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喜欢, 却说讨厌;明明热衷,却表现无所谓;明明认可,却满脸不屑…… 不是不善表达、冷静或自视甚高,其实是逆意思维在作怪! "逆"在哪里? "非也非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位《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包不同" 生性喜欢抬杠,无论敌友,不管对错,先驳回了再说。 不单口头上是"非也非也",他行动上也是但凡旁人抢先,他必殿后;旁人畏缩,他却争先,总要与别人拧着心里才舒服。这种"让他往东,他偏往西"的思维方式,就是所谓的"逆意"思维。从包不同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逆意常常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不同的说法 逆意表现在说法上,往往是未经过思考,就对他人所说话语的一种反应。比如有一种人,在听别人说话时,常常不过脑子,说话的人话音刚落,嘴还没闭上,他就先来上一句"不对啊——"然后才去想人家说的到底哪有破绽,好圆他的"逆意"。 不同的想法 表现在对事物的看法上,常常是人家看到一个事物的好,他就偏说哪不好,人们都否定一个事物时,他就偏给予肯定。 不同的做法 逆意的人在做法和行为上,往往故意与人们所期望的相背离。比如,有些家长怕孩子着凉,嘱咐孩子多穿些衣服,可孩子宁肯被冻感冒,也偏偏不穿。 为什么我们要反着干? 解密逆意思维的心理原因 纯粹逆意思维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具有一定的所谓逆意思维,这是完全正常的。逆意思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权威的挑战。这里所说的权威,可以是家中父母长辈,也可以是师长、领导,还可以是大到像社会公认的道德行为规范这类的准则,总之,凡是可以施加约束和限制的事物或人,都可被视做权威。 心理学研究发现,这种对权威的反抗和挑战从人在孩童时代起便可以明显地被观察到。比如,家长不让孩子爬到较高的地方去玩儿,但是有些孩子还是会趁家长不注意,偷偷爬到高处去。这也就是常说的逆反心理的最初表现。 进入到青春期以后, 这种表现越发明显。因此,青春期又称为"叛逆期"。处在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所表现出的种种叛逆行为——吸烟、打架、骂脏话,有时候并非本意,而只是对父母、老师的一种反抗。有一个男性来访者,他从小就练钢琴,家长并没有强迫他练,完全是依他自己的个人爱好。但是在15岁那年,他以各种理由拒绝再弹钢琴。后来他回忆说,其实当时并不是他真的对钢琴失去了兴趣,而是他不喜欢母亲说的一句话。每当钢琴老师来家里教他练琴时,他母亲便会以嘱咐的口吻对他说"好好练啊……"每次他听到这句话,就会打心眼儿里觉得厌恶,觉得母亲的这句话像是施加给他的命令。为了不服从"命令",他不再弹琴了。 我们知道,对于幼小的个体而言,周围的环境无疑充满了危险。而幼儿往往意识不到危险的存在,所以大人们会以灌输的方式,为我们强化一些限制和规定。虽然这些由"权威"加诸在我们身上的规则本意上是为了我们更好地成长,但事实上是,随着心理和生理的逐渐成熟,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要逐一打破这些"规则"。因为只有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而不只是服从者,个体才算真正的获得了独立,成为一个完整的,不同于他人的人。在这一过程中,虽然个体会体验到"破戒"带来的焦虑不安,甚至还有对惩罚的恐惧,但同时也会体验到反抗权威,打破规则时的快感。就拿包不同来说事儿,这位包三哥曾经当众炫耀过他年少时的一段往事。那时的包不同在一家瓷器店当学徒,老板是那种尖酸刻薄的小人,稍有不慎,包不同就会挨上一顿毒打。一次,趁老板外出,他将店里所有的瓷器统统砸了个稀巴烂。在包不同眼里,这是他人生三件最快意的事之一。 得到的快乐越多,说明之前受的压迫也就越多,所要挑战的权威也就越强大。包不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与权威之间的问题,所以他才会将这种原本是指向权威的"挑战"泛化到周围所有人身上。通常,我们在经历了人生叛逆期后,多少会有些这一时期的遗留,也就是说,我们大都或多或少地具有一定的"逆意"思维,但因为我们顺利地度过了这个时期,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与"权威"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周围很少会见到"绝对"逆意思维的人。 逆意这把双刃剑 弊--逆意思维的不良后果 过多地使用逆意思维,会对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上,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1. 过分地表达逆意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在第一时间否定别人的看法,会让人觉得你是在有意针对自己,抑或是在吹毛求疵。 