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河南生态省建设的实践路径探析


  【摘要】河南生态省建设是构建"美丽河南"的前提条件,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必由之路。本文在思想上、政策上、措施上探索河南生态省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生态省;建设;生态体系
  河南正处于构建"美丽河南"、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大力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推进生态省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本质要求,是保持我省经济、社会、自然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优化我省发展环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到2030年全面建成山川秀美的"生态河南""美丽河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南生态省建设的内涵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原意指"住所"或"栖息地",中文名称一般用生态系统来表示,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工业文明之前,生态系统是比较和谐的、健康的,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存在着过度开发开采、肆意排放污染物等现象,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全球气温变暖等问题接踵而来,和谐的生态系统逐步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生态问题凸显。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特征,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使地球再无能力支撑工业文明继续发展,人类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发展,这就是生态文明。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消费模式。"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之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生态文明建设除了需要国家做好顶层设计之外,关键在于各省、市、县、乡具体操作和执行,"所谓生态省是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是为解决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与行政管理条块分割的矛盾而提出来的政策,是扭转点上治理、面上破坏、整体恶化趋势的战略思路。"于光远早在1983年就提出要把青海省建设为生态省的主张,随后,九三学社颜家安、颜敏撰文提出建设海南生态省,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随后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河北、广西、四川、辽宁、天津、山西等省区市也开展了生态省建设。"所谓生态省建设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循环经济理念,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实现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环境质量的提高,加快生产力的发展。"
  河南于2013年正式出台了《河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预计用20年时间全面完成生态省规划建设任务。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生态省建设全面启动,形成比较完善的生态省建设机制和制度框架。2016-2020年,深入推进阶段,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生态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建成一批国家级生态市、县。2021-2030年,完善提高阶段,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生态省建设要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生态省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目前我省第一阶段目标已基本达成,正处于深入推进阶段。
  二、河南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河南生态省建设是构建"美丽河南"的前提条件。"四个河南"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河南未来发展作的科学规划和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河南答卷。其中"美丽河南"是河南发展的迫切需要,与实现"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前我省发展正面临资源趋紧、污染加剧、生态退化等严峻的形势,"美丽河南"建设刻不容缓。"美丽河南"建设,就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进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型建设,全面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为河南人民群众提供宜居舒适生活环境。其目标的实现需要逐步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其次,河南生态省建设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必由之路。从2003年河南省把中原崛起纳入工作目标以来,河南省方方面面都投入这项伟大的事业之中。中原崛起是指使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赶上或超越全国平均水平。要持续较快地推动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改变河南原来传统的发展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效益观、生态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省建设是一项涵盖经济发展、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生态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等诸多方面的伟大工程,通过建设河南生态省,可以有效地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能够为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拓展必要的资源环境空间,是中原崛起的必由之路。
  三、河南生态省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在思想上,借鉴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要更好地建设生态省首先应该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传统文化的主体就是"天人合一"思想,莊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为一整体,万物相互联系。人类不是自然的奴隶,但也不是自然的上帝,人属于自然而不是自然属于人,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人类要尊重自然。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因此人的行为应顺应自然而不应该违背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恩格斯也在100多年前告诫大家:"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因此,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有必要借鉴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
  (二)在政策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加快重点项目和工程建设。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科研团队加强循环经济、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生态技术基础研究,对生态环保中难以突破的关键性难题开展联合攻关,着力研发并推广生态农业、无废少废的清洁生产技术以及污染治理等技术,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研发、生产基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并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路子,办好各类试验示范区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建立环境容量和主要污染物增量预算管理制度,把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政府责任目标体系,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和修复力度,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建立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按照"谁污染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价格等经济手段给予政策扶持,引导和扶持清洁生产、生态农业、再生资源、清洁能源、污染防治等项目建设。加快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太行山地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沿黄河生态涵养带的建设。
  (三)在措施上,着力构建绿色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支撑体系、全防全治的环境安全体系、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态体系、健康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着力发展循环农业,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系统。推动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冶金、化工、煤炭、电力、建材等重点行业实现循环经济发展,建成郑州、洛阳、南阳、平顶山等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发展循环高效型工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物流业、绿色房地产业、绿色建筑业,推进传统服务业生态化改造,通过以上举措着力构建绿色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支撑体系。加强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水资源节约保护体系,建立完善水权制度,研究设立黄河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水权交易中心,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严守耕地红线,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千村整治"试点,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核能、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通过水资源保障工程、土地资源保障工程、矿产资源保障工程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推广,构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支撑体系。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优先保护饮用水,统筹治理淮河、黄河、海河和长江四大流域,完成贾鲁河、双洎河、惠济河、涡河、清潩河、黑河、沁河、伊河、洛河等主要河流河道清淤、截污、人工湿地建设、河道生态净化、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工程。严格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以及固体颗粒物的排放和污染治理,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土地污染修复治理,加强危险废弃物污染防治,构建全防全治的环境安全体系。
  建设伏牛山、桐柏大别山和太行山山地生态区,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与保护,继续实行退耕还林,完善林业生态系统。加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加大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治理力度,加强矿山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加强重大自然灾害防治,加强地理省情监测,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善生态环境监控体系,由此构建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态体系。
  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开展持久的生态文明宣传,结合世界环境日、地球日、国际湿地日、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水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及中原环保世纪行等开展活动。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为载体,深入开展公众生态教育,将生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质,使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企业"等绿色创建活动,并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形成清洁节约的生产方式,建立企業职工环境保护参与机制,利用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企业环境教育,增强市民、学生、职工的生态意识。转变消费观念,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大力倡导低碳绿色消费方式。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通过以上一系列举措构建健康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
  河南生态省建设势在必行,但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组织、单位、个人为构建"美丽河南"而努力。
  【参考文献】
  [1]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9F%E6%80%81%E7%9C%81/8754757
  [2]于长立.河南生态省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01):4-6.
  [3]薛勇民,路强.《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整体主义意蕴[J].教学与研究,2014(05):84-89.
网站目录投稿: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