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提高,百姓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满足,对文化及精神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文化管理体制下,政府作为单一的公共文化管理和供给主体,难以满足百姓日益多元的公共文化需求,打造多层级、多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已经成为文化事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非国有博物馆;公共服务;多元主体 近几年,在中央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决策中,博物馆事业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就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工作作出一系列的重要批示,提出"向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让文物活起来"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博物馆基建推进文物合理利用的契机。 单霁翔先生在《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提升"—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一书中对博物馆社会服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新时期下博物馆的多种服务理念的转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积极回应了博物馆在"为社会及其发展"的最终目的下,博物馆如何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创新服务工作的方法。陈燮君先生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博物馆文化力量与智慧》中从博物馆文化的民族凝聚力、历史穿透力、文明渗透力和艺术感染力等四中文化力量阐述了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力量,并从博物馆文化共享的角度论述博物馆在公共文化体系中所显现的文化智慧。 奉贤区地处上海市南部,相传为纪念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排行第九的言偃而得名,为"敬奉贤人、见贤思齐"之意。为系统了解奉贤非国有博物馆的现状及运营情况,笔者实地走访了奉贤区8个乡镇和4个街道以及两个重点工业园区。经过实地的摸排统计,实地走访,除国有的奉贤区博物馆外,奉贤区现还有大大小小各类馆设122家 通过对奉贤区8个乡镇,4个街道及2个工业园的调研,奉贤区博物馆制定《奉贤区100个文化场所建设暨博物馆群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以奉贤区博物馆为中心,非国有博物馆资金扶持为抓手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奉贤区人民政府依据《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项目资助实施办法》、《2017年度文化转向资金政策汇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上海市社会力量举办博物馆扶持资金管理办法》(2016年版)发布《奉贤区非国有博物馆扶持资金实施办法》每年设立300万元的转向资金,用于扶持社会力量举办的博物馆、美术馆等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如,对已建再建场馆,视场馆面积给予30万元以内不等的一次性补贴,对租赁老旧厂房、历史街区等举办场馆的,给予每年10万元以内的租赁补贴。对展陈项目按照展品体系成熟度、科研价值等因素综合评定,分ABC三档给予10万、20万、30万元以内的一次性补贴。对文创衍生品等也设置了相关的补贴项目。 重点扶持填补本区博物馆门类空白和体现行业特性、地方文化特点的专题性的博物馆,重点扶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对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有积极作用的博物馆;重点扶持挖掘藏品内涵,开放衍生产品,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关的博物馆;重点扶持研究、保护、发掘、传承中华文化有突出贡献的博物馆。 建立以区博物馆为中心,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奉贤区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扶持-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项目以整体性的思维,再造区域内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营建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平台,吸引有意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和个人来奉贤建设博物馆,拓宽区内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由区博物馆组织牵头组织,协调联动区内各馆设对奉贤区博物馆公共文化体系的发展目标达成共识。通过区博物馆的影响力和资源构建合作网络,形成集群化优势增强整个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综合能力创造更大的价值。最后通过对体系进行管理和定期及不定期的评估,保证体系持续健康的运营。 奉贤区"非国有博物馆扶持-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项目旨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尤其是文化类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以达到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目的。 资金扶持与运营管理两手抓,提升非国有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通过对全区非国有博物馆的前期走访调研发现非国有博物馆整体运营较为困难,除了几家有企业资金做依托的馆设外,大多数馆设的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馆设建筑展馆空间的区分也不是很明确,馆设藏品有限且比较单一展陈缺乏特色,馆设建筑面积和使用空间的限制,尚不具備办临时展览和流动性展览的条件。其次,非国有博物馆的馆设大多数隐藏在园区、厂区内,知名度不高,仅限小圈子范围内人员了解。对普通公众的开放程度比较低。 在扶持过程中,区博物馆设立了以资金扶持为切入点,同时与重点抓馆设的运营管理扶持路线,提升整个非国有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2018年从场馆建设、租赁、展陈、学术研究、文创延伸品等8个方面对区内具有一定特色的非国有博物馆、收藏馆、史料馆进行扶持,经过申报、材料复核、专题讲座、专家评审、奖励公示、签订扶持协议等多个环节,共有22家扶持资助条件的馆设获得相应的资助。截止2019年6月,5家在建馆设亿明漆器收藏馆、大伦琉璃艺术馆、赵小蝶紫砂艺术馆、真境界艺术馆、瓷书画展示馆得以建成开放,新增展陈面积近万平;17家建成馆设得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展陈水平,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新的阵地。 在扶持过程中,区博物馆相关部门实地走访每家馆设,与负责人沟通建馆及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区内非国有博物馆档案建设。多次邀请专家学者针对性对了解遇到的问题提供答疑及多渠道的解决方案,组织专题论坛提供优秀的策展布展案例针对性改善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困境。 通过非国有博物馆扶持项目,一些原隐藏在社区、园区的馆设焕发新的面貌,一些待建项目也逐步落地,区内重点博物馆群落聚居区也渐有眉目。非国有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和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开发精品博物馆旅游线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如今,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高冷范"博物馆也越来越亲民,加之文博类综艺节目的带热,"跟着博物馆去旅行"、"为一座馆,赴一座城"正在成为更多游客青睐的旅游方式。 在非国有博物馆的后续扶持过程中,区博物馆将更多的在文旅融合上进行创新探索与尝试。继续优化扶持政策,提高社会力量尤其是文化类社会组织的参与力度,进一步推进馆设由"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提升馆设运营及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企业馆设、民非馆设、高校馆设、社区馆设百花齐放的区域化特色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圈。依托区内正在形成的非国有博物馆群落,结合各乡镇文化特色及现有旅游景点,开发设计精品的博物馆旅游线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随着公共服务社会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如何创设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健康环境,促进公共毅力的最大保障,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已经基本得到了保障,根据马斯洛诉求层次理论,在愈加开放的环境下,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蓬勃增长,同时出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征,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对开启民智、提升素养,增加公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单霁翔.博物馆建设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提升"的思考[J].博物馆研究,2013(02):21-24. [2]陈燮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博物馆文化的力量与智慧[A].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化力量与博物馆的挑战[C].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