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冷兵器时代中国军械称霸东亚日本刀技术


  日本刀源于中国",在很长时间里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不光中国人深信不疑,很多日本人也是这么想。
  中国外传的三件兵器,越南剑上榜,日本刀的技术竟来源于中国
  明朝以前,不管是经济还是武器装备,较国外还是比较发达的
  尤其是冷兵器,比周围一些国家先进很多,中国外传的三件兵器,有一种虽母本在中国,但已失传近千年。
  第一,越南剑
  明朝时期传到越南的,与明剑的款式相同,长有九十六点五厘米,刀刃长有六十九点五厘米,宽约二点六厘米。
  在那个时候,越南还被称为安南,在明朝以前,安南曾在中国之外游离,因此,朱棣就派兵攻打安南,让他们进入明朝的版图,明剑也是从那个时候传进了越南。
  第二,朝鲜枪
  古朝鲜的很多兵器源于中国,很多是在明朝部队进朝鲜抗击倭寇的时候留下的。
  在那个时候,骆尚志去朝鲜抗击倭寇,但是受了伤,在养伤的时候,他帮助朝鲜训练新兵,还向他们传授武艺,自此,朝鲜有了自己的十八般武器。
  其中,朝鲜的长枪就是来源于中国,造型相似于明朝的步槊,这种枪很长,约有四米,有着很强的杀伤力。
  第三,日本刀
  日本刀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武士刀,这种刀的制作技术都是在唐朝时期传过去的,其锻造的流程是从唐刀那里学来的。
  在唐朝中期,日本的使者从唐朝带回去了几把唐刀,天皇对此十分喜爱,还夸赞唐朝的刀做的精良,于是派人到唐朝去学习,那些工匠学习之后被命令要仿造唐刀,打造出直身刀,这些刀就是如今日本刀的原型。
  在这之后,日本造刀的技术就进步了很多,每一个时期都出现了很多宝刀,直到现在,日本刀依然保持以前的技术,而唐刀以及其锻造技术已经随着母本消失于宋代了,到现在已经消失了百余年。
  "日本刀源于中国",不光中国人深信不疑,很多日本人也是这么想
  这种想法很大部分源于一种直觉,因为日本从中国传入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刀剑大约也不会例外。
  中国起源说
  日本学者清水橘村氏认为,日本最早的诗集《万叶集》,编于8世纪,其中的刀剑题材所咏的大多是高丽剑,而不是日本刀。
  现存的国宝古刀——圣德太子的丙子椒林剑和七星剑,也是来自中国
  清水橘村所著《刀剑全书》中指出:"我国古代衣食住乃至工艺美术,百工之技术皆由中国传来,刀剑既非本邦特有之器物,则其初之锻刀皆为舶来品,乃任何人不能争论者。"
  中国起源的主要证据有:
  1 、现存古坟时期的金铜装环头大刀,很显然源于中国的环首刀。
  金铜装环头大刀
  金装环头大刀只是最有名的一把,日本环首刀的遗物还有很多,可以想像在相对应的时代,来源于汉朝的环首刀曾经在日本非常普遍。
  2 、日本正仓院的金银钿装唐大刀,一般认为是中国的东西,但它的外形和后世的日本刀区别很大。金银钿装唐大刀就锋两刃造,而镐造才是日本刀的主流。有人认为名刀"小乌丸"是二者之间的过渡,因为小乌丸也是锋两刃造,并且刀身已经由直变弯。
  金银钿装唐大刀
  3 、正仓院还有金银装横刀、金铜装横刀各一。而横刀恰恰是《唐六典》所记载的刀制之一(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日本的横刀是不是唐朝的横刀,就两国当时密切的交流来说,可能性是很大的。横刀是士兵所佩带的刀,尺寸较短。
  金铜装横刀
