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消除课堂伪倾听不只是课上的事情


  课堂上的"伪倾听"也叫溜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地"走神。一位教师的课堂上出现"伪倾听"是个别现象,还是群体现象?是偶尔,还是经常?是教师的教法有问题,还是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是学生脑袋一片空白,还是学生遇到什么事情?"伪倾听"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
  但出现"伪倾听"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所想事物引起的刺激超过课堂的综合刺激,如此注意力自然不在课堂上。那么,减少课堂上的"伪倾听"现象,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真正集中到课堂中来。教学是一项技术活,好的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活,其中蕴含着不计其数的教学策略。
  《三重重力:消除课堂"伪倾听"》(徐婷婷,2017年第2期《华夏教师》)一文提出:教师在课堂上只有"多提问,调控倾听状态"、"多手段,丰富倾听活动"、"多鼓励,点燃倾听热情",才能有效消除课堂"伪倾听",让倾听变"真"变"实"。的确,有效的提问是永远值得教师研究的课题,丰富的手段是教师基于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积累,正确的鼓励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法宝,"三重重力"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当然,课堂上还有许多方法可以缓解"伪倾听"问题,如改变语气语调、夸张肢体语言、给出集中注意力的信号、不经意从学生跟前走过、抚摸学生的头、友好地拍拍肩膀等。总之,当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溜号时,应采用艺术点的方式来解决,避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学生的反感。
  笔者认为,减少课堂上的"伪倾听"不光是课堂上的事情,应是课中做有心人、课前课后做功课、课中再解决。下面分三种情况阐述如何课前课后做功课。
  第一,如果你的课堂上,"伪倾听"人数较多,那么课后就要反思自己教学的方方面面。例如,课堂多以强制性的方式进行管理,不够民主,学生只能表面屈服,那么就需要改变课堂管理的模式,变专制为民主。再如,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缺乏新意,学生只好从思想上溜号,那么课前应充分备课,多手段激活课堂,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再者,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或者深入课堂听课,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把课堂变得灵动、精彩、有生命力。
  第二,如果你的课堂上,"伪倾听"人数属于个别,对象并不固定,那可能是一时的问题,不必去追究,自然提问,平稳过渡,善意提醒就好。
  第三,如果你的课堂上,"伪倾听"人数属于个别,对象比较固定,那可能是学生自身出现了问题,这就要进行"警察破案式地侦查"了。课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本人、同学、各科任课教师以及家长了解情况,是不是厌学、是不是与同学发生矛盾、是不是家庭出现什么状况,是不是有早恋倾向,等等。教师还可以抽空观察学生在别的课堂上的表现,是否存在类似情况。
  调查清楚后,切中要害,在课堂内外进行针对性解决,不但治标,更要治本。以"伪倾听"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为例,学生想学但又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只好装听,老师可以在课前跟学生沟通好,让学生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与学生约定好举左手或者右手表示自己能回答。课后,还要继续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多与老师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听课热情,激发他的求知欲。
  总而言之,"伪倾听"现象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教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如中医般"望闻问切",多方面思考与论证问题存在的真实原因。教师应努力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使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教育,因为教育不仅仅在课堂。
网站目录投稿: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