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泮托拉唑钠的临床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分析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泮托拉唑钠在临床应用中产生的不良效果及其合理应用方法。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泮托拉唑钠治疗的76患者,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发生人群、年龄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治疗期间,应用泮托拉唑钠的发生不良反应的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集中年龄段为40~60周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集中在1d~1周,且患者会伴随皮肤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损害。结论:若在具体治疗期间未合理应用泮托拉唑钠,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所以需侧重对药物应用合理性、规范性的强化,加大临床应用监控力度,实现对不良反应的有效预防。
  【关键词】不良反应;泮托拉唑钠;合理应用;人群
  作为新型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钠药物的应用具备利用度高、生物利用度稳定以及不可逆等特点,主要作用体现在进行H+/K+-ATP酶的抑制,现阶段临床治疗中,泮托拉唑钠多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溃疡以及复合型胃溃疡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1]。但是随着泮托拉唑钠药物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该药物应用产生不良反应的报告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而降低泮托拉唑钠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本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泮托拉唑钠药物治疗的76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76例泮托拉唑钠药物治疗患者,均于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26例,平均年龄(43.25±2.36)岁。患者疾病类型包括:复合型胃溃疡20例、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溃疡26例。纳入标准:患者及其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溃疡性疾病。排除标准:患者存在精神障碍。
  1.2方法
  依据相应诊断标准确诊所有患者均为溃疡性疾病,在具体治疗期间施泮托拉唑钠药物治疗,采取静脉注射方式。本研究选用泮托拉唑钠药物国药准字:H20066889产地:浙江亚太。具体治疗中,以静脉注射方式保持1天1~2次注射频率,每次注射药物量控制为40~80mg[2]。需注意,注射前应利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泮托拉唑钠药物进行溶解,待药物完全稀释溶解后,方可将融合氯化溶液的药物注射入患者体内。注射期间应合理控制滴注时间,尽可能维持在60min之内注射完毕[3~4]。要求护理人员在注射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涉及资料采取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x2检验,并表示为(%),若P<0.05,表明本研究存在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比对
  观察表1,患者泮托拉唑钠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比对,其中1d~1周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多于其它时间段(P<0.05)。
  2.2患者不良反应人群、年龄段比对
  观察表2,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群比对,其中男性不良反应出现几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段比对,其中40~60周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
  2.3患者用药剂量分析
  患者在具体治疗期间针对泮托拉唑钠药物的应用剂量为40~80mg,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可以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将药物剂量提高至160mg。其中1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采取泮托拉唑钠联合降压、抗菌、降脂以及止血等药物。
  2.4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分析
  在治疗期间,有10例患者产生肝功能异常、恶心、肝脏损伤、呕吐等症状;15例患者产生头晕、嗜睡、便秘、肌肉疼痛、失眠、腹泻、皮疹等症状;15例患者产生血管水肿、粒细胞降低等症状;16例患者出现皮炎、荨麻疹、面部潮红等症状;20例患者产生脏器功能衰竭、四肢发抖、过敏性休克、寒战、发热等症状。
  3.结论
  作为碱性药物,若在运用泮托拉唑钠药物治疗期间患者服用酸性药物,极易导致化学反应的出现,进而对患者治疗稳定性与安全性产生影响。并且药物反应期间泮托拉唑钠药物会产生浑浊和沉淀的现象,所以药物合并应用需要谨慎开展[5]。组作为质子泵抑制剂药物,患者在治疗期间药物会与H+/K+-ATP酶系统产生共价结合现象,进而达到抑制胃酸产生的目的。而针对该药物的具体应用,其使用剂量直接影响到药物治疗效果,所以患者若病情加重,所应用的药物剂量也会随之增大。
  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发现,0.9%氯化钠注射是稀释泮托拉唑钠药物的最佳选择,因为0.9%氯化钠注射液具备中性化学性质,所以在溶解药物期间不会产生化学反应。依据本研究结果,总结如下几点该药物的应用注意事项:(1)治疗前需对患者过往治疗进行调查研究,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是否处于哺乳期等,排除无法使用该药物的患者,或者是对药物过敏患者,达到谨慎用药的目的。(2)需明确掌握泮托拉唑钠药物的具体使用方式和使用剂量,倘若患者存在肝功能障碍,需结合口服方式进行药物治疗,并且控制药物使用剂量在40mg以下。(3)禁止在药物配伍期间使用葡萄糖注射液,避免药物产生化学反应,对药物使用稳定性产生影响。
  本研究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反应人群比例、多发年龄段、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以及药物剂量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其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时间段为1d~1周;男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40~60周岁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最高;患者若在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结合患者病情进行药物剂量的适量提升;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同时,可能会累及到皮肤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甚至对患者全身身体机能造成损害。综上所述,若在患者治疗期间合理应用泮托拉唑钠药物,极易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各个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鉴于此,需对泮托拉唑钠药物进行合理、规范的应用,以期患者在具体治疗期间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加强对泮托拉唑钠药物应用的監控,禁止出现配药不合理、用药不合理现象,提升药物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最大限制抑制不良反应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韩晓曦, 蒋进. 泮托拉唑钠的临床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25):149-150.
  [2]付峙. 泮托拉唑钠的临床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23):150-151.
  [3]蔡燕. 泮托拉唑钠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v.18(26):135-136.
  [4]牛角. 泮托拉唑钠的临床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15):144-145.
  [5]陆晓蕾, 周美华, 周月红. 300例住院患者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应用情况与合理性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4).
网站目录投稿: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