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强盛+陈卓 【摘 要】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形式单一、"校热企冷"等問题。本文介绍了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的三种模式,论述了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根据现阶段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其原因,并从政府、学校和企业三个角度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文化、技术、服务、会计等各领域的竞争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施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不容辞的职责,但对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言,仅仅依靠高校显然是不够。现代会计企业是会计创新的主体,也是各类会计人才云集的地方。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这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教育资源,而且能使会计人才培养方更具针对性和应用性。笔者自诩,这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 二、目前校企合作培养会计人才的最主要模式 结合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项目经验,目前校企合作培养会计人才主要有"交流型"、"合同型"以及"联盟型"三种模式。 (一)交流型 "交流型"模式是指校企合作双方各取所需而采取的一种非固定式合作培养模式,这是目前校企合作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式。非固定式合作包括产学互动、联合研究等。 产学互动是指学校邀请会计行业管理者和专家为学生做讲座或定期指导,或组织学生到相关会计企业现场参观,使学生理解或者亲自感受会计业务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联合研究是指会计企业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依托高校人才和技术优势,由教授和专家领导,组织研究团队帮助企业解决具体的研究难题。 校企间的交流型合作的频次取决于合作双方是否互惠互利。虽然某些校企合作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种模式缺乏长效性和规范性,因此只适合作为一种补充手段。 (二)合同型 合同型合作是指校企通过签订合同或以合同方式形成一种密切合作的实体,并保持持续互动的机制和合作关系。共建实践基地或合作办学是合同型合作较为常见的形式。 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是高校通过吸引会计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资源参与会计人才培养的一种合作方式。通过合作共建实习基地或合作办学的方式,让企业直接参与到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参照职业标准和市场需求,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同型合作模式不仅汇集了多种创新元素和会计资源,而且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校企合作培养会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该模式亦有诸多不足,例如校企之间合作方式的范围、程度和效果都是相当有限的,缺乏广泛的社会示范效应。企业和高校在利益诉求、人才培养方案等存在分歧或差异较大时,合同型合作可能面临瓦解。 (三)联盟型 在交流型和合同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情况下,企业参与的热情一般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培养周期长,期间人才有效利用率低,投资回报率低等问题。鉴于这些问题,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应运而生——联盟模式。该模式一般以会计概念为核心,把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并列对等。这种联盟模式基于范围经济,有助于调动企业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性,解决其它模式中企业参与度不高、回报率不高的典型难题。通过联盟合作方式,一方面,网络式的校企供需关系大大地提高了校企利益诉求和合作机制的匹配度,从而减少了企业和高校间的意见分歧和利益冲突。另一方面,在此前高校与企业间多以项目为导向引出的合作阶段性、间歇性等问题也有明显改善。 三、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中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符合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我们以模式的成熟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建立一个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命周期发展曲线,该曲线大致可以划分为孕育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的基础还不完善,还存在着以下问题阻碍它的发展: (一)合作程度低,信任机制脆弱 我国目前的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孕育期。在这一时期,校企双方刚刚着手于合作,虽然经过一定的前期考察,但真正的互相了解并不深入,因而信任也是建立在双方完成共同目标的前提下。该阶段下双方的信任关系是十分脆弱的,双方均缺少对彼此更为深入的了解。因此,企业根植于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知识并不能得到有效转移,而只能进行企业文化、简单流程上的交流。而这种程度的知识交流是非常初级的,难以达到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了解逐渐加深,信任基础也逐渐坚固,各自的知识交流程度也会不断加深。 (二)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 利益分配问题是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会计人才的关键,关系到这种合作能否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利益方不仅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高校,还有政府、金融机构的介入。所以说在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方面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作为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关注的自然是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高校看中会计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成果的研发;政府在意的是社会效应如何,追求经济的发展。各个利益主体间的目标差异会导致创新人才培养力量的分散和瓦解,校企合作效率低下。现如今,很受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能完全做到各方面利益的协调。 (三)合作关系中的协调机制不完善 在校企合作创新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各种问题,利益多方对某一问题可能存在分歧。到矛盾发生时,到底由哪方站出来喊停,由哪方出面协调,这也是保证合作顺利进行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实中存在着这样的例子:某企业在于高校的合作办学过程中,因双方利益冲突不能得到有效沟通协调,最终导致了合作关系的破裂。这当然不是利益双方所希望看到的,但就是因为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最终导致了合作的失败。endprint 四、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对策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普通的会计人才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级会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管理会计需求的缺口。而校企合作的这种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探寻创新会计人才而另辟蹊径的结果。所以,最着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在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会计行业需要大量的会计人才,特别是那些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会计人才。为了使校企合作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有更好的发展,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深化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众所周知。一般高校对会计专业学生偏重理论教育,虽然会给学生安排一些专业模拟实习课程,但都与企业会计的实际业务相差较远,所以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就是为了项目交换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如果能够按照高校提供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企业建立会计实习基地,这不仅对创新会计人的培养有利,而且能实现学校、会计人才与企业的共赢。会计人才通过实习能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成为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高端会计人才。对企业来说,安排高校会计或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到企业实习,也能解决企业年末的用工紧張问题,并且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促进共赢的局面。 (二)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虽然校企合作是在学习和企业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展开的,但政府应当成为促进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会计人才的关键。政府的主导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其一,政府应当成为校企合作的中介。政府应当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寻找有合作需求的高校和相关企业并进行合理匹配来促进双方合作。同时也要采取措施,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如税款减免、资金补贴等。其二,政府应成为校企利益的协调者。政府应建立以自身为主导的管理体系,统筹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优势,确保校企合作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其三,政府应成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保障者。政府应站在会计人才输出的立场上,充分保障会计人才的利益,保证校企合作的正常开展,使其互相承担合作责任,履行合作义务。 (三)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推动会计人才培养走向国际化 校企合作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世界上各国政府都非常注重校企合作,尤其是将教育与产业经济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因为校企合作发展较早,美、英、德等国已经积累了许多先进经验,例如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经典案例。 要推动会计人才走创新、国际化路线,必须要鼓动会计人才更加注重学习国际上的现金会计知识,培养具有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国际会计业务的全方面会计人才,这样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宏桥.校企合作共建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习基地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4(6). [2] 曹文芳.高职会计专业"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3(9). [3] 崔旭,邢莉.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制约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