  金银装横刀,此刀原来并没有名称,是明治时期根据它的尺寸,命名为横刀。可见在日本学界,横刀指刀身较短的刀是没有争议的。这也和中国的"士兵所佩"的记载相符合。因为刀不是士兵的主战武器,所以士兵所佩的刀一般都比较短,而军官的刀作为个人自卫武器都比较长,世界各国都是如此。
  4 、丙子椒林剑和七星剑也可以认为来自中国,都是切刃造,切刃造和镐造相似,只是镐线相对较低,镐造为切刃造进化而来的观点看起来比较可信。
  丙子椒林剑
  但这些证据也存在不甚充足之处:
  1 、金铜装环头大刀、横刀基本上看不出什么和后世日本刀主流形制的传承关系。横刀虽然与后世的"胁差"尺寸相近,但外形不同,也没有什么传承关系,胁差是较晚出现的概念,实际是缩短的打刀(镐造)或加长的短刀(平造)。
  2 、无论是金银钿装唐大刀,还是丙子椒林剑、七星剑,虽然源于中国是比较公认的观点,但在中国并没有找到和它们相似的同时代的实物。
  但在2019年,扬州博物馆的一件藏品引起了关注,这是一把在运河中挖出的铁刀,可以推测是某个时期坐船从运河中经过的官兵掉落在河中的。博物馆鉴定为宋剑,但中国古兵器收藏者易水寒、龚剑认为应该是唐刀。它的外形和日本现存唐大刀的锋两刃造很相似,刀茎也是同一类型。但从刀尖上看,还不是完全相同。
  扬州博物馆展示的刀条
  和日本正仓院唐大刀的刀尖相似,但也不完全一致。
  3 、作为过渡型号证据的小乌丸,本身也受到很多质疑,有人认为它只不过是室町时期无名刀匠所作。即使小乌丸本身没有问题,但它也很难看作唐刀到日本刀的过渡,如果是过渡的话,它的造型应该介于锋两刃造与镐造之间,但实际上它是比唐大刀更夸张得多的锋两刃造,中部还多了一个樋。仅仅凭由直变弯这一点,并不能令人信服。
  小乌丸
  日本另有一种礼仪性的"饰剑",又称为"饰太刀",刀装基本上传承自金银钿装唐大刀的样式。是公家高官出席朝庭仪式所佩带的,佩带时必须得到天皇的许可,等级非常高。
  2019年10月日本新任天皇登基,所佩的应该也是饰剑,可惜看不太清楚。
  日本国宝,梨地螺钿金装饰剑,从刀装上看,明显是从唐大刀继承而来
  中国刀剑对日本刀的影响,主要也就是体现在饰剑这种等级高,但非主流的刀剑上。
  虾夷起源说 ---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刀是从虾夷人的蕨手刀发展来的
  虾夷人,又称阿伊努人,现在是日本的少数民族,也是这块地方的原住民。
  而现在日本的主体民族 ---大和族是公元前三世纪从朝鲜半岛迁移过来的弥生人,因此那个时代又称为"弥生时代"
  以前人们认为他们就是秦始皇派出去求仙药的徐福带领的那一群人,因为带去了很多能工巧匠,所以日本人的手工产品都非常精致。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惜现代基因的研究并不支持这一说法。
  《日本书纪》中对虾夷的记载是这样子的:"朕闻:其东夷也,识性强暴,凌犯为宗。村之无长,邑之勿首。各贪封界,并相盗略。亦山有邪神,郊有奸鬼。……其东夷之中,虾夷是尤强焉。男女相居,父子无别。冬则宿穴,夏则住樔。衣毛饮血,昆弟相疑。……故往古以来,未染王化。……即巧言而调暴神,振武以攘奸鬼。" "东夷之中,有日高见国。其国人,男女并椎结文身,为人勇悍。是总曰虾夷。亦土地沃壤而旷之,击可取之。"
  可以说,大和族拥有较为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而虾夷人一直相对野蛮落后。日本的历史,一定程度上就是大和族对虾夷人的征服史。幕府的所谓"征夷大将军"的夷,指的就是虾夷人。虾夷人虽然比较落后,但他们早期做刀的技术有一定的独到之处,他们所用的蕨手刀也曾给大和族以很大威胁。
  日本古代名将坂上田村麻呂征讨虾夷人
