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茂盛 张凌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社会逐水而生,遇水而居,水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水患,兴水利,赋予水工程文化内涵,将提升水利工程的品质,成为传播水文化的有效途径。本文重点从水工程文化的理解,水工程文化的实践应用,水工程文化的展望,交流水工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融合与应用,展示水工程文化成果。 【关键词】水文化理念;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实践应用 一、水工程文化的理解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古老文明伴水而生,因水而兴,千百年来水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生相成。水工程文化作为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涵盖水的地域特征、自然属性,更体现了人们对水的认知和行为,是融合科学与审美、功能与效益、环境与保护、传承与发展等于一体的综合研究领域。如今,水利水电工程已不仅仅是灌溉、发电、防洪、供水、旅游、航运等方面的传统工程概念,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新的要素持续融入工程规划设计之中,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将水电工程建设提升到绿色发展的高度,使之不仅成为造福一方的经济产业,同时还要实现与生态的和谐共生,实现对当地文化历史的传承发展。 二、水工程文化在规划设计中的定位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水东北公司)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在水利工程项目前期规划设计中,坚持绿色设计,深入发掘当地文化脉络,融入水工程文化元素,赋予其多元内涵。 一是坚持綠色设计。中水东北公司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确立"绿色设计,预防污染"的环境方针,贯彻生态保护设计理念,将工程规划与环境保护实现有机结合,始终坚守空间均衡的重大原则,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和谐相处。 二是注重历史传承。深入发掘水利工程文化内涵,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底蕴,讲好水工程文化故事,做好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将现水工程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其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是着眼社会需求。水利工程在保证防洪、发电,改善区域水生态、水环境基础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创新设计理念,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创造良好活动空间为目标,建设宜产宜居的良好生态环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水工程文化在实践中的融合与应用 中水东北公司在学习传承水文化历史,将水文化理念融入水利工程设计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下面以工程项目为例进行介绍。 (一)传承历史,保持水文化遗产鲜活的生命力。红色历史遗迹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是历史的又是当代的,是凝固的也是发展的。红色水工程遗产与其他红色文化遗迹内核是一致的,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记载。中水东北公司在工程实践中坚持深入研究,扩宽水文化遗产"活化"渠道。 丰满水电站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位于吉林省境内松花江上,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被誉为"中国水电之母",承载着中国水电建设的历史。丰满水电站始建于1937年日伪时期,当时堪称亚洲第一,是20万中国劳工用生命之躯建设起来的,可谓"一层大坝,一层白骨",是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中国资源、强征奴役中国劳工的真实记录。丰满水电站重建工程启动后,中水东北公司本着历史再现与景区和谐并存的理念精心筹划,在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制约因素,解决诸多关键技术难题,确定了世界首例老坝部分拆除、下址重建的规划方案,老坝中部拆除120米宽豁口过水,两岸部分予以保留,建设观光平台。松花江的丰满峡谷口上将出现"一址两坝"的世界水电建筑史上奇观,老坝将作为历史遗迹,记载日本帝国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屈辱历史。在坝址下建立的丰满水电站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历史材料,再现了丰满水电站各阶段建设发展状况,成为集工程宣传与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教育基地。 (二)因地制宜,打造城市水文化名片。水系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市民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水环境工程项目的规划中,中水东北公司本着对地域文化特点的理解和尊重,在设计规划中统筹考虑工程需求和工程所在地文化特征,寻找契合点,研究制定符合城市水环境和水文化保护利用的方案。 哈尔滨是中西文化百年交融的典型代表,特殊的历史条件造就了城市多元文化的风格,兼具深厚的东方文化内涵和浓郁的欧陆风情。哈尔滨松北区自然条件独特,水资源丰富。在哈尔滨松北水系项目的规划设计中,中水东北公司对水资源、水环境、水系自然条件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和规划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哈尔滨特色文化底蕴,沿袭哈尔滨"以水定城"的规划理念,因地制宜整合现有灌排体系,以水生态环境修复和综合整治为核心,构筑松北发展框架,以点串线,打造水文化生态长廊,形成"一轴、两心、四片"的空间布局:"一轴",以松花江沿江风景长廊为代表的滨水景观文化体系;"两心",以开阳湖和寿星湖为依托的湖城文化和以紫薇湖、福星湖为依托的湿地城文化;"四片",冰雪文化区、历史文化区、地域文化区、现代科技文化区。构建了"水与人零距离、文化氛围浓厚、园林景观优美、生态效益持久"的生态型居住休闲区,为市民休闲娱乐创建了良好环境。吉林松花湖旺起镇湖滨人工湿地建设项目贯彻生态治理理念,建设植被缓冲带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区、湖滨湿地生态区及生态塘区,改善了松花湖水环境质量,入湖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恢复了湖滨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改善了湿地及其周边的景观效果,成为保护松花湖水质的一道生态屏障。一块人工湿地,使得旺起河汇入松花湖区域生态环境重新回归自然,也使旺起镇、丰满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绽放出新的生机。 (三)融古于今,让文化历史从书本中走出来。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依托悠久历史、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人文生态系统打造的生态景观旅游项目,成为各地规划的主要方向。在锦州市小凌河和女儿河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上,中水东北公司着力在实现历史文化传播、水生态文明、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服务功能上下功夫。 锦州市有着两千年的建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中水东北公司在"两河"城区治理工程项目设计之初即确定了"修复河道生态功能,扩展公共休闲空间,打造宜居城市名片,造福市民惠及百姓"的规划目标,充分挖掘錦州历史文化和城市地域环境特色,利用锦州四山环抱的地形地貌、小凌河连接老城与海洋新城的独特自然条件,将生态景观与人文历史景观融为一体开展生态环境改造和水环境治理。锦州"两河"生态水环境治理工程已成为辽西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功能最全,集生态带、文化带、旅游带、安全带、休闲健身带"五带合一"的城市水景观,沿河道两岸游览,红山文化、古化石文化、辽太祖建城、明清松锦大战以及近代义勇军进行曲发祥地等文化印记顺序串联,犹如翻开一部锦州的历史文化长卷。 四、水工程文化的展望 水生态工程的建设给各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区域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在加强生态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勘察设计工作者不断学习和创新,持续改进和提升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理念,助力新时期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坚持践行新时代治水方略。当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作为水利工作者,要探索研究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水资源的新变化和水利实践的新发展,站在科学角度研究和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科学规划、绿色设计、适度开发,保障水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 二是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我国水文化遗产类型丰富、分布广泛,是宝贵的历史资源之一。在水利工程规划中,水利工程从业者应主动承担起传承和发扬水文化、保护水历史的责任,根据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地域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保护、利用与开发,让历史从书本中走出来,融入市民生活,使水利工程成为传承历史、展现文明的鲜活载体。 三是提升水工程与水文化融合品位。水利工程规划应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需要、涵养水源、修复生态、完善城市功能等基础上,加强文化创新,避免内容单一、形式雷同现象,坚持高起点规划,创新治水理念,充分发掘工程所在地水文化脉络,将水文化的传承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展现新时代治水兴水的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殷柏慧.哈尔滨松北区生态水系规划[J].风景园林师, 2010. [2]马云.基于水文化传承的水利风景区规划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