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将至,应届毕业生面临考研、求职等选择,这也意味着他们将面临着高频率的体检,两三个月内做3到4次体检的人不在少数。体检结果不能互认,导致毕业季频繁体检,不仅增加花费,也对健康存在不利。(5月3日齐鲁晚报) 一个普通人,一年之内胸透的次数不能超过两次,可毕业季短短几个月,就要胸透三至四次,体检本来是用来确认健康与否的,可是如此频繁地做胸透,势必影响身体健康。再者,毕业生毕业当头面临的事非常多,比如毕业论文及答辩、签订就业协议、联系求职就业等,每一个相关单位都要求体检,而且是在其指定的不同地方进行体检,有学生为此各地来回奔波,疲惫不已,时间也被分割的七零八落。作为本科、研究生学校,还有用人单位,对体检的重视既是对自己本单位负责,也是为毕业、入学、就职的学生健康负责,故而他们只认可自己指定医院的体检报告。然而,类似胸透这种机器检测的体检过程,完全没必要从头来过。 因此,在过度体检既有伤身体,又浪费时间金钱的情形下,实现体检报告的信息共享就迫在眉睫。 首先,信息共享的前提是医院体检要到位、不能敷衍了事,这需要从"三级六等"医疗系统等级水平上,确定一所或几所放心的医院,更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用人单位等达成共识,规范医院体检报告在跨学校、跨地区、跨单位的过程,卸下猜疑和忧虑。因为出现对彼此体检报告互相不信任的情况,有医院等级水平的原因,比如很多高校的学校体检,大都是在自己的校医院,人多的情况下,除了机器体检的几项硬指标外,整个人为的体检过程稀松一片,体检报告的水分很大。这种体检报告并没有信息共享的必要,有的部分甚至没有体检报告的信息价值。 其次就是关键的信息流转过程了,可以由体检的毕业生手持经过政府、卫生部门、学校社会等几方确定的医疗单位的体检报告,然后再创设体检电子档案,以备毕业生所在院校、下一步入学的院校、用人单位等调出数据,作为参照。 信息共享要做好信息流转,首先就是不能出现含有水分的体检报告,这会降低体检报告在社会上的公信力,最后导致报告很多,但良莠不齐、鱼目混珠,难以取信于人。 面对医疗资源有限的现实,能够最快的实现部分体检报告信息的共享,也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好办法,尤其是胸透这种,由机器说话,对人体有害的的报告结果,完全有必要,也必须制造一切充分条件,让信息有效便捷地共享,否则被反复"体检"的学生只会深受其害、疲惫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