农所对。
  不同的顶真方法,有时候还可以综合运用。请看一副风景联: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
  这副顶真对,既有句内顶真,又有分句之间的顶真。上联妙用一字两义,"住"一作"停止",一作"住宿",把听雨观潮之妙趣随着语意的跳跃尽纳联中。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这类句子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完整,全面的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概括起来,互文一般有四种类型(常见的有两种)。
  单句
  (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
  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错、渗透、补充。例如: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那就大错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着汉时关塞"的意思。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译作: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句中的"秦"、"汉"、"关"、"月"四字是交错使用的。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对句
  (也叫互文相补)
  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中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例如现行教材里的: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句子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古文中,数字一般为虚数,所以不一定是十二年)后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例句】秦风汉月数风流【网络】
  4/8
  指代~代表;用抽象概念代替具体事物。 用该物的特色特点来写,如"红""翠"本意指花树,这种方法叫指代。
  【例句】老可情怀常作竹【网络】
  ,这里具体指代像"竹"一样坚韧、高洁的品性。
  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典故之种类有三,即明典、暗典、翻典,分述于下:
  ①明典
  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如:
  气春江上别,泪血渭阳情;(杜甫:奉送二十三舅录事崔伟之摄郴州五排)
  "渭阳"一词出自【诗经】唐风:"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之句,遂以代"舅氏"二字。又如:
  邻水延福寺早行 陆游
  化蝶方酣枕,闻鸡又着鞭;
  乱山徐吐日,积水远生烟;
  淹泊真衰矣,登临独惘然;
  桃花应笑客,无酒到愁边。
  其中"化蝶"一词,典出于【庄子】之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后人遂以"化蝶"或"梦蝶",借喻为"睡觉"。而"闻鸡"一词则出自【晋书】:"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剑"。此处借为清晨之意。
  ②暗典
  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如: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之四 元遗山
  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
  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蝨空悲地上臣;
  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
  末句出自范宁【谷梁传序】:孔子观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叹曰:‘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作者以文王之任为己任,故言‘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暗典之使用,只师取前人典故之意,而不用其辞。即【文心雕龙】所谓"虽引古事,莫取旧辞"是也。
  ③翻典
  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如: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虽说贾谊,却反其意而用之。又林和靖之【自做寿堂诗】: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虽说相如,然反其意而用之也。【艺苑雌黄】云:"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李义山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贾谊,然反其意而用之矣;林和靖诗:‘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虽说相如,亦反其意而用之矣。直用其事
  5/8
网站目录投稿: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