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孙子问爷爷:"为什么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两只手,却只有一张嘴巴呢?"爷爷告诉孙子:"这是让人多看、多听、多做、少说话呀!" 故事很短,却形象地说明了"听"对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听""说"密度很高的课堂上,既有认真听讲的同学,也会出现耳朵明显"溜号"的学生,同样会见到一心二用的"伪倾听"的人。那么,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除了需要平时做好相关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解决他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还有一点虽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即有关教师的自我反思,剖析一下自身在授课上有无改进之处,进而采用更有魅力的教学艺术和指导方法去吸引学生专心听讲,把他们旁骛的心思及时拉回来。譬如,反思一下是否出现下面五种情况: 其一,教学中缺乏魅力,引不起学生听的兴趣。教学艺术很大程度上是"说"的艺术,但现实中有些教师的教学语言显得乏味和缺乏吸引力,这就导致了听者昏昏。很多人喜爱听相声和评书,正是缘于这两种艺术的语言丰富而生动。同理,当教师的课堂语言多一些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元素时,对学生来说,"听"无疑是一种享受,此时就是让学生"不听"恐怕也是件难事了。 因此,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如注意加强包括语言表达魅力在内的综合素养,同时要灵活运用教法尤其是积极创设吸引学生倾听的情境,让学生在"如沐春风"中得到倾听的乐趣。 其二,缺乏明确的倾听目标,学生听无目的。学生倾听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之一便是教学时目标不甚明确,从而导致学生听了半天也闹不清听讲的重点及难点,这无疑会让学生听讲的效率降低。另外,低龄段学生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好动,加上他们大多喜欢别人听自己说,因而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个学生展示、发言时,另外的同学却忙于他事的现象。这时也需要教师告诉他们"听"也是学习目标,在"听"中也能长知识。 其三,缺乏促进学生倾听的方法指导。教学生倾听也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教学中,特别是在讲重要内容或容易混淆之处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对学生明确,提出"听"的要求,如倾听时要认真专心、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或插话、要边听边想、听取他人意见时不盲从、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等,从而使学生会听、善听,进而乐听。 其四,缺乏鼓励学生积极倾听的恰当评价。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既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如可采用评比、奖励的方式(评选"最灵敏的耳朵""最文明的听众"),让学生互相评价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促使同学间互相提醒等。特别是在"听"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不吝赞扬,如"你听出了他的不足,这可真帮了他的大忙!""你是这节课听出错误最多的同学,说明你听得专心,也学得扎实!",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 其五,缺乏可示范的教师榜样。《论语·子路篇》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事情,假如教师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心不在焉,那么当要求学生去倾听的时候,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在名师、专家的授课中,有时会见到他们俯下身、侧着耳朵倾听学生回答的场景。作为普通教师,何尝不应如此呢?无论学生的发言对错与否、出色与否,都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这不但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也能间接地增强学生回答的自信心,更会起到"身教重于言教"的示范作用。 当课堂中存在诸如"伪倾听"等溜号现象时,教师除了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讲习惯外,同样有必要反思一下自身是否有以上五种情形的"缺乏",进而对症下药地用教学方法和艺术加以引导改进,最终让"倾听"真正成为学生打开学习之门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