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较真专项资金


  财政专项资金属于"专款专用",要求"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但在近年来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中发现,存在大量违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的事实,主要问题是:虚报项目骗取资金、挪用和截留资金、滞留应当下拨的资金、随意扩大资金开支范围、虚列支出、重复支出或提前列支、将项目资金转移到非项目实施单位核算、专项资金转为私存、专项资金形成的资产未按规定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漏洞多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也给政府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如何科学地确定专项资金预算,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各级政府对财政专项的设立缺乏科学论证的机制,依照项目建设单位偏好或者按照"长官意志"确定的项目并不少见,而且在编制项目资金预算上也缺乏一套可以量化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以致造成专项资金预算规模过大,给项目建设单位以后违规使用专项资金提供了可能,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项目建设单位具有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的动机呢?这主要源自:
  (1)项目建设的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引发道德风险问题。一方面,政府财政部门作为供给方代表政府向项目提供资金,而另一方面,进行项目建设的单位作为需求方形成资金需求。由于需求方知道的信息比供给方多,加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需求方往往从自身利益极大化考虑,会提出大于项目建设所需要的预算资金额,从而引发道德风险问题。
  (2)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缺乏激励机制。由于财政资金的特殊性和现行财政制度的弊端,浪费资金得不到追究,而节约资金也得不到奖励,缺乏惩罚和奖励的机制,导致建设单位倾向过多花销资金。
  事实上,财政专项大多用于民生,满足民众的需要,深得普通大众的欢迎,但财政专项为什么屡屡出现种种问题呢?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笔者认为,财政专项预算的问题关键不在于项目设置合理不合理,而是项目预算金额能不能科学地确定的问题。从财政专项立项的程序来看,项目审核属于事前控制的必要环节,如果能确立一套操作精简、可控性强、利于定量核算的项目审核程序和制度,对提高项目审核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财政专项资金出现的种种问题,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从体制机制上通过综合治理才能治标治本:
  (1)深化预算改革,实行精细化管理。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制度来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各项管理措施不仅要精细和缜密,而且易操作和可掌控。
  (2)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财政专项事前审查要严格,努力提高项目的科学预期;事中检查要切实可行,尽可能建立一套可计算的指标体系对项目效益进行评估;事后绩效评价要具体,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各类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财政支出评定机制。
  (3)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一是加强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监督,主要是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对资金的保全和使用的合规性进行监督;二是提高政府审计部门执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审计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监督,主要是对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的事件进行查处,做到违规必究,不走过场;三是加强社会监督,主要是提高政府向社会公布专项资金使用信息的透明度,通过此举鼓励公众参与监督的热情,增强公众的监督意识,发挥公众监督的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网络和媒体的功能,对违规使用专项资金情况予以曝光,运用舆论的力量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
网站目录投稿: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