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等民办教育负债风险控制的案例分析,全面深入了解其负债风险形成过程和相关情况,从法律上、制度、管理上等找出控制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并总结其经验以供借鉴。 关键词:民办高校;负债风险;实践研究 课题:《我国民办高等院校负债风险控制及对策研究》批准号:湘教我科规通[2012]009号 上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时期,实现了办学能力、层次及规模的急剧增长,使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其中,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伴随着这一发展过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至2010年底,全国民办高校735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25.22%,在校生476.68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1.36%。而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扩张规模中的资金需求远远超越于其"以学养学"的积累模式和创办人自身的资金自持能力。一些民办高校资金短缺、负债风险严重的问题,日益影响到民办高校的良性发展。 1.我国民办高等院校负债风险控制现状 一段时期以来,部分民办高校利用国家和政府信贷环境相对宽松的机遇,借贷发展,负债办学,在有效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了招生人数的同时,缓解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经费短缺问题,缩短了民办高校发展的建设周期,有力地推进民办高校向更高学科层次和办学水平的发展。而应对银行贷款资金的还款压力,单一化的民办高校的学杂费收入是难以支撑的,贷款办学的风险问题作为一个伴生性问题也就开始凸显出来。若在这一模式中,民办高校未能正确评估自身偿还能力、不计后果地大量贷款,极易造成债务负担过重而不能按期偿还到期本金及利息,影响学校正常财务支付,甚至可能被债权人起诉而导致破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据农总行CMS系统显示,截至2015年底,不考虑专项、委托及特定类贷款,全行投放教育行业法人客户的常规贷款余额为721.6亿元,贷款客户5227户。其中,教育行业事业法人客户(公办教育客户)4515户,贷款余额563.2億元,贷款五级分类占比情况依次(从正常到损失,下同)为88.2%、7.6%、1.6%、2.4%、0.2%,不良贷款率4.2%;而教育行业非事业法人客户(主要是民办教育客户)831户,贷款余额158.4亿元,贷款五级分类占比情况依次为68.5%、21.3%、3.1%、5.4%、1.7%,不良贷款率10.2%。民办高校举债发展的模式,已突破了国内外经济学界、教育学界关于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学校不能赤字运转的办学原则。对自身的负债风险控制已成为民办高校发展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当前,各民办高校也在通过自身的积极探索和谋求政府、社会团体的支持而试图解决民办高校负债的问题。并尝试构建相对完善的民办高校负债风险控制体系,以应对日趋严峻的负债压力对自身正常教育活动和院校发展带来的影响。 2.我国公立高等院校负债风险控制的有效实践 为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自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校扩招政策。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规模已达扩招之处的五倍之多。政府的直接或间接的投资和建设促成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当前,虽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高校的自主经营权,以获得高校本身的资金积累。而实践中,高等院校的发展和管理仍是以国家财政资金作为其运营基础。院校规模和在校生人数的扩张,导致高校的持续性建设压力不减。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公办院校的新增资金缺口达到5000多亿元,而其中国家定向投入的资金仅为500亿元,高校以贷款形式应对资金缺口的数额已到达2000多亿元。就其自身良性发展而言,高额的还款压力成为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较大风险。 2.1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 我国的普通高等院校在对贷款资金的使用上,一般采用"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的模式,在专项资金管理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以内部资金调度制度为工作准则,并参考资金项目的预算、使用方向和使用数量,实现贷款资金的高效运转。对于实际管理中所出现的专项资金超标问题,及时给予模型化的差异分析,在保障资金流安全的前提下,及时调查原因。同时,为使得贷款专项资金的高效益使用,在政府监管下,高校建立了较为完善其科学的项目招投标办法。以上措施的实施,使得贷款专项资金的使用更为高效,资金安全管理和资金流向管理实现了有效地环节控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普通高校贷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2.2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应用 普通高校的规模发展和高校贷款的日益频繁,政府作为主要的投资人需建立一定的财务管理风险预警体系,以提高对普通高校的贷款管理及应对不断增长的高校财务风险。