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学困生教育对策优化研究


  摘要:影响学困生的心理因素是多样的,不断变化的,其表现方式和表现程度也不同。本文在转化学困生的同时,充分考虑学困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性,优化转化对策,增强学困生转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学困生 教育对策 优化研究
  由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学困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各高校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出现学习困难现象,形成学困生群体。他们所占比例虽不大,却是高校的消极因素,若没有做好转化工作,不仅会对自身的前途和家庭造成影响,还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影响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按照学校和班集体统一的教育转化和学困生的主观努力与否,他们可能往正方向发展,也可能往负方向发展。对于学困生群体的教育者而言,务必要了解所转化的学困生的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将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阶段性特征相结合。除此之外,还需要学校与家庭通力协作,切实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些对策方法没有针对性,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需要严谨细致的对教育对策进行优化,最终确定相应的教育策略,找准侧重点,把握学困生的个性,增强学困生转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一、学困生不良心理因素转化
  1.转化自卑心理
  (1)从倾听开始,得到信任。持有自卑心理的学困生,在较严重的程度下,也常常伴有悲观的态度,对什么事情都不关心,失去信心,失去行动力。在这种状况下,单纯的批评指责反而加重自卑和悲观情绪,应采取平等、真诚的态度,了解他们的兴趣,找到他们的优点。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倾听他们的心声,与学困生达成互相信任,从而鼓励、引导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完成小的任务和简单的课业,提升自信心、体验成就感,继而不断摆脱自卑心理。
  (2)忘却过往,展望未来。学困生在学习上产生的自卑心理往往是因为过去学习上遇到了挫折、经历了失败引起的。学困生自卑心理往往会出现在生活和学习上,失败的体验也会像如影随形一样随时出现,导致他们处在自卑的状态下形成恶性循环。通过各个途径的努力和协助,帮助学困生忘掉过去失败的经历和不愉快的体验,引导他们不用老眼光看待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现今和未来社会,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每个人都有抓住机会的权利,只要自己努力上进,都会有用武之地。今后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机会,都是需要现在行动起来,展望设置美好的未来。
  2.转化应付心理
  (1)善于发现学困生优点,积极引导。去除"短板效应"带来的印象和影响,善于发现学困生优点,引导他们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评价自己,获得学习的希望。立足于他们的实际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他们与自己的以往进行比较,"日有所进,终有所成",只要比之前的状况好,有进步就值得鼓励和赞扬。从这一途径人手,便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满前进的勇气,这样就达到了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2)树立明确的目标和高远的理想。没有目标,学生在遇到问题后就会得过且过;没有理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缺乏动力;没有升级,就学得很憋闷、很难受,就容易导致应付心理。因此,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树立高原的理想,将自己的眼光放长远,这样遇到问题时,学生的心才会变坚强。
  3.转化逆反心理
  (1)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学困生因为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才有逆反行为。首先要正确认识和看待逆反心理。在应对逆反心理时,划分出学困生的要求:合理的要求,努力满足,不合理的要求,细心的说服解释,使学困生欣然接受,消除学困生的对抗和抵触情绪和行为。
  (2)充分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学困生,意味着把学困生作为有感情、有体验、有思想、有追求和有自主性、有独特性的个人来看。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无条件尊重论"就提倡要尊重学生,完整的接纳信任学生,包括接纳他们的错误。尊重不仅要一视同仁,还要满怀信任和真诚。只有互相尊重,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家庭中,也才可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只有用心换心,才能消除对立情绪,转化逆反心理。
  (3)合理利用学困生的逆反的正效應。在教育过程中,要大胆利用学生逆反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向学生进行教育时,切忌偏颇,讲道理既要讲有利或好的一面,也要讲有害或坏的一面,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逆向思维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和技巧
  1.调动积极性,体验成功
  成功体验对于学困生来说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体现教育的平等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学困生具有个体差异,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上,而不是超越他人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不是一味降低教学难度,而是改进教学方法。
  2.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部分学困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颇高。因此,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其求知欲,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学习兴趣。
  3.改变评价的方式,适时鼓励学生
  现行的评价大都是以分数来考量的,分数高决定着"好"。因此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更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客观全面地衡量学生的进步,不拿优等生与之作比较,让他们自己与以往相比较,一旦有进步便进行鼓励。
  4.强化学习动机
  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一旦激发起来或转化而来之后,就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强化。以便使已有的学习动机得以持续下去。通过外在因素对行为进行直接强化,如多次有效利用可以激发动机的某些外在因素,让学习者多次重复激发起的学习行为;通过榜样来强化学习行为或倾向,如榜样受到表扬和奖励。那么学困生也会不断做出此举动。
  5.意志的培养
  (1)耐心说服,有意强制。说服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使学困生明确地认识自己学习的目的及其社会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常识课"的形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当说服无效的时候,就必须采取强制,比如制定严格的校园纪律,形成严谨的校园氛围,监督、鼓励,增强学困生的责任感。
  (2)引导学困生做到细水长流,不断自励。意志的培养和锻炼不是短期见成效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必须引导学困生不断地进行自我鼓励,经常给学困生讲成功的自我教育的事例,当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勇敢迎战困难;引导学困生定生活规则,如,果断、不浪费时间等;督促学困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写进步日记是进行自我检查的一种好办法。
  三、学困生转化的辅助措施
  切实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学困生是学校教育的产物,他们更需要家长的关心以及耐心的开导,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家长和学校及教师密切联系和配合。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多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多花些时间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在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关怀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否则,一味的放任、苛刻责备、或者挖苦讥笑,都会加重孩子的任性、负罪感和累赘思想,不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网站目录投稿:凡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