2. 影响人际交往,陷入社交困境。常常和别人"唱反调",会让别人觉得你这个人不好打交道,周围的人便会有意躲着你,疏远你。 利--逆意带来的收获 逆意思维有时候也有好的、可取的方面。 收获一:这种对权威的反抗和挑战,是一种开拓精神的显现。 "权威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伽利略、哥白尼这些伟人都是在大胆推翻了之前权威的理论后,才见到了真理的曙光。特别是对于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便受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压抑,对"权威"唯命是从,生怕自己被别人当做大逆不道之人,致使长大以后做起事来常常是唯唯诺诺。而那种有点叛逆的,敢于挑战权威的人,虽然往往不为大众的道德评判标准所认可,但他们做起事来往往没那么多的繁文缛节,敢做敢当,更像是真正的好汉、大丈夫。 收获二:逆意思维常常是个性的展现。 现代人的生活缺少个性, 单调和没有创新是整个时代的通病。然而,那些能带给人们耳目一新感觉的创意和灵感,往往都带有逆意思维的痕迹。 收获三:更全面地认识事物。 逆意教会我们从相反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往往更有助于我们全面地认识一个事物,同时,还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逆意思维有时就像是一面照妖镜,大众看不到、看不透的东西,从相反的角度,就能一针见血地把问题关键反射出来。 如何处理和调节常见的逆意 封口。包不同的逆意最先表现在嘴上,所以针对这种逆意,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封口"。当别人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首先要学会耐心地去听,不管别人的说法你是否赞同,你必须尊重他人说话的权利。在别人发表完看法后,不要马上提出自己的意见,更别上来就是一个"非也"把人驳倒。 学舌。如果你很想提一提反对意见,我建议你可以试试这个方法——我们姑且称之为学舌法。你可以在发表看法之前,或是穿插在其间,将对方的话重复出来。比如,你可以这样来说"你的意思是什么什么,是吧。的确是有一定道理,但我的看法是……""学舌法"其实帮我们为对方传达了这样一个意思——我已经认真地聆听了你的看法,并且经过思考之后,才发表我的意见。 处理叛逆带来的影响。叛逆有时候就像是在和谁赌一口气,如果我不同意你或者我就不按你说的做,只是因为我要逆你的意,那么你就有可能因此而损失掉你自己的利益,而得到的往往就是面子而已。那么这时就请你问一问自己的内心,我到底要的是什么?只是一个面子,还是其他更有价值的东西。 梦是逆意代言人 在夜晚,我们的梦往往会成为逆意思维的代言人。我们可能常常会说,"梦都是反的。"——人有时候在梦里经历的和体验的和现实生活中的情况截然相反。比如,有一次在论坛上,一位网友发帖说自己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的老板发了他和同事每人一根金条。另一位网友很快回帖说道,"看来你老板很吝啬啊,因为梦都是反的。"谁知,之前的网友很快回应道,"我们老板简直就是XX花生油。"——这缘于某品牌花生油的一句广告语"XX花生油,全国花生油压榨专家。" 像这种逆意的反梦,其意义大体上有两点:其一,反梦是一种精神上的补偿。 即便一个人的现实生活再不如意,梦里总可以是美好的。通常,这种补偿性的梦,对我们现实中的遗憾、过失有一定的弥补作用。有一个男性朋友,从小由奶奶带大,他和奶奶的关系很好,很依赖奶奶。但因为他没能见到奶奶去世前最后一面,便经常做梦回到了从前,这时奶奶并没有去世,他甚至可以像以前一样在梦里向奶奶撒娇——-对于这个梦,我的解释是,一方面,奶奶是他值得信任和依赖的不二人选,所以当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压力时,他便会在梦里回到奶奶的身边,寻求安慰和关怀。另一方面,他没能见奶奶最后一面,这种无法释怀的遗憾之情,使他在梦里经常见到奶奶。 其二,还有一类逆意的反梦可能并不讨人喜欢,所以人们宁愿相信它是反的。往往是当我们在现实中正体会着春风得意的快感时,这类梦就带着逆意不知趣地来了。 有个朋友很受老板器重,升迁得很快。一次他做了一个梦:自己在周围很多同事朋友的簇拥下走上一部观景电梯。电梯越升越高,远处的美景也尽收眼底,从心底里油然而生出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突然,电梯飞速下落,之后便从梦中惊醒——这个梦并不是什么反梦,它实际上是在提醒梦者要小心了,因为升得太快,太过自以为是,便会摔得很惨。果不其然,一年以后,这个人被老板炒了。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可以称这类梦是勇敢的纳言者。 如何看待和处理梦中的逆意 梦是极具价值的精神产物,它往往传达给我们一些十分重要的信息。梦虽然是用象征性的语言在说话,但它却从不说谎。因此,当反梦出现时,值得反思的恰好是我们的现实生活。所以,请留意这类逆意的梦,说不定就会发现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