当前,对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估模型的运用成为高校贷款管理中的有效办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实践。当普通高校的贷款规模超越了其财务安全管理的限额时,系统将启动预警并提示其贷款行为的危险系数。对区域内高校的贷款行为,政府和商业银行都设置了较为合理的预警上限,以规范高校不良扩张下的盲目贷款行为。对当达到预警限额仍继续贷款行为的普通高校,将采用政府约谈、停止财政补贴等方式予以纠正和引导。 2.3 高校土地置换策略 在高校资金的原始积累中,土地成为高校的重要资产组成。普通高校的土地置换行为伴随着高校的规模扩建而在各地多有实施。其将高校原址价格较高的土地置换为近郊更大面积的土地,以用于新校区建设和偿还部分负债。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其原址位于石家庄市中心,狭小的院校空间已对其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瓶颈。经当地政府的批准,该校有效利用土地差价,移址重建,以土地置换的方式,完成了新校址建设中的前期资金筹措及土地空间的拓展。建成后的新校址对院校的上档升级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2.4 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 国家建设红利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惠及,将随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性投资建设越发的显现。作为高校发展的经济后盾和市场经济的引领政府可以有效通过资源的调配和整合,完成对普通高校建设的支持。在政策论证前提下,通过银校联合的模式助推普通高校的快速发展。同时,其这一过程中高校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贴息贷款和无息贷款,将对普通高校的负债风险控制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3.国外私立高校控制负债风险的有效办法 国外的私立高等院校发展以经历了近200多年的发展,其对自身风险控制的能力及相关问题的研究都要比国内丰富且成熟,如美国常春藤联合会的8所院校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世界级私立名校。他们在控制高校负债风险的过程中累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主要是通过以下四方面予以实施:一是,私立高校的贷款方面强调法制化,其主要形式有联邦政府直接贷款、联邦政府担保贷款、州政府直接贷款和担保贷款和发行有价证券等;二是,私立高校筹资渠道多元化,可有效融合包括社会捐赠、社会服务收入和基金运作及相关投资收入等;三是,私立高校财务评价科学化,其评价指标体系中专门有一类是关于学校信贷价值的评价指标。四是,私立高校内部管理规范化,一般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基金会制度。这四项措施的法制化、制度化及体系化的良好运行与相互制约,使得其私立高校自身发展过程中的负债水平处理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 4.从国內外高校负债管理中所得到的启示 4.1 立足于学校本身的财务负债务控制办法 对国内外高校在负债风险控制的经验分析和总结,将为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中在资金管理层面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而受限于国家经济和教育政策、国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办高校的负债风险控制仍需基于自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建立起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制度先行、预警为先、逐级控制的资金管理模式。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可将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为有效应对负债风险的环节内因而加以提升。以内外兼修、开源节流的整体思路,才可有效提升民办高校负债风险的防范和处理能力。 4.2 民办高校负债经营法制化的外部环境建设 美国政府对其境内私立高校的法制化实践表明:严格的外部管理环境对私立高校有效控制负债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法制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和高校管理产生借鉴意义。若政府亦可以在系统的高校办学政策的完善中,实现在财政补贴、贴息贷款、贷款担保等层面立法支持,民办高校的资金流通渠道将更为顺畅,资金保障将更为有利,盲目性的资金筹措行为将有效减少。 4.3商业银行对新民办高校贷款管理的优化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对贷款主体的审查和管理能力相对薄弱,其发展中对民办高校贷款管理中在项目审查、担保资质和贷款额度等方面的优及和倾斜,将成为新时期双方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洪兰.台湾地区非营利性私立高校财政扶持资金的外部监管研究及启示[J]. 教育与职业,2017,(2):32-36. [2] 沈菲.简析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对策[J]. 财经界,2016,(21):278-279. [3] 余殊萍.我国高等院校融资风险及风险防范对策研究—以A高校为例[D]. 云南财经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