  蕨手刀的最大的特征是刀柄向上翘曲,这样的刀形看起来很别扭,使用应该也不方便。虾夷人的战斗力应该主要来自他们自身,而不是这种刀有什么先进之处。说武士刀源于这种刀的观点依据主要有二:
  1 、武士刀早期都是腰反,腰反和蕨手刀的外形有些相似。
  2 、从蕨手刀到武士刀之间存在两种重要的过渡刀形——毛拔形蕨手刀和毛拔形太刀。
  由蕨手刀到太刀的演变过程
  蕨手刀 奈良時代(8世紀) 宮城県伊具郡丸森町金山横穴出土
  岩手县出土的8-9世纪毛拔形蕨手刀
  奈良春日大社所藏的"金地镙钿毛拔形太刀",此刀是平安时代之物,但具体年份不详,其刀柄为黄金所制,刀鞘以镙钿装饰。
  这位老者,是日本镙钿工艺的"人间国宝"北村昭斋,今年已经82岁了
  2018年,对金地镙钿毛拔形太刀做了复原工作。与他协作的还有日本顶尖的银匠和柄卷师。上图就是这把复原品,它的刀身为银制,但尺寸与原品完全相同,为96.3厘米。
  从这个变化的趋势看,蕨手刀对武士刀的影响是可以看到的。但二者毕竟差别非常大。说蕨手刀对武士刀产生了一定影响是没有问题的,但说它是武士刀的源头还是有些牵强。
  日本埼玉县将军山出土了证明为6世纪上半叶的镐造大刀,既然6世纪日本已经有镐造大刀,它的时代既早于切刃造、锋两刃造的那几把来自中国的刀,也早于毛拔形蕨手刀,那么也就不存在是从哪一种发展而来了的问题了。
  它更可能是大和族人本身固有的一种形制
  埼玉县将军山镐造大刀
  那么蕨手刀的影响呢?早期的武士刀都是腰反,这应该是蕨手刀的最大影响,但镰仓后期,腰反逐渐被鸟居反所取代。这种影响也就基本消失了。现在只有那些刻意复古的刀才做成腰反。
  综上来说,那是不是说,中国对日本刀的影响有限?
  那也不是。以上都只是从刀剑的形制上来分析,但形制只是皮毛,钢铁的冶炼、刀剑的锻造技术才是实质性的东西。
  日本的炼铁技术是从中国、朝鲜传入,这是公认的
  日本炼铁技术源流
  日本自古至今,就是一资源贫乏的国家,铁矿资源尤其缺乏。日本的铁价一直都非常贵,如果从中国把铁卖到日本,价格可以翻到十几倍。也正是因为铁太值钱了,所以在日本人看来也值得为了铁制品而耗费特别多的人工。
  这也是日本武士刀做得特别精美的原因所在
  由于地球的大气中,有五分之一是氧气,而铁是一种比较容易氧化的金属,因此天然的单质铁在地壳上是很难找到的。
  绝大多数铁元素都是以铁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但外太空中没有大气,铁元素往往可以以单质存在,偶尔落到地球上就是陨铁。在人类掌握铁的冶炼技术之前,就发现可以用陨铁做刀。但陨铁太难得到了,非常稀缺,而且全凭运气。因此那时的人都是视铁为神物的。
  1972年河北藁城出土的商代铁刃铜钺,是所发现中国最早的铁制兵器,但只有刃部是铁制。经鉴定,它所用的铁是陨铁。
  中国不是世界上最早炼铁的国家,按现在的研究,小亚细亚一带更早
  但中国的炼铁技术很快就后来居上,这个原因何在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人类掌握炼铁技术一共需要几步:
  1 、学会使用火,这个时间不太确定,可能在几十万年以前。
  2、 学会烧制陶器,这发生在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前。人们在烧熟食物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一些泥土可以烧硬,慢慢学会了烧制成容器。
  3 、掌握青铜的冶炼技术,这发生在大约五千年前。可以推断,人们在烧制陶器时,偶然发现,有些石头和木炭一起烧,可以产生一种红色的金属。它可以通过高温液化,任意铸造成人想要的形状。
  4 、在铜的冶炼过程中,人们会发现一种难以熔化的另一种没有颜色的金属,那就是铁,再逐渐发现它可以通过锻造来加工。
