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核心竞争力,并改善国家形象 国际化,并不仅仅指海外收购。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企业合作、利用国外企业的资源,甚至不出国门,将海外资源拿回国内使用,这些都是企业国际化的表现。 任何一个在国际化发展领域表现杰出的国家,都有着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任何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都有着难以被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企业想要具备更强的国际竞争力,还必须培养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出路。另外,中国的品牌想要获得国际性的认可,也必须以改善中国整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为前提。 培养核心竞争力 简单制造出口,这也是一种国际化的形式。就这一形式来说,中国企业不是做得不够,而是做得过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已经迫使中国企业反思这种低层次出口的国际化模式,开始注重修炼内功,提升国际化的层次。 对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来说,技术、管理、人才、品牌、渠道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都不是短时期内能够造就。国内企业试图通过移植国外企业在技术、管理、人才、品牌、渠道等方面的资源以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往往会遭遇"排异反应"。那些想以市场换技术的中国企业,后来发现并没有拿到对方的技术。即使购买了国外技术,假如企业自身的研发体系、创新机制跟不上,技术更新的可持续性也无从谈起。高薪引进国外人才后,企业是否有对等的环境和平台让这些人才尽情施展?而渠道,往往是指掌握客户资源的几个关键人物,这些关键人物一旦离开,企业原有的渠道优势也不复存在。至于管理,相信现在很少会有中国企业去照搬照抄西方的管理模式了。 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中国企业必须去经历的过程。只有提升了自身的实力,才能更顺利地与国际资源对接。 改善国家形象 在所有要素里,品牌是最难移植的。当一国的品牌跨越国门、走向世界,其他国家的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印象首先是基于对该品牌所属国家的印象。在最近30年内,中国的国际形象大为改观,但中国依然给世界留下了不少负面的印象:中国仍然只是消耗环境和能源的世界工厂;人们愿意不计报酬干苦力,生活极不讲究;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商品。在这种前提下,中国企业想创建一个国际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赚取溢价,是比较困难的。 目前的情况是,国际品牌被中国企业一沾手,就走下坡路。我不止一次听说,Thinkpad这一品牌在国外的忠诚度已大不如从前了。 改善中国的形象需要各方努力,企业界是其中的重要力量。中国企业努力修炼内功,提升自己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就是在为改善中国的形象做贡献。反过来,他们自身的品牌也会因中国形象的改善而受益。 * 作者系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 附文: 巴西向"贸易强国"迈进 经济危机使巴西本国的货币相对升值,因此,巴西的企业正在加快收购美国企业的步伐。 巴西的乙醇燃料生产目前占到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这意味着巴西在提升了自己在铁矿石、蔗糖、大豆等一长串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的话语权后,将有可能再一次获得乙醇燃料商品的国际定价权。巴西正逐渐从一个"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