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是指小儿缺乏进食欲望,也称食欲不振。 俗话说:"儿吃一口,娘喜心头。"可是就是有许多宝宝不肯吃饭,变得面黄肌瘦,不仅直接影响生长发育,而且造成抵抗力下降。同时有些还患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而成为爸妈的一块心病。 病因 小儿的厌食的原因多为父母不重视饮食的心理的心理卫生,少数与疾病或药物有关。具体原因如下: 1.情志障碍 是小儿厌食的最常见原因。 (1)强迫喂食:是引起情绪障碍导致厌食的常见原因,且常自幼发生。这多是由于家长过分担心小儿的营养不足,而采取各种方法,甚至采用威胁手段强迫小儿进食不感兴趣和害怕进食的心理,久之可形成条件反射性拒食,并发展为厌食。 (2)进食时训斥小儿:多见于工作较忙而对子女要求较高的父母。当小儿学习成绩不佳时,这些家长便常利用进餐时间训斥小儿,从而影响小儿情绪,使之食欲减低,久之可发展为厌食。 (3)进入托儿所:父母在孩子入托前,没有对小儿进行适当的解释,使小儿误认为入托是因为父母不爱他,而出现忧虑情绪;或是由于幼儿初入托时,对陌生环境产生恐惧心理而影响食欲。 (4)功课负担过重:多见于学习能力较差而父母要求过高的学龄儿童。因长期功课负担过重,使儿童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引起食欲缺乏。 2.注意分散 其中以小儿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或一边讲故事、一边喂食的现象较多见。 3.疾病和药物的影响 长期厌食亦可见于慢性疾病,如慢性肝、胆疾患,结核病,蛔虫病,甲状腺功能减退,锌缺乏等营养性疾病。此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水杨酸制剂、抗代谢药物、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哌甲酯等均可致食欲缺乏。维生素A或D过量亦可降低食欲。 4.神经性厌食 患儿认为自己过胖或为了身材苗条和漂亮而自愿建立一种减肥饮食。这多见于12岁以上的女孩,尤其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子女较为多见,病情多较严重,个别女孩的神经性厌食可十分顽固,实施强迫性饥饿导致机体衰竭。 5.其他 零食习惯和不定时的进餐均可降低进食时的消化液分泌和食欲。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 诊断 厌食是儿科经常遇到的主诉。要弄清是否确系厌食。有的家长过分要求小儿进食,有时小儿食量变化较大或偏食,可误认为厌食。要从病史、体检和必要的化验检查深入了解,以除外消化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对消化道的影响。详询小儿家庭和学校环境,有无影响进食习惯的因素。 治疗 (一)干预治疗 1.先带患儿到正规医院儿科或消化内科进行全面细致检查,排除那些可以导致厌食的慢性疾病,排除缺铁、缺锌。因原发病引起的厌食,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2.饮食要规律,定时进餐,保证饮食卫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定时排便;营养要全面,多吃粗粮杂粮和水果蔬菜;节制零食和甜食,少喝饮料。 3.改善进食环境,使孩子能够集中精力去进食,并保持心情舒畅。 4.加强体育锻炼。 5.不要盲目吃药,可以适当服用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 中、西药。 (二)心理治疗 在心理治疗上,消除病因十分重要。 1.应向家长和儿童宣传饮食心理卫生的知识。 2.在消除病因(如不强迫喂食等)的开始阶段,易出现的问题是:小儿可能会连续数餐进食量都很少,从而导致家长担心心儿营养不足,而又沿袭了以往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如再进行强迫喂食等)。 3. 为了加强患儿及其父母的信心,在开始治疗阶段,有必要辅以适当的对症药物治疗,如应用赛庚啶等食欲兴奋药、中药、消化酶制剂等,这样可恢复患儿对进食的兴趣而不再厌食。 4. 对5~6岁以上的小儿,还可进行行为治疗,如采用奖励强化法,即记录每餐和每天的进食量,该表由小孩保存,如获多少面红旗则可讲给其喜爱的玩具或观看比赛、动画片及外出游玩等。 5. 随着计划实施的进展,制定的目标应适当提高,但开始阶段应尽量使小儿获得赏奖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