  对来说,铜比铁氧化要难一些,并且铜的熔点比铁低,(铜为1083℃,铁为1538℃),古代的能源条件,达到较高温度比较困难,因此铜的冶炼比铁要容易。世界各个早期文明,都是先掌握炼铜的技术,再学会炼铁。
  我们之前发过视频,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炼铁技术,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高炉,里面主要是木炭和铁矿石一起燃烧,木炭把铁矿石还原为铁。这是最简单的高炉,没有鼓风设备,只能达到800-1000℃的炉温,这样炼出的铁,由于铁不能熔化,失去氧元素会留下很多细小孔隙,看起来像是海绵的形态,称为"海绵铁",炉温稍高一些的,铁可以稍稍流动,空隙不明显,称为"块炼铁"。这两种铁都属于"直接还原铁"。
  直接还原铁需要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去除杂质,才能得到可用的钢材,这种钢在中国古代称为"百炼钢"。
  中国虽然不是最早炼出铁的国家,但是最早炼出了铸铁
  铸铁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用来铸造的铁,又称为"生铁"。1964年,江苏六合程桥镇出土一件春秋晚期的铁块,经鉴定是白口生铁。这是到现在为止我国出土并且经过科学分析的最早生铁实物。铸造需要将铁熔化为液态,纯铁熔点为1538℃,古人是无法达到这样的温度的。所幸的是铁的熔点随含碳量的升高而下降,含碳量达到4.3%,熔点降到最低,为1148℃,只需要达到这个温度以上,就可以将其熔化并像青铜那样铸造工具。但铸铁的性质硬而脆,作兵器用不太适合,从战国到秦朝,中国人还是用青铜做兵器,而铁主要用来做农具。铸铁在日本称为"铣铁",6世纪前一直是从中国或朝鲜进口。
  那么,由直接还原铁到铸铁这一步,为何惟有中国顺利的很快跳了过来呢?
  有人认为最关键的一点,这是由于中国之前就有深厚的陶器和青铜制造的基础,这使中国具有现成的由耐火粘土建成的高质量窑炉,使炉温可以达到1148℃以上。如果炉温达不到,当然不可能做出铸铁。另外,中国之前青铜的铸造技术非常发达,对于铁也会倾向于采用铸造的方式。
  块炼铁必须将炉打破才能取出铁块,而铸铁可以从炉中以液态直接流出,可以实现连续生产。更重要的是,有了铸铁,才使汉朝炒钢技术的发明成为可能,所谓炒钢,就是把铸铁一边加热、吹风一边像炒菜那样翻动,降低它的含碳量,由铸铁炼成钢。这比百炼钢的方式效率就高得多了。但炒钢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火候不易掌握,含碳量降得过低,就不是钢而是熟铁了。到了晋朝,又发明了灌钢的技术,就是把生铁和熟铁按合适的比例混在一起,合炼成钢,这就容易掌握得多了。
  但在中国南方,尤其是江南一带,仍然采用直接还原法炼铁
  炒钢
  欧洲直到14世纪才掌握了炒钢的技术,比中国晚了一千多年
  但欧洲工业革命以上,技术日新月异。转炉、平炉、电炉等炼钢技术相继出现。与之相比,中国又远远落后了。解放以后,为了赶英超美,开展了"大炼钢铁"运动,但由于新的技术并没有掌握,也只好仍然采用老祖宗留下的方法,这方法本身是很成熟的,问题是越是传统技术,往往经验就越重要。由于盲目求多,大量毫无技术经验的人参与进来,很多地方根本没有专业人士指导,仅凭一纸说明书就建高炉炼铁,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有的根本炼不出铁来,有的炼出了铁,但由于杂质太多根本不能用。