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即腹部胀大或胀满不适。《诸病源候论·腹胀候》:"腹胀者,由阳气外虚、阴气内积故也。阳气外虚受风冷邪气,风冷,阴气也。冷积于府脏之间不散,与脾气相壅,虚则胀,故腹满而气微喘。"中医认为腹胀多因酒伤、食伤、情志郁结、黄疸积聚等所致。有虚胀和实胀之分。或吃一点就饱、上腹总有饱胀感、经常暖气。当你出现这些胃胀气状时,表示你的胃已经出现了消化不良,是胃肠道毛病个信号。 肠胃胀气原因多 现代医学认为一般来说,正常人的胃肠道内存有一定的气体,分布在胃与结肠之中,并无胀气之感。当胃肠道内存在过量气体时,人就会有胀气的感觉。腹胀从临床上可分为功能性、生理性和病理性三类。 一、功能性腹胀主要源于工作繁忙、熬夜、暴饮暴食、吃肥腻食物、喝酒、情绪紧张等。 二、生理性腹胀多见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多见,多于吃奶后出现,与肠管平滑肌及腹壁肌薄弱,消化道发育不成熟有关。 三、病理性腹胀则由多种腹腔器官病变引起,比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胃下垂、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胆管疾病、胆结石、胰腺病变、胃肠道肿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泌尿道或生殖道感染及肿瘤等。 最新研究发现,吃反复加热的食物、激素水平波动(如经期)、嚼口香糖、滥用抗生素、精神压力大等均可引起胃肠胀气。 如果您出现以下症状时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① 莫名其妙的胀气持续3天以上,无法缓解。 ② 长期感到肚子胀气或打喝、放屁不止。 ③ 经常放屁、体重减轻、或排出浅色、恶臭的粪便。 如果中老年人出现经常性腹胀、腹痛时最好查大便潜血,或做肠镜排查肿瘤;腹胀长期不愈超过2-3个月的人,应进行胃幽门螺旋杆菌检查;有些腹胀还要做心电图,如心脑血管疾病,因为右心回流血液受阻,会使体内循环的静脉压升高,导致内脏淤血,由此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但是却没有明显的心脏不适症状,因此常被忽视。此类患者如做心电图检查,往往能起到关键作用。 在中医里腹胀一般分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滞作胀:患者自觉上腹部胀满堵塞,连及肝区和后背,甚则因胀致痛,每因生气或情志刺激诱发或加重,伴有烦躁易怒,恶心呕吐,食少嗳气,甚至吞酸等。治以疏达肝气、和胃降逆。 二、脾虚腹胀:肝炎日久,长期食欲不振,食少腹胀,食后加重,伴有四肢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大便干稀不调、小腹重坠、四肢不温或有轻度水肿。治以健脾消胀、升清降浊。 三、血瘀腹胀: 病人小腹部持续性胀满,昼轻夜重,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指甲青紫、微血管怒张,舌绛脉涩。查体可见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等。 四、湿热腹胀: 胃脘少腹胀满,甚至满腹胀,持续不能缓解,多吃油腻则更甚,伴有烦躁,口渴不想喝水,头晕不清、恶心、厌油腻,大便粘滞不爽,放屁恶臭、小便黄赤等。治以利湿为主,兼以清热、调肠理气。 另外还有脾胃虚寒腹胀、食积腹胀,临床辩证应分清气血虚实寒热,不能一见腹胀就理气,才能收到好的疗效。 饮食上需要注意哪些? 1、少吃高纤维食物。如土豆、豆类以及卷心菜、花菜、洋葱等,都易在肠胃部制造气体,最后导致腹胀。 2、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炒豆、硬煎饼等硬性不易消化的食物,在胃肠里滞留的时间也较长,可能产生较多气体引发腹胀。 3、改变狼吞虎咽的习惯。进食太快,或边走边吃,容易吞进不少空气;常用吸管喝饮料也会让大量空气潜入胃部,引起腹胀。 4、克服不良情绪。焦躁、忧虑、悲伤、沮丧、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可能使消化功能减弱,或刺激胃部制造过多胃酸,其结果是胃气增多,腹胀加剧。 5、适当锻炼身体。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不仅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还可帮助消化系统维持正常功能。 温馨提醒 1、图文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未涉及具体用药)具体症状还应辨证为主。 2、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3、注:情志郁结指指心情不好,想说但又不能说或说不出口,憋在心里。 4、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都可提出,我将竭尽所能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