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学科现阶段发展迅速,但在内陆地区较为滞后,本文通过对C校的课程设置方向和理念要求进行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讨论相应方向课程和主干学科,分析课程设置中的问题与改革措施,及时跟进毕业生获得知识能力和专业水平,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推动内陆院校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社会工作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一、学校设置课程方向及要求 社会工作以其所具有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技巧性等鲜明的专业特色成为独立的学科,结合现有的社会工作教育的课程体系和C校的特色,该校设立了企业组织与发展、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和社区管理与服务三个方向的课程,主干学科包括社会学、心理学、公共管理学方面,其中一是源于社会学的许多理论和知识是社会工作的基础,社会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也是社会工作者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二是社会工作产生之初曾经受到心理学的重要影响,其中的相关理论都对社会工作的开展有直接意义;三是在具体的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工作者会使用很多的管理学知识。 在培养模式上强调注重基础、专业、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原则,结合专业,实施厚基础、宽知识、以及通过学生的社会服务等方面来强化实践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课程中学会策划、组织和宣传,具备独立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力,以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专业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并且拥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相关的事业心,让学生能够整合所学到的知识,掌握专业实践技能,扩大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和就业适应面。 社会工作的学习,让一名学生从专业角度涉足这一领域。学习其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掌握开展社会工作的技能与方法,使得学生具备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掌握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社会工作是一项服务,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在运用所有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社会工作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在了解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在具体环节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一种思想、价值观。 二、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在国内专业课程设置职业需求上,于波(2012)针对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目标,结合专业学科特点,提出从课程教学体系、课程实习建设、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及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等四个方面人手,形成社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架构,培育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陈微(2002)认为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应当切实把握好专业现实性与未来性两个方向,强调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教育实务性和操作性同时,亟需关注提供社会服务的技巧、资源的有效运用、合理的管理方式以及具备强化实践教育的趋势。 以C校的一部分課程为例,在三大课程方向对应设置了社会学、心理学和公共管理与服务方向的课程,实现课程设置方向与主干学科的交叉融合,如下图所示 以个案工作来做说明,作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一项专业的助人活动,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在价值理念的指引下来完成工作,并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以个别的方式来帮助有需要者解决和处理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注重对理论的分析和理解,特别强调对个案工作不同理论模式的研究,以及其背后价值观的支持,所以在详细分析个案沟通技巧的基础上,又特别注重其实践性和操作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素质、技巧,不断思考,内化为自己的。所以在整个个案工作的学习过程中,是帮助学生从新塑造价值观的过程,特别是在学习社会工作的初期。 作为使用频率很高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在社会工作专业上也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整本书的学习过程中,包括方法的选择、问卷的设计、资料的收集和处理,以及最后的调查报告,都进行了完整的学习。不仅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这一方法,而且还是对社会工作专业进行更深入了解的通道。所以在课程安排上实践实习、实验课的出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从理论和实践环节我们可以发现C校在课程内容所建构的教学意向,一是在课程培养的目标上,要考虑专业特质、价值观、专业技能等因素设定课程体系。二是在课程内容上,要本着学科的特点、社会现实需求进行课程设计。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辅助教育手段来引导、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首先提高的就是理论修养。通过开设的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基础课,学生掌握大量的基础理论,并对这一过程中的理论做深入研究和方案设计,都对学生提高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有巨大作用。二是学生的实务能力增强。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来设计方案以增进服务,在过程当中,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应用到社会生活当中去。三是有利于学生内化专业价值观。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成长,有更多的思考。最后,时在整个学习当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与团队合作。传统的教学都是以老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手段,以传播知识为目的。而C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安排,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潜能,老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探讨、沟通、研究来完成学习内容,突出合作、互动、体验和能力的培养,这正是当代学生需要不断提升的能力之一。 三、课程设置中的问题与改革措施 其实C校作为一个理工科的文科类型专业,相对地区发展薄弱的专业,面临的挑战远远多于机遇。学校一方面要不断摸索着调整,一方面还要不断与时俱进。关于社会工作的研究众说纷谈、莫衷一是,所以C校结合自己的现阶段条件不断的调整改革。社会工作有其强大的学科特点,实践操作性强,而学生的需要、兴趣也是学校安排课程的考虑因素之一,更重要的还有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原动力,让社会输入能量,所以C校的学科建设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 学生生源问题。在每一届的学院新生大会上,通过调查都会发现社会专业目前招生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调剂来的,第一志愿的学生很少,对这一领域了解的更是少之甚少。所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大众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加大宣传的力度。一方面从政府的角度,社会工作作为政府工作下的一个支点,宣传社会工作。另一方面是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实践社会服务,走进大众,让人们接触到社会工作者,切身体会到服务。第二是将社会工作职业化。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背后是我们的社会工作还没有职业化,缺少转岗专人的就业环境,比如社区,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竞争的还有很多人。再者就是待遇工资问题,也是影响就业的因素之一。 缺少专业的实习和督导。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信息接收迟缓,C校的实习基地不足,缺少专业的实习机构,学校只能在现有的资源基础上去挖掘、联系、创建自己的社区实践场所,但它为我们提供的条件有限,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加上缺乏专业的督导,知识仅来源于理论,无法通过实践去验证我们所学的知识。为此,C校应当首先加强自己的师资队伍,为学生实习、学习、交流创造条件,聘请一线的工作者为实践课教师,一方面增加了学校老师与一线工作人员的交流,另一方面他们可以为学生和老师提供资料和岗位。二是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资源共享,以发展较快的地区带动较慢地区,保持一定的沟通渠道,为未来的实习、就业打好基础。 四、总结 对于C校社会专业的学习和思考,在大环境下,尽管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不够平衡,西化来了社会工作专业正在努力的在适合中国的发展,适应中国的土壤,在借鉴和参考西方的社会工作的同时,用心总结和提炼本土社会工作的经验。 在学校小环境下,发展的道路上定会有荆棘,有问题,但社会工作专业的出现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我们也一直相信,我们在不断为此作出努力。我们—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