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疔是指发病迅速而且危险性较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颜面和手足等处。若处理不当,发于颜面部的很容易走黄而危及生命,发于手足者则可以损伤筋骨而影响功能。 疔的范围很广,包括西医的疖、痈、坏疽的一部分,皮肤炭疽及急性淋巴管炎。因此名称繁多,证因各异。按照发病部位和性质的不同,分为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疔五种。 一.疾病概述 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颜面部疖、痈。其特点是疮形如粟,坚硬根深,如钉丁之状,全身热毒症状明显,病情变化迅速,容易走黄之变。由于发病部位不同,名称各异,但其病因、辨证论治基本相同。如发生在眉心的,叫眉心疔;发生在两眉棱的,叫眉楼疔;发生在眼胞的,叫眼胞疔;发生在迎香穴的叫迎香疔等等。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火热之毒为患。多发于唇、鼻、眉、颧等部位。 手足部疔是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手部病多于足部,若治疔不当容易损伤筋骨,影响手的功能。虽然因部位、形态、预后不同,名称各异,但其病因、症状、治疔大致相同。如发生在指头顶端的,叫蛇头疔;发生在指甲周围的,叫沿爪疔;生在指甲旁的,叫蛇眼疔;发生在指甲后的叫蛇背疔等等。其病因病机是由于湿火蕴结,血凝毒滞,经络阻隔,热盛肉腐而成,常有外伤诱因,如针尖,竹,木、鱼骨刺伤或昆虫咬伤等,感染邪毒。 红丝疔是发生于四肢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可以伴有全身症状,邪毒重者可以内攻脏腑,发生走黄。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性淋巴管炎。其病因病机是内有火毒凝聚,外有手足部疔毒、脚湿气糜烂或皮肤破损感染毒邪,以致毒流经脉,向上走窜,而继发本病。若火毒走窜,内攻脏腑,可成走黄之证。多发生于四肢内侧。 烂疔是发生在皮肉间,容易腐烂,病势暴急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气性坏疽。其特点是起病急骤,局部发热肿痛,皮色暗红,然后稍黑或有白斑,迅速腐烂,范围甚大,疮形略带凹形,溃后流出脓液,稀薄如水,易并发走黄,可以危及生命。患者多为农民和战士,发病前多有手足外伤和接触泥土、脏物史。 潜伏期一般2~3天,好发于足部,臀部、手背部也偶或有之。其病因病机是由于皮肉破损,接触潮湿泥土、脏物等,感染特殊毒气,加之湿热火毒内蕴,以致毒聚肌肤,气血凝滞,热盛肉腐而成。湿热火毒炽盛,走窜入营,则易成走黄重证。 疫疔是接触疫畜染毒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皮肤炭疽。其特点是初起如虫叮水疱,很快干枯坏死如脐凹,全身症状明显,有传染性、职业性,可以并发走黄。其病因病机由于感染疫毒,阻于肌肤,以致气血凝滞,毒邪蕴结而成。疫毒内传脏腑则成走黄。多见于畜牧业、屠宰业或皮毛制革业等工作者。常在接触疫畜或其皮毛后1~3天发病,好发于头面、颈项、手、臂暴需部位。有传染性。初起皮肤有一小红色的斑丘疹,奇痒不痛,形如蚊迹瘙斑,伴轻微身热,第二天顶部变成水疱,内有淡黄色液体,周围肿胀热痛,第三、四天,水疱干燥,形成暗红色或黑色坏死,其周围有成群灰绿色小水疱,疮形如脐凹。同时局部肿势散漫增剧,软绵无根,并有淋巴结肿大。伴有明显发热,头痛骨楚等症状。10~14天后,病情可以向顺证或逆证的方向转化。辅助检查可以做血液培养或疱液涂片培养发现革兰氏炭疽杆菌。 【治疔原则】 以清解火毒、消肿为治疗原则。 二.艾灸偏方 偏方一 取阿是穴、身柱穴、灵台,进行艾条悬起灸,每次每穴灸治10~20分钟,每日灸治1~2次,5次为一疔程。 偏方二 取阿是穴、身柱穴,灵台,艾柱隔蒜灸,取患部穴位,隔蒜片灸7~10壮,艾柱如枣核或黄豆大小。每日灸治2-3次,5次为一疔程。 偏方三 取阿是穴、身柱穴、灵台,进行蒜泥天灸,将独头大蒜剥皮捣烂如膏状,取适量蒜泥敷于疖肿处,外盖油纸,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如果局部起小水泡者按照常规处理,一般3-5日治愈。 偏方四 取阿是穴、身柱穴,灵台,进行灯火灸,每次每穴爆灸3~5壮,一般1~2次即可治愈。 【附注说明】 (1)灸法对于初、中期疔疮有一定疔效,晚期已成脓者,请外科治疔。 (2)如发于鼻部周围的疔疮,治疔时不可以妄加挤压,以免邪毒攻心。如出现高热烦躁神昏者,速送医院抢救。 (3)平素多食蔬菜瓜果,少食煎炸及鱼腥发物,保持大便通畅。 温馨提示:灸至发泡有感染风险,临床请慎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