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们走访了沙河市辖区内的几所乡镇财政所,看到了那里标准化建设成果。随后,记者专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福昌,向这位做过这方面多项实地调研的学者请教了乡镇财政所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新理财》:如何完善乡镇财政的职能?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除了硬件水平的提升,还应包括哪些重要内涵? 赵福昌: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落实"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原则,乡镇财政所的建设逐步开始,随着上世纪90年代乡镇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分税制的实施,乡镇财政一度达到鼎盛时期。在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的职能被弱化或者划转,一些乡镇财政所甚至一度"空闲"。可是,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乡镇财政在资金管理和发放等各个方面的职能"短板"问题愈发突出,对其服务型职能要求也愈高。 从我们国家的行政层级来看,乡镇是直接面向广大农村居民的窗口,是财政管理链条的终端。特别是近些年,随着我们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很多会直接落在乡镇层面。这些政策直接对着老百姓,每一步都要发放到位,乡镇财政管理在整个财政管理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乡镇财政标准化建设有两层含义:硬件的提升是基础条件和手段,目标是提供好公共服务。如何提供公共服务?科学合理的财政资金分配、运行和监管,提高资金的效益,达到科学化精细化。 《新理财》:乡镇财政未来如何进一步做好向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 赵福昌:这跟我们国家整个政府的职能转型是同步的,服务型职能转变跟财政预算管理就结合起来了。按照我们公共财政管理的理念,首先要做好预算管理,并由此延伸到对乡村财务和资产的管理。预算要做好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和细化、执行过程的程序化和强化以及预算监督的信息化和深化,并不断推进项目资金预算管理的标准化。在资金监管的问题上,做到监管到位。 《新理财》:全面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和管理的理想目标是什么? 赵福昌:乡镇财政所标准化也是我们刚才所说的预算管理标准化的一个要求。我们现在预算管理上要求各个部门实行定员定额的预算标准化,甚至延伸到包括资产配备都要达到相对公平的水平,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际上乡镇财政所的标准化也带有这个层面的含义,这方面就需要政府特别是财政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保障乡镇财政基本运行,下一步落实好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同时把预算管理及乡村财政管好,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使成果惠及到老百姓。这一目标与我们整个国家财政管理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 《新理财》:沙河市在推行乡镇机构改革的时候于2011年底将乡镇财政所由原来的垂直管理改为现在的人事权划归乡镇,您如何评价这种变化? 赵福昌:这是我们近十几年来一直在探讨的体制问题。全国各个地方也不完全一样,我个人认为从财政的业务上来讲,有条件的地方垂直管理可能更合适些。标准化建设不只是人员配备这些条件上达到标准化,更多的是真正从财政的职能上来完成。要推进预算管理的标准化,单靠乡镇高标准的预算编制可能自己都很难完得成,所以预算编制标准化等工作,还是依托县级财政更好一些,具体执行可以放到乡镇一级落实。 《新理财》:这可能是很多基层财政人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在我们看来,这些基层财政人的上升渠道相对狭窄,其制度或体制原因是什么? 赵福昌:在我们国家这本身是个"金字塔形",不单是乡镇财政所,其他的部门也是这样,基层的流动性相对小,晋升机会也就相应减少。如果说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可以通过公开招考到更高层级的单位或岗位,整体环境的改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比较难。