有些地方为了烧炭还把树砍光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这也证明仅凭热情、不讲科学是不行的。所幸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钢铁业又重新起飞,如今中国的钢铁产量已经占世界一半以上,2018年超过9亿吨;仅河北一省,就超过2亿吨;仅唐山一市,就有1亿吨左右,和世界排名第二的印度大致相当。我们已经恢复了祖先的钢铁大国的地位,在特种钢材方面也在不断突破,据业内人士透露,我们现在所最为推崇的瑞粉大马士革钢,太原钢铁公司也是有能力生产的,只是限于专利,另外市场太小不值得做而已。
  日本最早发现的炼铁遗迹是在6世纪
  因此,在此之前的日本刀剑所用的铁,基本上都是从中国或朝鲜进口来的,日本称为"舶载铁"。
  隋唐时期,朝鲜半岛分为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政权,新罗经常受到前二者的欺压。663年,唐朝和新罗联军打败了百济、倭国(日本当时就叫这个名称,没有贬义)联军,百济灭亡,之后新罗又在唐朝帮助下灭了高句丽,统一了朝鲜半岛。这个事件促进了日本炼铁业的发展,一方面,很多百济的工匠迁移到日本,带来了炼铁技术,另一方面,由于和朝鲜的关系恶化,铁的进口来源断绝,除了自力更生以外,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日本的炼铁技术是从朝鲜传过来的可能性很大,而朝鲜的技术,也是来自中国
  汉武帝时期,曾经征服了朝鲜北部,设立乐浪郡。由于朝鲜铁矿资源较为丰富,汉朝在这里开始炼铁工场,中国的炒钢技术由此传来。而在朝鲜南部,当时称为"三韩",其中的辰韩最为重视炼铁,请了中国江南的专家指导,学习的是直接还原法的技术。后来的百济也是处于南部,因此日本学到的也是直接还原法。
  汉朝时的朝鲜半岛
  日本学会炼铁技术以后,炼铁的工作是刀匠自己完成的。直到新刀期,炼铁和做刀才实现了商业化的分工。这就是古刀和新刀、新新刀的根本区别。古刀期的刀匠是全能的,他们的做刀工作是从铁矿石或铁砂开始的。由于各地的铁矿都不尽相同,相应的炼制方法也都因地制宜地作了调整,这就是为什么古刀按地域分为那么多流派的原因。
  与此同时,进口铁从来没有消失过,一直都占很大比例。因为日本的铁矿既少,品位也低(铁元素的含量少),即便是学会了炼铁,产能也极为有限。即使官方贸易中断,走私交易也一直存在。因为日本的铁还是非常贵,卖铁到日本的利润太丰厚了。马克思说过:"为了100%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而日本铁的利润还不止于此。
  明朝和日本的勘合贸易,有一项主要内容是中国卖给日本铁,日本再做成刀卖给中国。有趣的是,铜的情况正好相反,日本向中国输出铜,中国铸成铜钱再输入日本。这说明中国铁资源比较丰富,日本铜矿比较丰富;而日本对铁的加工能力比较强,中国铸铜的能力比较强。说到勘合贸易,这实际上是以日本清剿倭寇为条件的。现在很多人只知道明朝有倭寇,实际上从南宋、元朝就有了,早期的倭寇确实都是日本人,而明朝的倭寇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人,他们的头目王直、徐海也是中国人。这些倭寇最喜欢抢的东西不是钱,而是铁锅,由此可见铁对于日本的重要性。直到抗战时期,日本之所以偷袭珍珠港,也是因为美国不再给日本提供钢铁和石油。
  王直(一说汪直)在中国被认为是海盗头目、倭寇首领。但在日本评价很高,至今日本的平户市还有王直的像。他的走私活动给日本提供了所必需的资源和先进技术。日本掌握枪械的制造技术,也是源于王直作中介,把葡萄牙人的火绳枪卖给鹿岛的西村织布。西村命刀匠八板金兵卫仿制,但始终不得要领。之后金兵卫把自己女儿嫁给葡萄牙人,才偷学到螺纹等关键技术的加工方法。
