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0多个县,一个县至少有十几个乡镇,每个乡镇财政所至少有5个人。"走访乡镇财政所时,当地工作人员向笔者做了这样一项统计,不难看出,基层财政人是一个庞大的队伍。 "说起来,我参加工作的时间可能比你的年纪都长。我从(上世纪)80年代初参加工作时开始就一直做财政。"这样的基层财政人,笔者在这趟走访中,有幸结识到好几位。作为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见证者,当笔者问他们对过去30年发生的历次政策与制度变迁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时,原以为会听到分税制改革的答案,对方却不假思索的回答"取消农业税!" 一位财政所所长回忆,"(上世纪)八几年人民公社改成乡镇政府的时候才成立财政所,从那个的时候,我就进财政所工作一直到现在,这中间一共换过4个乡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收农业税的时候难着呢!我们这个地方山地比较多,又没有水,老百姓都是靠天吃饭,本来经济就不富裕,尤其到了深山里更贫困的地方,老百姓交钱确实困难,但是也没人说不交。当时乡政府还派人跟着我们一起下去收,遇到年景不好,收成不好,经济条件也不好的情况,老百姓实在交不出来,就问能不能多等几天,最后也都勉强能交上来。后来农业税取消了,当时我们就想以后我们做什么?" 后来随着乡镇财政职能转变,基层财政人又找回了干劲。有一位财政所的所长就格外忙,他所在的柴关乡属于沙河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山区,当地可利用资源有限,于是山里人靠山吃山,正准备将乡里王硇村的一处川寨古石楼群申请为国家级旅游景区,还在山顶修了一座庙,这对村里人来说是大事,财政所的所长也为了这事忙前跑后。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晒得黝黑,正准备往山里去,我们一行就跟他上了山。坐在车里走崎岖的盘山路,我们手心里直冒冷汗,他便笑着对表情略显严肃的我们说:"刚修完路,比从前好走多了。" 我们在山顶遇到一位看庙的老人,所长问老人家还记不记得他,老人家年纪大了又耳背,对着他直摇头。所长说这条山路他走多了,不时会遇到上下山腿脚不利落的老人,就顺道搭着他们一起走。 一位老财政所长和笔者聊天时说:"我(19)84年参加工作,开始在审计部门,当时就和财政所的同志一间办公室,几年前被分来这里做所长,我们的副所年纪比我还大,也是做了一辈子财政。在我们这里所长和一般同志其实没有什么差别,工资也没高出多少,只是分工不同,对那些新来的年轻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这样了。" 在财政所里,笔者经常能看到不少年轻的面孔,他们离开校园不久,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善用电子设备,精通网络流行词汇,不排斥西式快餐,他们是饱受争议的80、90后。笔者从一位在财政所工作不满一年的90后大学毕业生那里了解到,他日常的工作是将领取补贴的农民信息录入到电脑里,每个月1260元的工资和年底1000元的奖金,没有其他补助,每天早上8点半到,下午5点走,从城里到工作单位单程坐车时间是40分钟,对于一个住在县城的上班族来说,这个距离和时间都有点长。问他对现在的工作是不是满意。他回答,挺满意。问他对未来有什么规划,这个问题让他有点无所适从。又或许是笔者的提问让他无所适从。 老所长对笔者说,"这也是个现实的问题。如果这些年轻人能在市局谁愿意到基层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