  中国的矿产当然比日本丰富得多,但十四亿人口一平均,也就不多了
  中国的铁矿石在世界上比较,品位也不算高。现在无论日本还是中国,都是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铁矿石,这两个国家靠卖铁矿石也是赚得盆满钵满。在古代,为了解决品位低的问题,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淘洗的方法。明朝《天工开物》记载"凡砂铁,一抛土膜即现其形,取来淘洗,入炉煎炼,与锭铁无二",实际上就是用水洗去铁砂的杂质。这个技术也传到了日本。备前的刀工,是用吉井川的河水冲洗铁砂,他们把铁矿石捣碎,利用河水的水流冲洗。吉井川经常泛滥,最严重的一次是天正18年,这一场洪水直接使繁盛几百年的备前锻冶消失。有人说这就是铁匠们用河水冲洗铁砂导致河道堵塞所致。这个不太可能,备前刀匠虽多,炼铁业也不至于达到那么大的规模,否则日本也就不缺铁了。
  到了战国后期(16世纪中),日本的炼铁业和做刀业才实现了社会分工
  出现了一些商业炼铁的企业。此时的方式仍然是直接还原法,但和以前的相比做了一些技术革新,首先是新的箱形炉的容积扩大了很多,再就是改进了鼓风设备(日本称为"鞴"),将原来的皮袋鼓风的"吹子",改成了推拉式的风箱,称为"箱鞴",又叫"吹差吹子"。采用了这种商业钢材的刀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新刀"。18世纪又发明了"天称鞴",是一种大型的脚踏式鼓风设备,是整个人站在上面操作。并且容积进一步扩大,炉温进一步上升,采用了这种钢材的刀就是"新新刀"。不过,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新刀也包括使用进口的"南蛮铁"所做的刀。
  左:使用箱鞴的炼铁炉;右:使用天称鞴的炼铁炉
  这里面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1532年就有了商业铁,但到庆长(1596年)才到新刀期,之间相差了60年。也就是说,在这60年的时间里,商业钢材并没有被用于做刀。这个原因是,在开始的时候,刀匠们认为这种钢在折返锻炼时不能很好的粘合。直到从朝鲜传过来一种方法,就是用草灰和粘土汁作粘合剂,才得以将商业钢材用于做刀。这其中据说堀川国广起了很大作用,因此被尊为"新刀之祖"。堀川国广曾经在各地游荡,可能是在哪个地方学到了这一项技术,并且把它在日本的做刀界推广开来。
  古刀各个流派都有鲜明的风格,而新刀、新新刀趋于同质化,原因就在于此
  用的都是同一种钢材了,做出的刀也就不会相差到哪里去。不管怎么说,新刀、新新刀的生产效率是比古刀大大提高了。但很多日本人坚持认为,新刀、新新刀就是日本的堕落过程,只有古刀才是最有价值的。这实际上就是看问题角度的差别。就好比写字以前用毛笔,后来用钢笔,现在主要靠电脑打字。从便利性来看,当然是越来越先进了。但从个性、艺术性看,那当然还是毛笔字才是艺术,钢笔字只能说有人写得好,有人写得不好,很难说是一种艺术了。电脑打出来的字,就干脆都没有区别了。
  总而言之,一件东西的形式是比较容易保持自己的特色的。
  日本刀的"镐造"的基本外形,应该是自己的传统,而不是从别的地方传来的
  但炼铁技术才是刀的实质,实质性的东西只要落后就必须向先进者学习,这是没有办法的。日本古代的炼铁技术源于中国和朝鲜,这在日本也是公认的。
网站目录投稿:雨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